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位贤臣代天巡查的消息传遍天下,百姓拍手称快,却也触动了部分反清势力的利益——红花会残余成员见大清民心日聚、统治渐稳,竟将怨气撒在屡屡献策安邦的英台身上,暗中在京城近郊的破庙聚会,密谋刺杀英台,妄图借此制造混乱。
为首的红花会分舵主面色阴狠,将一把淬毒的匕首拍在桌上:“英台那妇人,助胤禛举荐贤才、平定边疆,若不除她,我等反清大业永无出头之日!听闻她三日后要去西郊为国寺上香,咱们就在她回程的必经之路设伏,定能一举得手!”其余成员纷纷附和,还制定了详细计划:由三人伪装成樵夫探路,五人在山道旁的树林中埋伏,待英台的马车经过,便用弓箭与巨石袭击。
却不知,他们的密谋早已被康熙派去的暗卫察觉——自六位贤臣巡查天下后,暗卫除了保护贤臣,还加强了京城周边的戒备。两名暗卫潜伏在破庙外,将红花会的计划听得一清二楚,连夜赶回京城,向康熙与胤禛禀报。
胤禛得知消息后,当即怒拍桌案:“这群乱党,竟敢对英台下手!臣弟请命,亲自带侍卫前往西郊设伏,将他们一网打尽!”英台却冷静地拉住他:“四爷不必动怒,若我们大张旗鼓前往,反而会打草惊蛇。不如按原计划去为国寺上香,让暗卫在沿途暗中布防,等他们自投罗网。”
康熙点头赞同:“英台说得对,正好借此机会肃清红花会残余,让天下人知道,敢害我大清贤臣、扰百姓安稳者,绝无好下场!”他随即下令,命暗卫首领率二十名精锐,提前在英台回程的山道布防,务必生擒或斩杀所有刺客,确保英台安全。
三日后,英台如期前往为国寺上香,回程时,马车缓缓驶入山道。埋伏在树林中的红花会成员见时机已到,纷纷起身,弓箭与巨石朝着马车袭来。可就在这时,暗卫突然从两侧冲出,手中长刀寒光闪烁,瞬间与红花会成员缠斗在一起。
红花会成员本就是乌合之众,哪里是精锐暗卫的对手?不到半个时辰,便有大半人被斩杀或生擒,仅剩的几名成员想逃跑,也被早已埋伏在山道出口的暗卫拦住。那名分舵主见大势已去,想举刀自尽,却被暗卫一脚踢飞武器,当场擒获。
英台掀开车帘,看着被押跪在地的刺客,语气平静却带着威严:“你们妄图刺杀朝廷命妇、扰乱天下安稳,可知罪?我大清如今四海升平,百姓安乐,你们却为一己私念,不惜伤及无辜,这样的‘大业’,从来都不会被百姓认可!”
小星禾看着玉佩映出的画面:暗卫将红花会刺客押解回京,百姓们围在道路两旁,对着刺客指指点点,纷纷唾骂“乱党该杀”;康熙在朝堂上亲自审问那名分舵主,最终下令将所有生擒的刺客斩首示众,以儆效尤。玉佩在阳光下泛着冷光,像是在为这场“护贤除乱”的胜利,彰显正义的威严。
虫洞的光芒渐渐变得锐利而坚定,像是在宣告:任何妄图破坏百姓安稳、阻碍家国兴盛的势力,终将被清除。英台的冷静应对、康熙与胤禛的周密部署、暗卫的忠诚守护,共同挫败了这场刺杀阴谋,也让大清的安稳根基,愈发不可动摇。
回到现代后,小星禾将这段“险遭刺杀”的记忆补充进展区,还原了山道伏击与刺客被擒的场景,并陈列了暗卫使用的长刀与红花会刺客的匕首复刻本。游客们看到刺客被擒、百姓唾骂的画面,纷纷感叹:“民心向背便是最大的正义。红花会逆民心而行,刺杀为民谋福的英台,注定失败;而朝廷护贤臣、保百姓,才是顺应天意与民心,这便是盛世能长久的根本原因。”
如今,每当有人在展柜前驻足,玉佩的光芒会映出暗卫奋勇护主的画面,与长刀、匕首复刻本交相辉映,像是在诉说:江山的安稳,从来都离不开“守护”——守护贤臣、守护百姓、守护正义,唯有如此,才能抵御一切风雨,让盛世的光芒永远照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