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山山脉西麓的荒漠深处,嶙峋的怪石在月光下如同匍匐的巨兽。徐尚庸举着火把,深一脚浅一脚地走在新建的简易道路上,身后跟着二十余名格物院最优秀的工程学员。
“就是这里了。”他停在一处背风的峡谷入口,展开林奇亲手绘制的规划图,“老师将此地命名为‘龙吟谷’,今后三年,这里将是大明最锋利的剑刃锻造之所。”
随行的护卫队长是蓝玉的亲信参将,望着四周荒无人烟的戈壁,忍不住皱眉:“徐先生,此地距最近的水源都有六十里,运输铁矿石的损耗......”
“王参将请看。”徐尚庸指向峡谷东侧正在施工的沟渠,“格物院新研发的蒸汽提水机,能将百里外的雪水引至此地。至于铁矿...”他弯腰抓起一把沙土,在火光下露出神秘的微笑,“老师说过,这里的矿脉含铁量高达六成,且伴生着可用于淬火的特殊矿物。”
三个月前,这里还是一片不毛之地。如今,依靠林奇设计的模块化施工法和改良水泥,首批高炉基础已然完工。最引人注目的是峡谷深处那台巨大的水压锻锤——通过巧妙的水渠设计,将远处雪山融水汇聚成落差,驱动重达千斤的锤头起落。
“明日第一炉钢水,就要靠它来锻造成型。”徐尚庸抚摸着冰冷的锻锤支架,语气中充满期待。这是跳出传统军工体系的关键一步,完全由格物院掌控的兵工基地。
与此同时,远在千里外的金陵城中,林奇正在东宫偏殿向朱标展示新型火铳的图纸。
“陛下请看,这是针对骑兵设计的短管迅雷铳。”林奇指点着图纸上的特殊结构,“臣改进了装弹方式,骑兵在马背上也能实现十五息内三次击发。”
朱标苍白的手指抚过图纸,忍不住咳嗽几声:“射程如何?”
“六十步内可破重甲。”林奇不动声色地递上一杯温水,“更关键的是,我们找到了规模化生产的办法。龙吟谷的铁矿品质极佳,配合新式高炉,月产铳管可达千支。”
太子朱雄英站在一旁,眼睛发亮:“林先生,如此一来,我大明骑兵岂非天下无敌?”
林奇微微摇头:“殿下,武器之利终有穷时。真正的无敌,是让每个士兵都明白为何而战。”
烛光摇曳中,朱标深邃的目光与林奇相遇,两人心照不宣——这把即将出鞘的利剑,既要对外,也不得不防内。
五日后的大朝会,晋王系的御史果然发难。
“陛下!”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周永康手持玉笏出列,“臣闻北疆督府近期开支暴涨,仅所谓‘格物研发’一项,便耗银八十万两。更有人私设军工,图谋不轨,请陛下明察!”
龙椅上,朱标的脸色在冕旒后看不真切,但微微前倾的身体显露出他的关注:“蓝爱卿,林爱卿,周御史所言可属实?”
蓝玉大步出列,声如洪钟:“回陛下!北疆一切开支皆有明细,新军编练、兵器更新,皆为应对瓦剌之需。至于私设军工...更是无稽之谈!龙吟谷工坊乃兵部备案,工部遣员监理,何来私设一说?”
“备案?监理?”晋王突然轻笑一声,走出班列,“皇兄,据臣弟所知,龙吟谷距边关足有八百里,周边皆为荒漠。将如此重要的军工置于此地,若被瓦剌突袭,后果不堪设想。蓝将军与林院正...究竟意欲何为?”
这话毒辣至极,直接将技术问题引向了忠诚质疑。
朝堂上一片寂静,所有目光都投向始终沉默的林奇。
“晋王殿下所虑极是。”林奇终于开口,语气平静得令人意外,“所以,龙吟谷生产的首批武器,将优先装备殿下统领的大同边军。”
他缓缓从袖中取出一份奏章:“此乃新式迅雷铳三百支,昨日已运抵大同。按照格物院测算,装配此铳后,大同守军战力可提升三成。殿下不妨亲自检验。”
晋王的笑容瞬间僵在脸上。他万没料到林奇竟来了这一手——若接受这批武器,就等于承认龙吟谷的合法性;若拒绝,便是当着满朝文武自打嘴巴。
龙椅上传来朱标听不出情绪的声音:“既然如此,皇弟便收下吧。林爱卿,继续说你的‘规模化生产’。”
这个回合,林奇用阳谋化解了暗箭。但当他详细解释标准化零件、流水作业等概念时,文官队列中多数人脸上写满茫然与抵触。技术碾压带来的认知鸿沟,比权力斗争更加难以弥合。
龙吟谷的第一批测试武器,选择在最意想不到的时机亮剑。
十月初九,瓦剌小股精锐骑兵突袭大明边境榷场。他们显然得到了内部消息,行动迅捷如风,目标直指榷场内新设的“格物百货”。
然而,他们撞上了刚刚换装、正在附近训练的明军骑兵哨队。
带队百户当机立断,下令迎击。
荒漠上空第一次响起了连珠铳特有的爆鸣。赵士桢亲自督造的可移动火箭发射架首次实战应用,六支拖着尾焰的火箭划破长空,在瓦剌骑兵阵中炸开。
这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战斗,而是一场单方面的屠杀。瓦剌人甚至没能靠近到弓箭射程,就已经伤亡过半。
捷报传回时,林奇正在格物院测试新一代的电报机。他看着战报上“毙敌七十三,我方轻伤二”的数字,脸上并无喜色。
“老师,我们成功了!”徐尚庸激动得声音发颤。
林奇放下战报,望向窗外阴沉的天空:“告诉赵士桢,火箭的射程还要增加,装填速度必须再快三成。瓦剌下次再来,就不会这么简单了。”
他走到巨大的北疆地图前,手指从龙吟谷缓缓移到瓦剌王庭所在地:“这把剑还不够快,不够利。”
当晋王在府中摔碎第五个茶杯时,林奇收到了朱标通过新建立的电报线路发来的密信。上面只有九个字:
“剑甚利,慎用之。朕安好。”
林奇将电文在烛火上点燃,看着它化为灰烬。
剑已出鞘,但握剑的手,还能稳健多久?他想起太医院暗中送来的脉案抄本——朱标的病情,比朝臣们知道的要严重得多。
而西北方向,更大的风暴正在酝酿。瓦剌使者秘密抵达大同的消息,就像荒漠上空聚集的乌云,预示着真正的雷霆尚未降临。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