胤禟携福晋抵达台湾后,立刻着手民政事务——他带着随从走遍台湾府各县,对照江南“民生札记”记录的疾苦,先是减免了受灾农户的赋税,又组织渔民修缮渔船、搭建避风港;其福晋则在各地开设“女学班”,教台湾女眷织布、识字,还将内地的桑蚕养殖技术引入台湾,很快赢得了百姓信任。
可就在台湾民生渐有起色时,台南突然发生“盐商失踪案”——当地最大的盐商张老板在运盐途中失联,船上的盐与银两不翼而飞,只留下一块带血的船板。台南知府查了半月毫无头绪,消息传到胤禟耳中,他立刻想到了擅长断案的施世纶,随即修书一封,派人快马送往江南,请施世纶前来协助。
施世纶接到书信后,星夜兼程赶到台湾。他没有急于审案,而是先跟着胤禟去盐场与码头走访,从盐工口中得知:张老板运盐的路线从未对外透露,且出发前曾与另一位盐商李老板发生争执,李老板还放言“要让他做不成这笔生意”。
施世纶带着衙役前往李老板府中调查,却没找到任何证据。正当他一筹莫展时,突然想起胤禛曾提过的双鱼玉佩——此前他借玉佩破过粮仓案,便向胤禟提议:“听闻小阿哥的双鱼玉佩能映过往真相,或许能借此找到线索。”
胤禟立刻派人快马回京,向弘历借玉佩。三日后,玉佩送到台湾,施世纶带着玉佩来到张老板失踪的码头,将玉佩放在那块带血的船板旁。蓝光闪过,画面中浮现出真相:张老板并非被李老板所害,而是他的船工因欠了赌债,勾结海盗劫走了盐与银两,还故意划伤船板伪造“被害”假象,将张老板藏在了附近的荒岛上。
施世纶根据玉佩映出的线索,立刻派人前往荒岛,成功救出被绑的张老板,还抓获了涉案船工与海盗。案件告破后,台湾百姓纷纷称赞施世纶“断案如神”,胤禟也对他拱手致谢:“多亏施大人与玉佩相助,否则不仅张老板性命难保,还可能引发盐市混乱,百姓们又要受苦了。”
施世纶笑着将玉佩交还胤禟:“这功劳该归玉佩与小阿哥——若不是小阿哥愿意借玉佩,我也难破此案。而且九爷您在台湾推行的利民政策,让百姓愿意说实话,这才是破案的根本。”
与此同时,胤禟福晋开设的“女学班”也传来好消息——首批学习织布的女眷,织出的布匹不仅质量好,还被盐商们订下,用来包装食盐,既解决了女眷的生计,又带动了台湾的手工业。胤禟将这些事一一记在新的“民生札记”里,准备回京时交给弘历,让他看看台湾的新变化。
小星禾看着玉佩映出的画面:台南盐市恢复热闹,百姓们提着新织的布匹往来穿梭;施世纶即将离开台湾,胤禟带着百姓在码头送行,还送上了台湾新产的海盐与布匹,感谢他为台湾除害;玉佩在阳光下泛着光,像是在为这份“官民同心、共护台湾”的景象喝彩。
虫洞的光芒渐渐开阔,像是将台湾的民生烟火与京城的牵挂连在一起——胤禟的治理、施世纶的断案,再加上双鱼玉佩的助力,让台湾不仅政局稳定,更有了民生兴旺的活力,也让大清对台湾的守护,真正落到了“百姓安乐”的实处。
回到现代后,小星禾将这段“台岛施治破迷案”的记忆补充进展区,还原了盐场走访、玉佩映真相的场景,并陈列了复刻的海盐与织布样品。游客们看到胤禟安民、施世纶破案的画面,纷纷感叹:“台湾的稳定,既需要像胤禟这样懂民生的官员,也需要像施世纶这样善断案的能臣,更需要‘以民为本’的初心。这份多方协力,才是守护江山的正确方式。”
如今,每当有人在展柜前驻足,玉佩的光芒会映出盐市热闹的场景,与海盐、布匹样品交相辉映,像是在诉说:治理一方土地,从来不是单一的政令推行,而是要兼顾民生、治安与民心;只有让百姓看到实实在在的好处,才能让江山根基真正稳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