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月11日,吉林省通化市通化县的冬天格外寒冷。48岁的仓库保管员王宝骏像往常一样早早起床,准备出门。他的妻子远在韩国打工,女儿独自在家。谁也没想到,这竟是王宝骏与家人的最后一面。当天上午,王宝骏从银行取出12万元现金后神秘失踪,随后其手机向妻妹发送了两条奇怪的乱码短信。12天后,在一处荒僻的坟地,警方挖出了王宝骏的尸体。一个烟头的dNA竟成为破案关键,牵出了一段令人寒心的\"友情\"背叛。
一、神秘失踪:12万现金与乱码短信
1.1 女儿的报案
2009年1月12日,两名神色慌张的女子走进吉林省通化市通化县公安局报案。\"我的父亲昨天早上接了一个电话后就失踪了,一直都联系不上。\"说话的年轻女孩脸上有泪痕,很伤心。失踪人名叫王宝骏,48岁,是一名仓库保管员。陪同她的是她的姑姑和王宝骏的妻子的妹妹。
据女孩回忆,2009年1月11日一大早,父亲接到一个电话。交谈几句后,王宝骏拿起外套,正要出门。女儿和他说了几句,没想到这竟是她和父亲见的最后一面。
下午,见父亲还没回来,她连续打了几个电话,都没人接。直到晚上,她父亲仍未回来。因为母亲在南韩工作,王宝骏的女儿是唯一一个在家的人。六神无主的女孩打电话给姑姑,她们商量后,马上到公安局报案。
1.2 两条奇怪的乱码短信
除了失踪的父亲,女孩还向警方提供了一条重要线索:王宝骏失踪的那天下午,给她发了两条奇怪的短信。\"全都是乱码,完全无法理解。\"
这两条短信内容如下:
信息内容1:FtY厂厂 卜pt广t厶虫 之入质
信息内容2:phILIpS
警方也试图解读这两条乱码短信,并请了几名相关领域的专家,但都未能解读出来。其中有一个字好像和\"抢劫\"的\"抢\"有点相似,警方考虑这能不能是被人绑架了,王宝骏在非常危急的情况下发出了两条求救短信。
1.3 银行账户的异常
就在警方开始调查的时候,王宝骏的妻子从南韩赶回来,给警方带来了一条重要线索:夫妻俩账户上的钱几乎全没了!
原来夫妻俩比较节俭,陆续攒了30多万的积蓄。当王宝骏的妻子得知丈夫失踪后,怀疑是不是有人知道他们家的情况,为了钱财做了坏事。于是她到银行一查,30多万的存款只剩下了多块钱!
警方立刻查询了这个账户,发现钱都是王宝骏过去一段时间自己分批次取走的。最重要的是,在王宝骏失踪的那天早上,他去银行一次性取了12万元现金!
这一发现让警方更加确信王宝骏的失踪可能与钱财有关。各种各样的猜测出现了:抢劫,绑架,谋财害命。
二、调查展开:三个关键人物浮出水面
2.1 第一个电话:好哥们林东哲
根据王宝骏女儿提供的线索,警方首先要查明的就是王宝骏出门前打的那个电话。姜宝富(当时任通化县公安局刑事侦查大队中队长)他们赶到了当地的移动大厅,王宝骏的女儿说她父亲早上9点左右打了一个电话,然后他们在王宝骏的通话详单里找到了对应的电话号码,这是一个通化本地的号码。
很快,警方确定了和王宝骏通话的机主身份,机主名叫林东哲,40岁。林东哲和王宝骏是多年的朋友,两人关系密切。林东哲独自带着9岁的儿子生活,平时靠打工维持生计,家庭条件一般。有一次儿子生病急需用钱,王宝骏二话没说就给他汇了两万块钱。林东哲把他当成了一辈子的好哥们儿,拍着胸脯保证以后一定报答他。
据林东哲回忆,1月11日上午9点左右,他确实和王宝骏通了一次电话,两个人约好当天中午11点在县里的农贸市场附近见面。林东哲说他那天见王宝骏是想跟他聊聊,给他办理去韩国务工签证的事儿。
林东哲解释说,在王宝骏失踪前一个月,他们一起吃饭的时候,王宝骏曾讲过他特别想去韩国。因为王宝骏的妻子在韩国打工做保姆,平时非常辛苦,所以王宝骏也想去韩国打工,为妻子分担一下。
按照林东哲的说法,碰巧他在大连有个朋友能够替人办理去韩国务工的签证,所以林东哲就打算把王宝骏介绍给这位朋友。可王宝骏失踪那天,林东哲的这位朋友并没有从大连回来。本来计划的是两个人一起到大连去,但那天林东哲需要给一个朋友去拉点货,所以他让王宝骏自己去大连找那位朋友。
