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刚开一条缝,陈浩的声音就挤了进来:“喂!这箱子卡住了!你快来搭把手!”
娜娜立刻从控制台前起身,光学镜头快速扫过门外走廊。运输箱横在拐角,底部被一层薄冰封住,两侧贴着墙,动弹不得。她快步走到门口,蹲下检查地面。
“结冰导致摩擦力增大。”她说,“直接拖拽可能破坏减震结构。”
陈浩站在箱子另一头,手扶着金属外壳,呼出的气在冷空气中凝成白雾。“那你说咋办?总不能等它自己化了吧?”
“有办法。”娜娜转身回屋,从工具架上取下一块废弃电路板,“用这个刮掉冰层,制造滑道。”
她蹲在地上,用电路板边缘小心铲除冰面。陈浩见状也反应过来,跑去拆了半截雪橇的金属底板,斜着铺在通道上,形成一条简易导轨。
“你这脑瓜子真是活泛。”他一边摆正箱子一边说,“要不下次下棋你也让我赢一局?”
“当前任务优先级高于娱乐项目。”娜娜推动箱子,金属底板与地面摩擦发出刺啦声,“但如果你能完成三项有效操作,我会考虑调整策略权重。”
“得,又来这套。”陈浩咧嘴,“反正你说话不算数我都习惯了。”
两人合力将箱子推到加工区,轻轻放下。娜娜打开密封锁扣,掀开盖子。里面整齐排列着六片光学镜片,表面光滑如水,在灯光下泛着冷光。
“反射率92%。”她说,“可用于聚焦阳光,提升集热效率。”
“听着挺厉害。”陈浩伸手想碰,“这玩意儿真不怕摔?”
“别碰。”娜娜抬手拦住,“易碎品,震动超过三格就会产生微裂纹。”
“行行行,我不碰。”他缩回手,拍了拍裤子,“那接下来干啥?装墙上?”
“先组装支架。”娜娜调出三维模型投影,“利用废弃电路板做基座,铜管做导热回路,碳涂层玻璃为吸热面。”
陈浩看着投影里的结构图,挠了挠头。“这不跟拼乐高一样?”
“类比成立。”娜娜点头,“区别在于,拼错会漏水。”
“那我可得认真点。”他拿起扳手,走向材料堆。
两人分工明确。娜娜负责校准角度和连接控制系统,陈浩则动手搭建主体框架。他把四块碳涂层玻璃固定在南墙外侧,用螺丝拧紧基座。每块玻璃后方都焊上了铜管,准备用来传递热量。
“下一步是镜片安装。”娜娜说,“必须精确对焦,否则局部温度过高会导致焊点熔化。”
“那你指挥,我来调。”陈浩擦了把汗,“我虽然手笨,但好歹还能听懂人话。”
娜娜启动激光定位辅助系统,在镜片架上标出37度倾斜角。她用机械臂轻轻托起第一片镜片,缓缓调整位置。陈浩在一旁扶着支架,生怕晃动。
“再往左一点……停!”他说,“你看那边角,反光正好照在玻璃中间。”
娜娜记录下参数。“角度修正完成,第一片就位。”
第二片安装时出了点问题。镜片刚固定好,阳光穿过云层,瞬间聚焦在铜管接缝处。金属发红,密封胶开始冒烟。
“糟了!”陈浩一把抓起隔热垫盖上去,“焊点要烧穿了!”
娜娜立即切断光照路径,关闭镜片转向。“局部热负荷超出预期,需优化导热设计。”
陈浩喘着气,看着被熏黑的管道。“这么搞不行,热量全堵在一个地方,迟早炸。”
他低头琢磨了一会儿,突然抬头:“能不能把铜管改成蛇形?多绕几圈,分散热量?”
娜娜快速建模分析。“可行。双回路布局可降低单位长度热流密度。”
“那就干。”陈浩撸起袖子,“我来焊新的。”
他重新排布铜管,弯折成波浪状,两端接入主循环系统。焊接时动作慢,但每一处接口都仔细打磨密封。娜娜在一旁监测气密性,确认无泄漏。
“结构完成。”她说,“准备对接供暖管道。”
陈浩抹了把脸上的灰,“等太阳出来就能试了。”
他们回到主控室,等待正午来临。窗外云层渐薄,阳光时不时穿透下来,在雪地上划出明亮的条纹。
“预计十二点零七分达到最佳光照强度。”娜娜盯着气象数据,“建议提前开启预热程序。”
“预热?”陈浩问,“不是直接晒就行了吗?”
