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浩把那杯没喝的饮料随手搁在飞船舷窗边,液体晃了晃,贴着杯壁滑出一道歪斜的痕迹。他揉了揉脖子,领口还卡着峰会徽章,印着“生态先锋”四个字,看着像某种过期荣誉证书。
“咱能不能先睡一觉?”他对着娜娜说,“我梦见自己在讲台上种麦子,台下全是举着叉子要试吃的商人。”
“可以。”娜娜站在舱门口,机械眼扫过他的血压和心率,“但荒星主控室刚刚发来三级警报:能源储备跌破安全线,备用电源已自动切换两次。”
陈浩的手顿了顿,“不是刚加了三组光伏阵列吗?”
“新增农具产线与生态监测网扩容导致负荷激增。”娜娜调出数据流投影,“过去七十二小时,平均功耗超出阈值18%。若维持当前节奏,四十八小时后将进入限电模式。”
他叹了口气,从座椅底下抽出一双皱巴巴的工装鞋换上,“行吧,反正我也睡不着——一闭眼就看见有人拿咱们的技术去炸别的星球。”
飞船降落在基地停机坪时,风正猛。卷着沙粒拍在金属外壳上,噼啪作响。陈浩刚推开门就被吹得踉跄一步,手里的徽章直接飞进了草堆。
“别捡了。”娜娜说,“它不属于这里。”
“我知道。”他拍了拍裤腿,“但我刚才还在想,要不要把它钉在仓库墙上当装饰。”
主控室的灯光比平时暗了一度。屏幕上跳动着红黄相间的提示框,电力调度图像是个快要断气的心电图,忽高忽低。
陈浩一屁股坐进指挥椅,椅子吱呀一声,像是抗议他又胖了五斤。他调出能源日志逐条查看,眉头越皱越紧。
“光伏阵列正常,地热井输出稳定,电池组健康度良好……问题不在供应端。”他喃喃道,“是需求太狠了。”
娜娜点头:“智能农具批量交付后,远程调试请求暴增。每套设备每天平均上传三百兆数据,接收两百兆指令包。通信基站全功率运行,冷却系统连轴转。”
“也就是说,我们救活了一颗星球,结果被自己的客户用网给拖死了?”陈浩咧了下嘴,“这算不算技术成功的副作用?”
“类比恰当。”娜娜回答。
他靠在椅背上,盯着天花板看了一会儿,突然问:“外面风这么大,有没有想过搞点风力发电?”
操作台上的光标停顿了零点三秒。
“本地年均风速十九米每秒,阵风可达三十七米。”娜娜迅速调出气象档案,“理论发电潜力为每平方米风机扫掠面积可输出一点二千瓦时。若建设一组十米级垂直轴风车,预计日均补充电量约四百五十千瓦时,足以覆盖通信模块基础负载。”
“等等。”陈浩竖起一根手指,“你说的是‘垂直轴’?那种长得像搅拌机的玩意儿?”
“结构简单,抗风性强,适合非专业维护环境。”娜娜投影出一个简模,“无需偏航系统,启动风速低,可在复杂地形部署。”
陈浩盯着那个旋转的小模型看了半天,忽然笑了:“行啊,咱也当一回收电费的。”
“建议优先清理西区旧仓库。”娜娜关闭投影,“部分废弃支架与轴承可能符合再利用标准。”
“得,又是体力活。”他撑着扶手站起来,顺手从柜子里摸出一顶压变形的鸭舌帽扣头上,“你说咱们搞了这么多高科技,怎么最后还得翻垃圾堆?”