根据林东哲提供的线索,警方查询了当天前往大连的所有铁路、公路等要道的监控和售票信息,但没能找到王宝骏的踪迹。林东哲在大连的那个朋友也说王宝骏根本就没来找过他。
2.2 老同学苏倩:18万借款的秘密
除了林东哲,警方还发现王宝骏失踪当天曾多次给一个名叫苏倩的女子打过电话。苏倩和王宝骏是老同学,两人年少时曾萌生过一些情愫,但因为种种原因没有走到一起。然而这么多年来他们一直保持着联系。
苏倩经营着一家服装店,但近年来遇到了很多困难。她向王宝骏借了一些钱,不久前又和王宝骏借了6万,算上之前的债已经借了24万。
1月11日,王宝骏让她还钱。他们约好早上9点在楼下见面,但苏倩和丈夫吵架了,手机又是震动模式,没接到电话。当苏倩没有接到电话时,王宝骏就过来敲门。
苏倩的丈夫对王宝骏借钱给自己妻子的行为非常不满,他甚至怀疑自己被戴了绿帽子。当警察找到苏倩家时,苏倩的丈夫拍着桌子愤怒地说:\"别跟我提那个人,他要毁了我的家庭!\"
苏倩回来后向警方解释说,她和王宝骏是清白的,她只是想离婚。当天,王宝骏来给她送6万元现金,一开门苏倩的丈夫也在,丈夫对王宝骏借钱给自己媳妇非常不高兴,险些爆发冲突。苏倩急忙拉起王宝骏,开车离开了。
在车上,苏倩无奈地说:\"不好意思给你看个笑话。\"王宝骏挠了挠头:\"别这么说,生活更美好。\"说着王宝骏拿出6万元现金递给了苏倩。
拿到钱后,苏倩要到外地去进货,而王宝骏说要到一个农贸市场见朋友。于是苏倩把王宝骏拉到那里之后就离开了。
警方怀疑会不会是苏倩的丈夫心怀怨恨,尾随在王宝骏身后伺机对其动手。于是警方对苏倩丈夫那天下午的行踪进行调查,苏倩丈夫声称自己一整天都在家,但没有人能证实他的话,不过也没有证据能证明王宝骏的失踪和他有关。
2.3 频繁联系的小姨子:4万借款的秘密
随着调查的深入,警方在王宝骏的电话记录中发现了一些奇怪的事情:王宝骏和他的小姨子(也就是最先带着王宝骏的女儿来到警察局的那个女人)有着非常频繁的电话记录。两人的通话次数比王宝骏和妻子的通话次数还多,一天能有好几个!
原来,在过去的一年里,王宝骏的小姨子经常以各种理由向王宝骏借钱。一会儿需要装修,一会儿孩子生病,经常借了还不上。这使王宝骏的妻子感到非常奇怪,因为小姨子和她丈夫都是在职人员,日常开销不大,怎么会有那么多花钱的地方。
在王宝骏妻子的压力下,小姨子说出了实情:\"我丈夫喜欢打牌什么的……\"原来她的丈夫爱上了赌博,十赌九输。赚的钱都贴了进去,还欠很多钱,深爱丈夫的小姨子只能到处借钱替夫还赌债。
王宝骏的妻子又气又急,劝姐姐不要惯着姐夫,也劝姐夫戒赌,都无济于事。盛怒之下,王宝骏的妻子不再管这件事,并拒绝借钱给她的姐姐。看到姐姐这边束手无策,小姨子想到了曲线救国,找到了姐夫王宝骏。她一天打好几次电话,说尽好话。
王宝骏被烦得没办法,于2008年年末借给了小姨子4万元,并要求她一个月内还清。这件事,小姨子在报警时也没有交代。
警方还专门调查了1月11日小姨子的行踪,发现她们中午正在和朋友聚会。当小姨子正在吃饭时,她们在13:40收到了一条来自王宝骏的乱码短信。
警方推测,也许这对夫妇根本还不起从王宝骏那里借的钱。中午出门时,正好遇到王宝骏,假装还钱把他骗上车,然后伺机杀人,抛尸。之后,这对夫妇带着王宝骏的手机去参加聚会,期间他们用王宝骏的手机给他们的妻子和姐妹发送无意义的乱码短信,希望制造不在场证明。
不过,这只是猜测,警方还没有找到任何直接证据来证明。
三、转机出现:接通的电话与二手手机
3.1 意外接通的电话
时间一天天过去,王宝骏仍然不见踪影。他的妻子和女儿茶饭不思,输了好几次。特别是王宝骏的妻子,她已经完全放弃了在南韩的工作,只要她有时间,她就会去警察局询问进展情况。
就在案件陷入僵局时,王宝骏的妻子匆匆赶到了警察局:\"警察同志!我老公电话通了!\"
原来,在王宝骏失踪期间,他的妻子和女儿一直在给他打电话,期待出现奇迹。这一天,王宝骏的妻子像往常一样拨通了丈夫的电话。她以为会像以前一样提示关机,没想到接通了。
\"喂?亲爱的。你能听到我吗?你好?\"激动之下,妻子不停地打电话,但电话只接通了几秒钟,就传来了类似扩音器的声音,能够清晰地听到\"立威二手\"四个字!
