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飞一早就按小娥子的吩咐出去买了几只猪蹄髈回来,这年代这个还真便宜,才五花肉的一半价格,要不是看在身后还有好多人等着要买,凌飞真想把肉铺里的都买下了。
虽然说今年是不缺肉,可凌飞知道啊,短短的两年后,当割资本主义尾巴的风再起时,要想买点肉可就不容易了。
所以觉得还是该趁现在多囤点肉,反正他有这个条件,可不能到时候搞的跟别人一样,吃点肉都要等过年。
“呦,买这么多肉,小飞今天又是要请朋友吃饭吗?”刚回到院门口就碰到三大爷出门。
“发小生孩子了,小娥子准备炖个汤给送去,让朋友补补身子。”凌飞笑呵呵的说道。
“你们还真讲究。”三大爷听了说道。
一早出门上班的人经过他们身边,听到凌飞的话都笑着说道:“小飞就是个讲究人。” “现在算是好点了,还能买到肉,前几年我坐月子时候鸡蛋都没吃到一只。” “小飞,给坐月子的人吃,你在炖的时候要放点花生。” “是啊,吃了这个才下奶。”
大家伙一路聊着吃什么最下奶去上班了。
凌飞回家把蹄膀放到厨房,进去跟刚起床的小娥子说了一声后也赶紧去上班。
“中午早点回来,我们要趁钟翠丽吃中饭前送去。”身后传来小娥子的喊声。
凌飞到单位在各个办公室转了一圈,露露脸好让大家知道自己已经来上过班。
回到办公室看徐俊良无聊的在发呆,问道:“今天那俩老家伙呢?怎么一个都不在。”
“开会去了,要开一个星期。”徐俊良说道。
“今年的冬季征兵要开始了吗?这么早。”凌飞疑惑的问道。
徐俊良把手里的报纸丢给凌飞,说道:“你这几天没看报纸吗?马上要开始进行一个三线建设运动,他们就是去开这个会议的。”
凌飞接过报纸一看还真是的,原来轰轰烈烈的大三线建设运动就是现在开始的,这可是中国历史上最大一次,以建设战略大后方为目标的大规模工业迁移。
凌飞脸上不由得露出一丝苦笑,接下来将要有几十万科技和技术管理人员背井离乡迁移到西部山沟沟里,这一去可就是十多年,记忆里要到80年代才算结束这场运动,多少人的命运将要被改变,多少人的青春年华就被这样虚度。
凌飞把报纸一扔,说道:“跟我们无关,走了,我去医院看看我闺女。”
“你昨天没去吗?”徐俊良问道。
“这探视可是有规矩的,太晚了就不可以,昨天买好东西已经来不及。”凌飞说完正要走,电话铃声一响。
凌飞接起来一听是黄显身,原来现在市面上肉多的已经给他们压任务,这个月每人要想办法卖出去2头猪。
就听黄显身说道:“你那里食堂给我看看,能不能给我消化掉一头,特娘的,以前天天都有人找我要买肉,关键时刻要他们帮个忙没一个行的。”
凌飞听了嘿嘿笑道:“等着,我马上过去。让你看看啥才叫真兄弟。”心想,这还真是瞌睡碰到了枕头,早上还在想着要多存点肉,这肉自己就送上门了。
出来直奔大红门肉联厂,到那感觉还真不一样了,看大门的也不再虎视眈眈的不让人进,已经是大门敞开就希望多来点人买肉。
看到凌飞进来,黄显身急切的问道:“能解决一头吗?不行的话半只也好啊。”
凌飞看着他笑道:“说啥呢?我说了让你看看啥叫兄弟,那就一定让你满意,你这个月的任务还有多少没完成?”
“每人解决两头猪的任务,我是一斤都没卖出去。”黄显身说道。
“走,去开票结账,就给你解决两头,下个月的任务下来就告诉我,我还是给你解决掉,这下放心了吧,嘿嘿,快去办,我还有事,马上要走。”凌飞笑呵呵的说道。
黄显身一听惊喜的说道:“真的啊?没让你为难吧?”
“说啥呢,我都跟人说好了,等我送去呢。”凌飞心想你就是再多几只我照样都给你拿下了,过两年你们都得找我来买肉。
黄显身这下是放心了,乐颠颠的说道:“我按批发价给你,6毛6一斤,你留下点自己吃,这可比外面便宜3毛多一斤了。”
还好这长江750挎子车体大,装上两头杀白的大肥猪照样开是飞快,凌飞故意大路不走,尽走小胡同,在没人地方把400来斤的两头大肥猪收进了空间。
心里还在想着,一定要趁这个机会多收上些存起来,过了这个村可就没有这个店了,争取到明年这个时候起码收上20头,那么接下来的十年就不用操心吃肉的问题了。
回到家,还没进院子就闻到了一股透着甜味的浓浓肉香,这小娥子的技术见长啊,估计是谭姨已经把她的绝技传了几手给小娥子,闻着这炖蹄髈的香味凌飞都馋了。
一进去,小娥子看他回来了,粘着他笑呵呵的说道:“香不香?香不香?要不要先给你来一碗?”
凌飞打开锅盖一看,还真是满满一大锅,蹄膀炖的都已经脱骨,里面还加了不少东西,又是红枣,又是花生的,笑道:“那必须的啊,我们吃饱了才有精神去看望别人,你说是不是?”
小娥子听的撇撇嘴笑道:“你就是馋了呗。”
凌飞笑着拿过两只碗盛上肉,说道:“啥时候你这么能干了?看来我可以退休了,以后都由你来做,比我做的好吃多了。”
两人乐呵呵的吃着肉喝着汤,小娥子说着:“我妈教我的这些方法还真不错,你看我第一次就做到这么好吃。”
吃饱后,小娥子拎上一大罐猪蹄汤,带上凌飞昨天买的那一大堆东西赶到了医院。
走进刷了半墙绿漆的住院大楼,凌飞看着还真是满满的时代特色,跟后世电影、电视里看到的一模一样,昏暗的走廊,两边分列着教室一样的病房,每个病房里4张木架子床,房顶挂着一只电灯泡。
凌飞透过门上的玻璃窗正好看到李万仁跟钟翠丽的父母坐在床边,笑着跟小娥子指指说道:“就是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