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秋的京城偶有风寒,雍亲王府的偏院被改造成了小小的药庐,英台正对着一堆药材忙碌——案上摊着西洋传教士送来的《本草图谱》,旁边放着漠北带回的防风、台湾采的薄荷,还有她特意让人从江南运来的陈皮,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药香。
“额娘,您都熬了三天药了,歇会儿吧。”弘历端着一碗参茶走进来,看着英台眼底的浅淡青黑,忍不住劝道,“宫里的太医院也能配治风寒的药,您何必这么劳心?”
英台放下手中的药杵,接过参茶抿了一口,笑着摇头:“太医院的药虽好,却多是针对王公贵族的方子,寻常百姓用着太贵,也未必对症。我想配一副便宜又有效的风寒药,让各地药房都能做,秋冬时节百姓们就少受些罪。”她指着案上的药材,“你看,这漠北的防风驱寒,台湾的薄荷清热,再加上陈皮理气,都是常见的药材,配在一起既温和又管用。”
胤禛走进药庐时,正看到英台小心翼翼地将熬好的药汁装进瓷瓶,指尖沾了些药渍也不在意。他走上前,拿起帕子轻轻为她擦手,声音带着心疼:“别累着自己,配药的事可以让太医院的人帮忙,不用你亲自动手。”
“我自己配才放心。”英台抬头看向他,眼中闪着光,“当年在舟山平叛,看到好多士兵因为风寒丢了性命,我就想着,要是有便宜的药就好了。如今有条件了,总得把这事做成。”
接下来的几日,英台反复调整药方,还特意请了太医院的院判来验证药效。院判尝过药汁后,连连称赞:“福晋这方子配伍精妙,药性温和,不仅能治风寒,还能预防感冒,最适合百姓使用!”
英台立刻让人将药方抄录下来,分发给京城的各大药房,还特意嘱咐,药价要定得低些,让贫苦百姓也能买得起。消息传开后,百姓们纷纷到药房买药,不少人还特意来到雍亲王府外,对着王府的方向行礼,感谢英台的仁心。
没过几日,漠北的阿尔泰就派人送来书信,说漠北的牧民们也用上了英台配的药,今年的风寒比往年少了很多;台湾的胤禟也来信,说他已经让当地的药农多种薄荷和陈皮,以后配药就更方便了。
英台将书信拿给胤禛看,脸上满是欣慰:“你看,一点小事,却能帮到这么多人,值了。”胤禛握住她的手,轻声说:“你这颗济世的心,比什么都珍贵。这大清的盛世,不仅要有商路通四海,更要有百姓安康,有你这样的仁心守护。”
冬日来临前,英台又让人将药方刻在木牌上,分发给各地的驿站和商队,让药方传遍大清的每一个角落。她还在王府的偏院开了个小小的义诊点,每周亲自坐诊,为百姓们看病配药,弘历和孙辈们也常来帮忙,药庐里总是挤满了前来求医的百姓,却没有一丝杂乱,只有满满的温情。
一天,一位白发老奶奶带着孙女来求医,握着英台的手哽咽道:“福晋娘娘,去年我孙女得了风寒,差点没挺过来,今年有了您配的药,她再也没犯过病,谢谢您啊!”英台笑着安抚她:“快别这么说,能帮到你们,我就高兴了。”
看着老奶奶祖孙俩离去的背影,英台转头对胤禛说:“其实我做这些,不只是为了百姓,也是为了我自己。在这个时空,我不仅有家人,还有这么多需要我的百姓,这里早已是我真正的家,是我永远不想离开的地方。”
胤禛将她拥入怀中,声音温柔而坚定:“这里就是你的家,有我,有孩子们,还有这些记着你的百姓,我们会永远陪着你。”
虫洞的痕迹早已在时光长河中彻底消散,留下的不仅是“国泰民安”的盛景,还有英台仁心济世的温情。从跨越时空的过客到守护百姓的医者,从开拓商路的推动者到温暖人心的仁士,英台与胤禛用一生证明:最好的传奇,不仅是山河安稳,更是人间有情;最好的归宿,不仅是家人相守,更是被需要、被铭记,在寻常日子里,用一颗真心,温暖一方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