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嘱托弘历筹备后辈人才座谈会后,英台忽然想起藏边防务的长远传承,起身对鳌无情等将领笑道:“各位将军戍边多年,家中子孙想必也受你们影响,多有习武报国之心。此次座谈会召揽后辈人才,你们不妨也推荐家中孙子辈的武将——若有真才实学,不必拘泥于名额,哪怕推荐十人、二十人,只要能为大清守好江山,朝廷都乐见其成。”
鳌无情闻言眼睛一亮,当即起身应道:“四福晋所言极是!我家中孙儿自幼跟着我练刀,对兵法也颇有见解,此前还总念叨着要像我一样守边疆!还有几位老兄弟的孙辈,也都是能吃苦、敢冲锋的好苗子,正好借这个机会让他们出来历练!”其余将领也纷纷附和,席间顿时热闹起来,有人已开始默默盘点家中可举荐的后辈。
英台又补充道:“另外,也麻烦鳌将军回头问问陈家洛——红花会中想必也有年轻成员,或是知晓藏地的寒门才俊,若他们愿为大清效力、有一技之长,也可纳入举荐名单。不管是将门之后,还是江湖才俊,只要心怀百姓、有真本事,都是大清需要的人才。”
康熙听后连连点头,对英台的周全赞叹不已:“英台考虑得比朕还细致!江山要稳,既需名门之后传承风骨,也需民间才俊注入新力。这样一来,座谈会的人才来源更广,也能让更多有能力的人有机会为朝廷做事。”
弘历也兴奋地接话:“母亲放心!只要是被举荐的人才,孙儿定会认真考核,绝不漏掉一个可用之人!”席上众人见状,更是信心满满,纷纷表示会尽快梳理名单,不辜负英台与康熙的期许。
小星禾看着玉佩映出的画面:鳌无情正与身旁将领低声商议举荐人选,眼中满是对后辈的期待;英台与康熙相视一笑,默契尽在不言中。玉佩在灯火下泛着柔和的光,像是在为这份“广纳贤才、延绵薪火”的布局,送上无声的祝福。
虫洞的光芒渐渐与府中的暖意交融,恢弘而充满生机——英台提议举荐将门后与红花会人才,既延续了武将世家的忠勇风骨,也为民间才俊打开了报国之门。这份“不拘一格降人才”的远见,让大清的人才梯队愈发完善,也让“守护江山”的使命,有了更坚实的传承基础。
回到现代后,小星禾将这段“荐贤扩才”的记忆补充进展区,还原了将领热议举荐、英台补充提议的场景,并陈列了后续将领与红花会的举荐名单复刻本。游客们看到英台广纳人才的提议,纷纷感叹:“真正的盛世,从来不是靠少数人支撑,而是靠广纳天下贤才。英台打破身份界限举荐人才,既稳固了边防传承,也让更多人有机会报国,这便是治理天下的包容智慧。”
如今,每当有人在展柜前驻足,玉佩的光芒会映出将领们热烈讨论的画面,与举荐名单复刻本交相辉映,像是在诉说:家国的兴盛,离不开代代人才的接力;每一次打破常规的举荐,每一份对后辈的期许,都在为家国的长久繁荣,注入源源不断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