3.2 二手手机店的线索
从警方判断,电话里说的应该是一些二手电器回收店!根据这一线索,民警全城寻找一家有\"力威所用\"字样的店铺。没想到,他们居然找到了一家名为\"立威二手电器回收\"的店铺。
向警察老板说明来意后,老板马上掏出手机:\"就这样。我很惊讶这个手机还没这么老。我在回收的时候,开机检查了一下。刚刚来了一个电话。我吓了一跳,不小心接通了,然后就赶紧挂了,关机了。\"
老板还找到了该店的视频,里面清楚地拍到了该男子拿着手机来卖的画面。很快,民警没费多大劲就找到了男子,他叫王猛,是一个无业游民,平日里打点散工维持生计,也比较喜欢赌博,还欠下了许多赌债。
面对警察的询问,王猛坚称自己没有杀人:\"那个手机是我在路边捡的!\"
王猛一家住在城市边缘,需要走一段山路。路两边有很多山包,半山腰有一些坟墓。王猛回忆说:\"1月11日下午,我很无聊,也没什么事,就出去散步了。半路上看到一个手机,就捡了起来。\"
王猛还提到了一件小事:\"我记得那天我好像看到了一个人在半山腰刨坑,离得比较远我也没看清他到底在干什么。\"
这个不起眼的小细节,却让办案民警心中响起了警钟。难道说那个人当时刨坑是在埋藏王宝骏的尸体吗?
四、真相大白:坟地里的两具尸体
4.1 坟地里的发现
怀着沉重的心情,民警来到王猛所说的地方进行勘查,发现了一块最近翻动过的土地。几铁锹下去,一具已经开始腐烂的尸体出现在了民警的眼前,根据尸体身上遗留的身份证和其他物件,证实了死者就是王宝骏。
尸检显示王宝骏死于钝器击打,法医在坑旁边发现了两根烟头,立刻拿回去进行dNA检验。
没想到警方dNA库里居然有这个人的信息,他叫张浩,曾经有过犯罪前科。
警方立刻找到张浩,张浩承认那个坑是他挖的,但他不承认杀过人。他说有人给他500块钱,让他在半山腰挖个坑,他就挖了,其他的没多想,也没多问。
当警方问叫他挖坑的人是谁时,张浩说出了一个名字——林东哲!
