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议完订婚事宜的第二日清晨,时宜刚在书院坐下,翻了两页《诗经》,就听见院外传来成喜轻快的脚步声。
“姑娘,姑娘!宫里来人了!”
成喜手里捏着一方明黄色的锦帕,快步走进来,脸上带着几分雀跃。
“是皇后娘娘宫里的李嬷嬷,说娘娘请您即刻进宫,说是许久没见,想和您说说话呢!”
时宜握着书卷的手顿了顿,心里泛起一丝暖意。
上一世,皇后对她虽算和善,却总带着几分皇家的疏离,更多是看在漼家和周生辰的面子上。
可这一世,或许是因为周生辰主动请旨打破誓言,又或许是她即将成为南辰王妃,皇后待她的态度,明显亲近了许多。
“知道了。”
时宜放下书卷,起身理了理身上的素色襦裙。
“你去帮我取那件月白色的褙子来,再梳个简单的双丫髻,别太张扬。”
“姑娘放心。”
成喜笑着应下,转身去准备。
不多时,时宜换好衣裳,发间只簪了一支小巧的珍珠钗,整个人看起来清雅又温婉。
她跟着成喜走出漼府,门口早已停着一辆装饰素雅的马车,车旁站着一位穿着青色宫装的嬷嬷,正是皇后身边的李嬷嬷。
“漼姑娘。”
李嬷嬷见她出来,连忙上前见礼,脸上堆着温和的笑。
“娘娘一早就在宫里念叨您呢,说您这阵子定是忙着筹备喜事,都忘了进宫看她了。”
时宜笑着回礼。
“劳嬷嬷久等了,也劳烦娘娘挂心,是时宜失礼了。”
两人说着,一同上了马车。
马车缓缓驶进皇宫,穿过层层宫墙,最终停在长乐宫门前。
时宜跟着李嬷嬷走进宫门,就见庭院里的菊花开得正盛,黄的、白的、紫的,挨挨挤挤地铺满了石阶两侧,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菊香。
“姑娘这边请,娘娘在暖阁等着呢。”
李嬷嬷引着时宜穿过庭院,走进一间布置得十分雅致的暖阁。
暖阁里烧着地龙,暖意融融,靠窗的位置摆着一张紫檀木圆桌,皇后正坐在桌边,手里拿着一枚绣针,见时宜进来,立刻放下针线,脸上露出真切的笑容。
“时宜,快过来坐!”
皇后招手示意她到身边来,目光细细打量着她,越看越满意。
“果然是人逢喜事精神爽,这才几日没见,你倒是比之前更明艳了些,连眼角眉梢都带着笑意。”
时宜被她说得脸颊微红,走上前屈膝行礼。
“皇后娘娘万安。劳娘娘记挂,时宜一切都好。”
“快起来,在我这儿不用多礼。”
皇后伸手扶起她,拉着她的手在身边坐下,指尖轻轻摩挲着她的手背,语气亲昵。
“我听陛下说了,你和南辰王的订婚仪式定在下月十六?那可是个好日子,天德月德并临,又逢望日,寓意着圆满顺遂,可见你阿舅和皇叔都是用了心的。”
“是。”
时宜点点头,想起昨日在正厅商议的场景,嘴角不自觉地上扬。
“阿舅和周生辰为了仪式的事,商议了许久,连宴席上的菜品都按着我的喜好来准备。”
“这就对了。”
皇后笑着说。
“女子一生中最重要的就是婚嫁之事,自然要处处顺心。南辰王对你的心思,宫里宫外谁不知道?他为了你,连在西州立下的誓言都愿意打破,这份心意,可不是寻常人能比的。”
提起周生辰的誓言,时宜心里又是一阵动容。
上一世,他就是被那些誓言束缚,明明心里有她,却只能将这份感情藏在心底,最后落得个剔骨而亡的结局。
可这一世,他为了她,主动向陛下请旨,说要娶她为妻,哪怕被朝臣议论,也毫不在意。
这样的他,让她怎么能不爱?
“娘娘。”
时宜轻声说。
“周生辰他……他只是太好,好到让我觉得,能嫁给她,是我此生最大的幸运。”
皇后见她眼底满是温柔,笑着拍拍她的手。
“傻孩子,你值得他这样对你。你自小在南辰王府长大,性子温婉又懂事,当年你进宫伴读,我就很喜欢你。后来知道你要被指婚给太子,我还替你惋惜了许久,觉得那样的婚事,委屈了你。如今你能嫁给南辰王,有他护着你,我也就放心了。”
时宜没想到皇后竟会说出这样的话,心里一阵温暖。
上一世,她进宫伴读时,皇后虽对她不错,却从未说过这样推心置腹的话。
或许是这一世的命运真的改变了,连身边人的态度,都变得不一样了。
“多谢娘娘关心。”
时宜轻声道谢。
“时宜何德何能,能得娘娘如此厚爱。”
“你这孩子,就是太谦虚了。”
皇后笑着摇摇头,转头对身边的宫女说。
“去把我昨日让御膳房做的玫瑰酥和杏仁酪端上来,时宜在宫里伴读,最爱吃这些了。”
宫女应声退下,不多时,就端着两碟精致的点心和一碗杏仁酪进来。
皇后拿起一块玫瑰酥,递到时宜手里。
“尝尝看,还是当年的味道吗?我特意让御厨按着你小时候的口味做的。”
时宜接过玫瑰酥,轻轻咬了一口,甜而不腻的玫瑰香在口中散开,果然还是当年的味道。
她想起小时候在宫里伴读,每次课间休息,皇后都会让宫女给她送些点心来,那些日子,是她在皇宫里最温暖的回忆。
“还是当年的味道。”
时宜笑着说。
“多谢娘娘还记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