“玻璃表面易凝雾。”她说,“会影响吸热效率。”
她启动备用加热丝,短暂通电加热门外集热板。几分钟后,表面水汽蒸发,恢复清晰。
“控制系统接口老化。”娜娜继续调试,“信号延迟0.8秒,需手动校准。”
她拨动几个开关,重新同步通讯频率。屏幕上的连接状态由红转绿。
“好了。”她说,“可以进水。”
陈浩冲到窗边,盯着外面的阳光。一束强光正好落在镜片上,反射到碳涂层玻璃中央。
“就是现在!”他按下进水阀按钮。
水流缓缓流入铜管。监控屏上,温度曲线开始缓慢上升。一分钟过去,水温从五度升至九度;三分钟后,达到十二度。
“热能输入稳定。”娜娜读取数据,“当前效率为预期值的64%。”
“才六成?”陈浩皱眉,“差太远了吧。”
“持续光照十五分钟后,效率提升至78%。”她调出图表,“符合初步运行标准。”
陈浩盯着屏幕,忽然笑了。“还行啊,没当场报废就算成功。”
“系统已连续运行两小时。”娜娜说,“未出现泄漏或结构变形。”
“咱俩配合得不错。”他靠在椅子上,伸了个懒腰,“看来你也不是只会算数。”
“你的焊接工艺仍有改进空间。”娜娜说,“第三节点密封不均,存在潜在渗漏风险。”
“得,一开口就挑毛病。”陈浩摆手,“好歹让我说两句好听的行不行?”
“客观评价有助于提升作业质量。”
“你这话说了多少遍了。”他打了个哈欠,“反正今天算是搞成了。太阳能这块总算动起来了。”
娜娜调出能耗对比图。“燃料消耗速率下降19%,剩余使用周期延长至二十一天。”
“三周。”陈浩眯眼,“够我们喘口气了。”
他站起身,走到窗边看外面的集热装置。黑色玻璃板在阳光下泛着暗光,镜片角度微微调整,像一群安静守候的眼睛。
“接下来是不是该想想地热的事了?”他问。
“目前缺乏钻探设备。”娜娜说,“短期内无法实施。”
“我知道。”陈浩靠着窗框,“但总得有个计划吧?太阳能靠天吃饭,万一哪天阴十天半个月,咱们还得喝西北风。”
“可在现有条件下,这是最可行的方案。”
“我不是反对。”他说,“我是说,不能只靠一个。”
娜娜沉默两秒。“可以开始规划可行性路径,待资源补足后推进。”
“这还差不多。”陈浩点头,“等哪天找到钻机,咱立马开干。”
他转身想走,脚下一滑,差点绊倒。低头一看,鞋底沾了块密封胶残渣。
“这地多久没擦了?”他嘟囔,“跟工地似的。”
“清洁不在当前任务列表中。”娜娜说,“建议优先处理系统稳定性监测。”
“你就知道任务任务。”陈浩走到主控台前坐下,“行吧,我陪你盯着。”
监控屏上的数据持续跳动。热能输入保持平稳,效率维持在75%以上。
“照这个速度,明天能突破八成。”娜娜说。
“那敢情好。”陈浩揉了揉眼睛,“不过我现在有点困了,昨晚画图睡得晚。”
“你可以休息三十分钟。”娜娜说,“我会监控运行状态。”
“你真贴心。”他笑了一声,脑袋慢慢歪向椅背,“要是哪天你学会煮泡面,我就认你当亲姐。”
他的呼吸渐渐变沉。娜娜没有回应,只是将警戒等级调至二级,继续记录每五分钟的数据变化。
三小时后,陈浩睁开眼,坐直身子。“怎么样?炸了没?”
“系统运行正常。”娜娜说,“热能累计输入量达到预期日目标的82%。”
“哎哟,还挺争气。”他搓了把脸,看向屏幕,“比我预想的强。”
他站起身,走到控制台前,伸手想去碰数据面板。
“手指油污超标。”娜娜提醒,“请先清洁后再操作。”
“我又不是故意的。”陈浩缩回手,“整天摸工具能不脏吗?”
他拿湿巾擦了擦手,重新靠近屏幕。“下一步干啥?加第二组镜片?还是换更大功率的泵?”
“建议先进行一次全面检测。”娜娜说,“排查所有连接点是否存在微渗漏。”
“行,听你的。”陈浩拿起检测仪,“走,出门干活。”
他刚拉开门,冷风灌进来。外面夕阳西下,余光照在集热板上,反射出一道细长的光斑,正好打在控制室的地面上。
陈浩踩着那道光走出去,回头说:“这玩意儿还挺亮。”
娜娜跟在他身后,机械臂轻抬,调整最后一片镜片的角度。
光斑移动了一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