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府丹房内,药香袅袅。王铮刚刚成功炼制出一炉二阶的“**玉髓丹**”,成色俱佳,标志着他的炼丹术已然稳固在二阶丹师的水平,正向三阶发起冲击。
然而,当他结束炼丹,习惯性地将神识扫向敛虫葫时,眉头却微微皱了起来。
葫内的噬灵蚁数量,已然逼近**六十万**!黑压压的蚁群几乎塞满了敛虫葫的每一个角落,虽然秩序井然,但那种极度拥挤的感觉,还是让王铮感到一丝不适。
庞大的数量带来了可观的日常采集量,但仔细核算下来,王铮发现了一个问题:**效率并没有随着数量线性增长**。
超过五十万之后,新增工蚁带来的边际效益正在急剧下降。原因有三:
其一,**优质资源点有限**。百蛊峰周边容易采集的、安全的资源点已经被蚁群反复扫荡过多次,新工蚁往往只能去更远、更危险或者收益更低的区域,耗时更长,风险更大,收获却不见得多。
其二,**管理消耗增加**。虽然通过集群意识链接,但指挥如此庞大数量的蚁群,即便以王铮金丹后期的神识,也感到一丝疲惫。蚁群内部的信息传递、资源分配、路径规划等,消耗的隐形精力越来越大。
其三,**潜在风险提升**。数量越多,目标越大,被发现的概率也随之增加。尽管有隐匿阵纹和自毁机制,但一旦暴露,损失也将更加惨重。
“不能再盲目扩张数量了。”王铮立刻做出了判断。《万蚁噬灵法》的精髓在于“精”与“法”,而非单纯的“多”。是时候从追求数量转向提升质量了。
他的目标是:将噬灵蚁的总数量**稳定控制在五十万只左右**,并通过优化结构和新陈代谢,不断提升蚁群的**整体质量**。
心念一动,王铮通过集群意识,向暗金虫母下达了一系列新的指令:
1. **节制生产**:大幅降低产卵速度,从之前的超高速状态,调整为“**维持性生产**”,即只补充日常损耗(如意外死亡、自毁、被天敌捕食等),不再追求数量增长。
2. **优胜劣汰**:鼓励蚁群内部的自然竞争。将每日采集回来的资源,优先供给那些更强壮、更机敏、或者有特殊变异倾向的工蚁和兵蚁。让那些年老、体弱、效率低下的工蚁逐渐被淘汰。同时,定期将一批表现最优秀的普通兵蚁,送入特定的“强化阵法”中,喂食珍贵材料,尝试催化它们向“**蚁将**”的方向进化。
3. **结构调整**:增加“**飞工蚁**”和“**特种工蚁**”(如擅长钻地的、抗毒的、力量型的)的比例,减少普通地面工蚁的数量。使蚁群的结构更加合理,更能应对复杂环境和特殊任务。
4. **以战养战**:偶尔组织大规模的蚁群,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主动围猎一些落单的、实力不强(筑基期及以下)的**火属性、金属性、土属性妖兽**。这些妖兽的血肉、妖丹、骨骼,对蚁群来说是大补之物,能有效提升个体强度,远胜于啃食普通矿石灵草。
指令下达后,暗金虫母传来一丝不解和略微抗拒的情绪,它的本能就是疯狂扩张族群。但在王铮强大的神识压制和《万蚁噬灵法》的约束下,它最终还是服从了命令,产卵速度明显慢了下来。
接下来的日子里,王铮密切关注着蚁群的变化。
数量增长的趋势终于被遏制住,并开始缓慢回落,最终稳定在了五十万出头一点。蚁群内部的竞争明显加剧,每天都有弱小的工蚁被淘汰,而强壮的个体则变得更加凶猛,甲壳光泽越发深邃。
尤其是一批被选中重点培养的兵蚁,在消耗了王铮库存的部分珍贵金属和妖兽材料后,气息明显变得强悍起来,有几只甚至隐隐达到了筑基后期的波动,甲壳上开始浮现出淡淡的奇异纹路,似乎距离进化成“蚁将”只有一步之遥。
整个蚁群给人的感觉,从之前“臃肿的蚁海”,逐渐向着“**精锐的虫族军团**”转变。虽然总数减少,但整体战斗力、采集效率和生存能力,反而得到了提升!
王铮满意地看着这一切。控制规模,提升质量,这条路走对了。
节省下来的心神和资源,他可以更专注于自身的炼丹术和修为提升。每日蚁群采集回来的资源,除了维持虫群基本消耗外,终于有了更多的盈余可以投入到炼丹之中,炼制更高阶的丹药。
他甚至开始琢磨,等那几只准“蚁将”成功进阶,或许可以尝试练习《万蚁噬灵法》中记载的那些需要蚁将作为节点的**小型战阵**了。届时,这支蚁群大军,才真正能成为他手中的一张王牌。
精兵简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