“技术创新常始于资源匮乏。”娜娜跟在他身后走出主控室,“历史数据显示,七成重大突破源于材料替代或结构简化。”
“你就不能说句‘老板辛苦了’?”陈浩嘟囔。
仓库门锈死了半边,他踹了两脚才勉强拉开一条缝。里面堆满了这些年攒下的边角料:断裂的导轨、报废的传感器阵列、几台拆了电机的老式灌溉泵,还有不知道哪年留下的半袋化肥,袋子破了,粉末结成了硬块。
手电筒的光照进去,灰尘在光束里乱舞。
“真像个科技坟场。”陈浩咳嗽了一声,“咱们是不是该立个碑?写‘此处埋葬了三个失败项目和一堆梦想’。”
“建议先定位金属构件。”娜娜开启红外扫描模式,瞳孔闪过一道微光,“目标区域:北侧第三货架下方,存在高强度合金管材迹象。”
他弯腰钻进去,头顶碰到了一根松动的横梁,落下一把灰。摸了半天,拽出一根弯曲的铝管,又在旁边翻出两个生锈的万向节。
“这能用吗?”他拎起来晃了晃。
“需除锈处理,但结构完整性尚可。”娜娜接过检查,“可作为叶片支撑臂候选材料。”
接着他们在一堆废弃温室框架底下找到了六段未切割的碳钢杆,长短不一,但直径吻合设计预估。
“发电机部分呢?”陈浩抹了把汗,“总不能指望风车自己蹦出电来。”
“旧无人机维修区存放有三台永磁同步电机。”娜娜指向东南角,“曾用于高空巡检机型,功率匹配度76%。”
“76%也凑合。”他咧嘴一笑,“反正又不是造航天器,能亮灯就行。”
最麻烦的是铜线。翻遍三个储物箱都没找到足够长度的绝缘缆,直到娜娜扫描到鸡舍屋顶——那里用废旧电线临时加固了防风网。
“拆了吧。”陈浩仰头看了看,“反正最近也没鸡想飞出去。”
他爬上梯子剪断绑扎带,一圈圈往下放铜线,结果最后一捆卡住了,用力一拽,整张防风网塌了下来,把他半个身子裹住。
“救……救命。”他在网里扑腾,“我这是要变成烤鸡了吗?”
娜娜走过来,精准地剪开缠绕点,“概率低于0.3%。但你现在的姿态确实接近待宰家禽。”
“谢谢啊,冷笑话大师。”他挣扎出来,抖掉身上的碎草。
两人把搜罗到的材料搬到小院空地上,堆成一座歪斜的小山。铝管、钢杆、轴承、电机、铜线,还有不知谁扔在这儿的一块太阳能充电板,边缘裂了缝。
陈浩坐在台阶上喘气,看着这堆破烂,忽然笑出了声。
“像不像咱们第一次搭温室?”他说,“那时候连螺丝都没有,拿铁丝拧了三天。”
“相似度87.3%。”娜娜站在一旁,“区别在于,那次是为了活下去。这次,是为了让活得更久一点。”
“还挺哲理。”他抬手遮了下太阳,“不过话说回来,你真能靠这些东西做出能发电的风车?”
“不能保证效率。”她平静地说,“但可以确保结构完整性和基本功能实现。”
“那就行。”他站起身,拍了拍裤子,“大不了风一吹,整个装置散架飞上天,也算实现了飞行梦想。”
娜娜没有回应,而是蹲下身开始清点物料,机械手指快速拨动每一根金属件的位置。
陈浩掏出手机拍了张照,发到内部群,配文:“新能源项目启动,众筹命名,点赞最高者入选。”
不到一分钟,弹出十几条回复。
“叫它‘风怒一号’怎么样?”
“不如‘荒星之肺’?”
“建议命名为‘老板减肥辅助器械’。”
他正笑着翻评论,娜娜忽然抬头。
“检测到新异常。”她说,“东区地热井回路电压波动加剧,若持续恶化,可能触发连锁保护机制。”
陈浩的笑容僵了一下。
“所以咱们现在不止缺电。”他低声说,“是整个能源网络都在喊累。”
他走到那堆材料前,拿起一根钢杆,在地上划了三条线。
“那就快点动手。”他说,“先做个能转的,再做个能发电的,最后做个能让系统别天天报警的。”
娜娜站起身,手中已经生成了一份初步布局草图。
“第一步:组装支架。”她说,“需要你协助固定底座角度。”
陈浩挽起袖子,露出小臂上一道旧烫伤疤痕。
“来吧。”他说,“看看咱们能不能让风吹出个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