端午节前一天,李渔特意提前结束了上午的修炼,往林婉儿家走去。还没到门口,就闻到了一股淡淡的粽叶清香,夹杂着糯米的甜香,让人食欲大开。
林婉儿家的院子里热闹非凡,林婉儿的娘正坐在石凳上,面前摆着一个大盆,里面是泡好的糯米、红枣和粽叶。林婉儿则在一旁笨拙地学着包粽子,粽叶在她手里不听使唤,要么包不住糯米,要么系不紧绳子,急得小脸通红。
“阿姨,婉儿。”李渔笑着打招呼。
“清儿来了,快坐。”林婉儿的娘热情地招呼道,“正好来帮我教教这丫头,她包了半天,一个像样的都没有。”
“娘!”林婉儿不满地嘟囔了一句,看到李渔,眼睛一亮,“李渔哥,你来得正好,快来教教我。”
李渔在石凳上坐下,拿起一片粽叶,学着林婉儿娘的样子,将粽叶折成一个漏斗状,然后舀了一勺糯米放进去,再放上一颗红枣,最后用糯米填满,将粽叶包裹严实,用绳子系紧。一连串动作行云流水,很快就包好了一个棱角分明的粽子。
“哇,李渔哥你好厉害!”林婉儿看得眼睛都直了。
“其实不难,掌握好手法就行。”李渔笑着说,拿起一片粽叶递给她,“你看,这样折……”
他耐心地手把手教林婉儿,告诉她粽叶要折紧,糯米不能放太多,绳子要系在中间才能保证粽子不散。林婉儿学得很认真,一开始还是会出错,但在李渔的指导下,慢慢找到了窍门,终于包好了一个虽然不算太周正,但总算成型的粽子。
“我包成了!”林婉儿兴奋地举着粽子,像个得到了奖状的孩子。
“真棒。”李渔笑着夸奖道。
林婉儿的娘看着两人互动,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手里的活计也没停下,不一会儿就包好了一大串粽子。
“好了,差不多够吃了,我去下锅煮。”林婉儿的娘端着粽子往厨房走去,“你们俩先玩会儿,等会儿就能吃了。”
院子里只剩下李渔和林婉儿,两人继续包着粽子,虽然速度不快,但配合得越来越默契。林婉儿时不时会问些修炼上的事,李渔也耐心地解答,偶尔还会给她演示一下简单的灵气运用,比如用灵气让粽叶轻轻漂浮起来,惹得林婉儿阵阵惊呼。
“李渔哥,你说等我长大了,也能像你一样用灵气吗?”林婉儿好奇地问。
“每个人的体质不一样,能不能修炼要看有没有灵根。”李渔解释道,“不过就算不能修炼,也能过上安稳幸福的日子,就像阿姨和叔叔一样,不是也很好吗?”
林婉儿想了想,点头道:“也是,我娘说,平平安安就是福。”
两人聊得正开心,厨房里传来了林婉儿娘的声音:“粽子煮好了,快来吃!”
李渔和林婉儿连忙洗手,跑进厨房。一大锅热气腾腾的粽子摆在桌上,解开粽叶,露出里面雪白的糯米和鲜红的红枣,散发着诱人的香气。
“快尝尝,刚出锅的最香。”林婉儿的娘给他们每人递了一个。
李渔咬了一口,糯米软糯香甜,红枣的甜味恰到好处,带着粽叶的清香,味道十分美妙。“太好吃了,阿姨的手艺真好。”
“好吃就多吃点。”林婉儿的娘笑着说。
林婉儿也吃得不亦乐乎,小嘴巴上沾了不少糯米,像只偷吃的小花猫。“李渔哥,你看我包的那个,是不是也挺好吃的?”
李渔特意拿起一个林婉儿包的粽子,尝了一口,点头道:“嗯,特别好吃,比我包的还香。”
林婉儿听到夸奖,笑得眼睛弯成了月牙。
吃完粽子,林婉儿的娘又给了李渔一大串粽子,让他带回清风观给玄尘道长尝尝。“给道长也带点,过节嘛,图个热闹。”
“谢谢阿姨。”李渔感激地接过。
离开林家时,林婉儿送他到门口,手里拿着几束刚割的艾草。“李渔哥,这个给你,端午节挂在门口能辟邪。”
艾草散发着独特的清香,李渔接过来,笑着说:“谢谢婉儿,我这就回去挂上。”
回到清风观,玄尘道长正在院子里打坐。李渔把粽子和艾草递过去,笑着说:“师父,端午节快乐,这是林阿姨包的粽子,还有婉儿给的艾草。”
玄尘道长睁开眼睛,闻了闻艾草的清香,点了点头:“好,有过节的样子了。”
李渔把艾草挂在观门口,又把粽子摆在桌上,和师父一起品尝。玄尘道长吃着粽子,看着门口的艾草,感叹道:“时间过得真快,一转眼又是一年端午了。”
“是啊,我来这里快一年了。”李渔也有些感慨。这一年里,他从一个对修仙一无所知的少年,成长为引气三层的修士,还认识了这么多善良的人,收获了珍贵的情谊。
夕阳西下,金色的余晖洒在清风观的院子里,门口的艾草随风轻轻摇曳,散发着阵阵清香。李渔坐在院子里,手里拿着一个没吃完的粽子,心里充满了平静和温暖。
他知道,这样平凡而温馨的日子,是修仙路上最珍贵的点缀。未来的路还很长,但只要有这些温暖的记忆陪伴,他就有勇气面对一切挑战。
明天,又是新的一天,也是充满希望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