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群的笑声还在耳边回荡,可人已经走得差不多了。桌椅歪着,空瓶子堆在墙角,奖品台上的木盒少了大半,剩下几个孤零零地立着,像是忘了被领走。
陈浩一屁股坐在主桌前,外套脱了一半挂在椅背上。他抬手抹了把脸,胳膊肘往桌上一撑,整个人塌下去半截。
“终于……结束了。”
娜娜站在控制台边,手指划过屏幕,投影暗了下来。她转身走过来,脚步轻,停在他旁边。
“录像已归档,现在进入复盘模式。”
陈浩抬头看她,“你说啥?”
“我说,热闹完了,该算账了。”
他哼了一声,“我还以为能躺会儿。”
“你可以躺。”她说,“但数据不会躺。它一直在跑。”
陈浩叹了口气,坐直一点,“行吧,你说,我听着。”
娜娜调出面板,墙上亮起一张图,密密麻麻全是点和线。
“参与人数四十七,实际完成全流程三十九。中途退出两次,五人未触发任何协作行为。”
“意思是有五个哥们从头到尾没跟人说过话?”
“准确说,是没做出需要响应规则的动作。”
陈浩挠头,“那他们来干啥?吃糖?”
“可能只想看看热闹。”
“可我们搞活动又不是为了让人看热闹。”
“所以这是第一个问题。”她说,“宣传时只说了‘有奖’‘好玩’,没说‘要做什么’‘怎么玩’。信息不完整,吸引来的就是冲奖品的人,不是冲活动的人。”
陈浩点头,“懂了。下次不能光喊‘来玩’,得告诉人家玩的是什么。”
他顿了下,“其实我早该想到。上次发通知,我就写了一行字:晚上六点,餐厅,别迟到。连游戏名字都没写全。”
“你写了‘卡牌对战’。”
“可谁不知道‘卡牌对战’是啥啊?你以为大家脑子里都有说明书?”
“显然没有。”她说,“第二轮开始前,七组中有三组在查基础词条。有人把‘共享资源’当成‘抢别人的东西’。”
陈浩咧嘴,“我记得那个老张,直接拍桌子说‘这不就是打劫吗’!”
“他理解错了机制,导致整队策略混乱。第三组因此放弃合作长达四轮。”
“那后来怎么又好了?”
“你蹲下去说了句话。”
“我说啥了?”
“你说:‘你俩修发电机的时候也不是一个人拧螺丝的,对吧?’然后他们就明白了。”
陈浩笑了,“感情还得靠老黄历救命。”
“说明经验比规则书有用。”她说,“但不能指望每个人都记得过去的事。下次应该提前准备图文流程卡,贴在桌上,或者安排一个人专门讲一遍。”
“新手引导员?”
“是。”
“这主意好。”他摸下巴,“让我想想……谁合适?”
“你现在想不出来。”
“是想不出来。”
“因为没人提前准备。这是第三个问题。”
“啥?”
“我们只有想法,没有排练。”
陈浩一愣,“你还真敢说。”
“我说实话。”她说,“开场你差点把吉他拿反了。介绍环节卡顿三次,其中一次是因为忘了下一个项目是什么。”
“那是因为小李突然问我香包是不是能换袜子!”
“但你是主持人。不能被人带偏节奏。”
陈浩低头,“好吧……我是有点慌。”
“你平时不慌。”
“可站台上不一样。底下那么多人看着,我说错一句,全场都听见。”
“所以更需要提前试一次。”
他沉默几秒,忽然抬头,“你说得对。下次活动前,咱们得拉一遍流程。找几个人当观众,演一遍,看看哪儿卡壳。”
娜娜点头,“建议记录:增设预演环节,时间不少于三十分钟。”
“写上去。”
她输入指令,屏幕上多了一条。
两人安静下来。餐厅里只剩风扇转动的声音。远处传来收拾垃圾的响动,有人在关灯。
陈浩盯着桌面,忽然问:“你觉得今天最失败的是啥?”
“不是失败。”她说,“是没有达到预期上限。我们做到了让大家笑,但没做到让所有人参与。”
“我以为只要有人愿意坐下来玩一会儿就够了。”
“现在有三十九个人玩进去了。”
“比我想象的多。”
“但还有八个人没进去。他们坐在那里,却像隔着一层玻璃。”
陈浩皱眉,“我想起来了。有个小伙子,一直低着头,手里捏着卡,最后也没出过一次手。”
“他看了七次规则提示,但没问任何人。”
“没人搭理他?”