4.2 好朋友的背叛
警方一听林东哲的名字非常惊讶,因为林东哲不是有不在场证明吗?于是警方又找到了给他作证的朋友。这次警方告诉他林东哲涉及命案,这朋友一听是命案,马上不帮他隐瞒了,向警方交代了是林东哲让他替自己做的伪证。
警方又找到了那个办韩国务工签证的朋友,那人一听说是命案,也交代了真相:自己根本没有能力办出国,是林东哲为了骗王宝骏的钱让他冒充的。
在证据面前,林东哲终于交代了一切:\"是我,是我杀了他,我后悔死了……\"
原来一切的一切,都是为了钱。林东哲借了王宝骏4.5万元后,无法按期归还,一直在想有没有办法偿还这笔债务。很快他想起王宝骏曾提出要出国,于是骗他说在大连有朋友可以帮他办签证,要了10万的中介费。实际上根本就没有这个朋友,林东哲只是想从王宝骏手里骗些钱来。
然后他找了一个朋友帮他做伪证,又花钱找张浩提前挖了一个葬坑,离林东哲母亲葬的地方很近。
1月11日那天,两人吃过饭后,林东哲提出想让王宝骏陪他一起去母亲坟前拜祭一下。王宝骏没有多想,就跟着走了。
到了墓地后,出于尊重,王宝骏也上前祭拜。这时,站在他身后的林东哲把藏了很久的钝器高高举起,然后重重地砸了下去……倒在地上的王宝骏很快就没了气,林东哲把尸体拖到提前挖好的坑里埋了。
王宝骏的手机也被他随意扔了,而这一幕,刚好被出来散步的王猛看到了,只是离得比较远没看清。丢弃的手机也被王猛捡走。
至于发给妻妹的那两条乱码短信,应该是林东哲把王宝骏的手机放在包里,在移动尸体的时候,不经意间撞了下来发出去的。
五、案件背后的真相:友谊的代价
5.1 动机剖析:金钱与嫉妒
林东哲为什么要杀害自己的好朋友王宝骏?这背后有着复杂的心理动机。
首先,金钱压力是主要原因。林东哲经济困难,月收入仅1000多元,还要养活一个上小学的儿子。他曾跟王宝骏借过元,但无力偿还。
其次,嫉妒心理也在作祟。虽然王宝骏是林东哲的恩人,但林东哲内心可能对王宝骏的经济状况产生了嫉妒。王宝骏虽然只是一名仓库保管员,但其妻子在韩国打工,家庭有一定积蓄,这让生活拮据的林东哲感到心理不平衡。
此外,林东哲可能对王宝骏的慷慨产生了依赖心理。王宝骏不仅借钱给他,还帮助他解决儿子的医疗费用,这种长期的恩惠可能让林东哲产生了一种扭曲的心态,认为王宝骏的钱就是自己的钱。
5.2 伪造的友谊:精心设计的骗局
林东哲的犯罪计划极其周密,他利用了王宝骏的信任和善良。
首先,他伪造了一个能办理韩国务工签证的朋友,以此为诱饵,向王宝骏索要10万元中介费。而实际上,这个朋友根本不存在。
其次,他提前找张浩挖好了葬坑,离自己母亲的坟墓很近,这样可以减少怀疑。他甚至可能想通过这种方式减轻自己的罪恶感,认为把王宝骏埋在母亲身边是一种\"补偿\"。
最后,他还找了两个朋友为自己做伪证,一个证明他曾向其借钱,另一个证明他在王宝骏失踪当天去外地拉货。这些精心设计的谎言几乎让警方排除了他的嫌疑。
5.3 意外因素:乱码短信与被捡走的手机
在这个案件中,有两个关键的意外因素最终导致了真相的揭露:
第一个是那两条乱码短信。虽然警方和专家都无法解读这些短信的内容,但它们的存在本身就引起了警方的注意,促使他们深入调查。
第二个是被王猛捡走的手机。如果不是王猛捡到手机并无意中接通了王宝骏妻子的电话,警方可能永远不会找到那个埋葬王宝骏的坟地。
这两个意外因素形成了一个\"蝴蝶效应\",最终导致了凶手的落网。正如一位民警所说:\"如果没有那两条奇怪的短信,如果不是家人玩命打电话引起了一系列蝴蝶效应,这些案件也许将永远无法侦破。\"
六、法律审判:正义的终结
6.1 庭审过程:铁证如山
林东哲故意杀人案在当地引起了广泛关注。庭审过程中,检察机关出示了大量证据,包括:
1. 张浩的证言,证明林东哲雇佣他挖坑。
2. dNA证据,证明林东哲在案发现场留下的烟头。
3. 伪造的借条和虚假的证人证言。
4. 王宝骏的银行取款记录和通话记录。
面对这些铁证,林东哲无法抵赖,最终承认了自己的罪行。
6.2 判决结果:死刑立即执行
通化市中级人民法院经过审理后认为,被告人林东哲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采用欺骗手段骗取被害人信任,然后残忍杀害被害人,其行为已构成故意杀人罪和诈骗罪。犯罪情节特别恶劣,后果特别严重,社会危害性极大。
最终,法院作出判决:判处被告人林东哲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赔偿被害人家庭相应的经济损失。
林东哲不服一审判决,提出上诉。吉林省高级人民法院经过审理后,驳回上诉,维持原判,并依法核准了对林东哲的死刑判决。
6.3 执行死刑:正义的实现
2009年,林东哲被执行死刑。这个结果让王宝骏的家人感到些许安慰,但失去亲人的痛苦却永远无法弥补。
在临刑前,林东哲表达了悔意:\"我后悔死了……\"但这些悔悟来得太晚,无法挽回已经发生的悲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