“没人主动开口。”
陈浩靠回椅子,“我们光顾着忙上台、发奖、控场,忘了看角落里的人。”
“组织者容易忽略静默者。”她说,“因为他们不制造问题,也不提出需求。但他们最可能离开。”
“下次得盯住这些人。”
“建议增加观察员角色,专责关注未激活个体。”
“也好。”他想了想,“或者干脆让每组必须由三人组成,强制拉人入局。”
“可行。系统可设置组队锁,未满员无法启动游戏。”
“那就这么定。”
他又看了一圈空荡荡的场地,“其实吧,奖励这块也有点问题。”
“说。”
“香包是挺暖,木雕也用心,可有些人就是为了赢才来的。结果输了,安慰奖反而让他们更尴尬。”
“比如第四组那个技术员,拿了个‘没中途跑路’的奖,脸都红了。”
“但他最后笑了。”
“因为奖品上有刻字。”她说,“那句话让他觉得被看见了。”
“对。”陈浩点头,“‘弃权三次还能站起来,比一直站着更厉害’——这话戳中他了。”
“物质奖励只是载体,真正起作用的是认可。”
“所以奖品不能随便给。得让人觉得‘这说的是我’。”
“建议:未来奖励附带个性化评语,基于其行为数据生成。”
“你还能自动写评语?”
“可以调用模板库,结合关键词匹配。”
“那你现在试试,给我写一个。”
她看他一眼,“陈浩,本次活动中你共干预四组冲突,三次使用过往经历类比引导,一次通过提问转移焦点。结论:擅长用生活经验化解僵局,但缺乏标准化应对流程。评语:‘你不是主持人,是救火队长。下次记得先写脚本。’”
陈浩哈哈笑出声,“太损了!可还真像那么回事。”
他笑完,揉了揉眼睛,“其实吧,我自己也知道,我这人懒,不爱准备。总想着‘到时候再说’。可今天一看,不说清楚,真有人会卡住。”
“你现在意识到,比事后后悔强。”
“嗯。”他坐正,“那接下来呢?”
“整理报告。”
“写个总结?”
“是。结构化存档,方便以后参考。”
“行,你说我记。”
娜娜调出文档界面,标题自动生成:《首次基地文娱活动总结报告》。
下方分两栏。
左边是“成功要素”,右边是“待优化项”。
她开始录入。
“第一条成功要素:情感联结优先于胜负机制。数据显示,协作次数与情绪峰值正相关。最高欢笑频率出现在互相支援后,而非获胜时刻。”
“写上:吵完还能坐一起,比一直不吵更难得。”
她输入。
“第二条:仪式感有效。开场表演提升整体参与意愿百分之十八。观众在旋律响起后,视线聚焦率上升,离座率下降。”
“吉他管用了。”
“音乐触发集体共鸣阈值,降低社交防御。”
“说人话。”
“大家一听歌,就觉得自己是一伙的了。”
“这个必须留着。”
她继续。
“第三条:奖励的记忆点大于价值本身。获奖者提及频次最高的是刻字内容,而非物品材质或稀有度。”
“所以以后奖品不用多贵重,但得说得准。”
“是。”
转到右边。
“第一条优化项:宣传覆盖不足。海报仅张贴于主通道与宿舍区,漏掉维修间、储藏室等常驻作业点。导致十二人不知活动存在。”
“怪不得老刘昨天问我‘你们昨晚上搞啥了’,他根本不知道!”
“建议下次采用多路径通知:口头+纸质+广播提醒。”
“加一条:让各小组长提前一天点名传话。”
“记录。”
“第二条:规则理解门槛高。虽提供说明书,但文字密度大,无图示。新人平均耗时五分钟才能掌握基础操作。”
“难怪开局拖那么久。”
“建议制作简化版流程图,配合颜色标记行动阶段。”
“还可以弄个示范局,现场演一局给大家看。”
“可行。系统可预设教学模式。”
“第三条:缺乏应急预案。当第二组出现决策僵持时,无标准介入流程,依赖你个人判断临时处理。”
“那我不是处理了吗?”
“有效,但不可复制。如果下次没有你在场,怎么办?”
陈浩一怔,“也是。不能老指着我到处救场。”
“建议建立常见问题应对手册,内置提示逻辑。”
“比如‘连续两轮无人行动’就弹提醒。”
“是。”
文档逐渐填满。
最后,娜娜停下手指。
“总结三条核心经验。”
陈浩清清嗓子,“第一,情感联结比胜负更重要。”
“已记录。”
“第二,规则必须看得懂,不能靠猜。”
“可视化原则。”
“第三,奖励要有话说。不能光给东西,得让人知道为啥给。”
“个性化反馈机制。”
她点击保存。
屏幕上跳出提示:报告生成完毕,是否刻录?
陈浩看向墙角的纪念墙,那里还空着一块位置。
“刻吧。”他说,“就放那儿,让谁都看看。”
“需要命名文件。”
他想了想,“就叫‘第一次别太当真,但也不能不当真’。”
娜娜输入。
石板机开始运作,激光在岩面上缓缓移动。
陈浩靠在椅背上,长长呼出一口气。
“累死我了。”
“你说话比平时慢百分之二十,眼皮闭合频率上升。”
“那是困了。”
“建议休息。”
“再等等。”他摆手,“等刻完。”
娜娜站在原地,镜头微收,光圈缩小,进入待机状态。
石板上的字一行行浮现。
外面风大了些,门没关严,轻轻晃了一下。
陈浩盯着那扇门,忽然说:
“你说……要是没人来,我们还办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