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枢城,元首府战略议事堂。
巨大的“坤舆万国全图”摹本悬挂于主壁,其上新墨勾勒的南溟巨陆、西洋万邦、北境冰原,无声地诉说着世界的广袤。堂内,东方墨、青鸾、丞相李恪、格物院公孙先生、航运贸易首席珊瑚、经济农工首席白范黎等华胥核心齐聚一堂,气氛庄重而热烈。
东方墨端坐主位,目光扫过在场众人,最终落在地图南方那片轮廓雄奇的陆地上。
“诸君,”他声音平和,却带着定鼎乾坤的力量,“万疆初晓,天地豁然。然目之所及,需力之所至。我华胥未来百年之国运,根基在于——”他的手指精准地点在南溟洲的位置,“此地!”
堂内众人目光灼灼,皆知元首此言,将决定未来资源的流向与国策的重心。
“南溟洲,疆域之广,堪比中原。珊瑚已初步探明,其地沿海多富饶平原,山林蕴藏巨木矿产,周遭海域鱼获之丰,堪称天然粮仓。更难得者,其四面环海,与我华胥现有疆域隔海相望,既可成掎角之势,又可独立成局,乃进可攻、退可守,万世不拔之基业。”东方墨言语间,已为南溟洲定下了最高的战略地位。
他看向丞相李恪:“弘毅(李恪表字),行政院需即刻拟定《南溟拓殖纲要》。未来五年,国帑、人力、技术,当优先倾注于此。设立‘南溟拓殖使’,总领一切开拓事宜。”
李恪肃然领命:“臣遵旨。当以国家之力,行百年大计。”
东方墨又望向珊瑚与白范黎:“珊瑚首席,你的船队对南溟水文、气候最为熟悉,拓殖前期之航运、补给、据点选址,由你统筹。白范黎首席,农工之事,乃立足之本。何种作物适宜引种,何处矿藏优先开发,如何就地取材建立工坊,需你格物院与农工司拿出详案。”
“诺!”珊瑚与白范黎齐声应道,眼中充满了开拓者的兴奋。
“拓殖非一日之功,当分阶段而行。”东方墨继续阐述其构想,思路清晰如绘蓝图,“首年,为‘立锥期’。 于珊瑚所选之良港,兴建‘启明城’,使其具备千人驻守、自给半年之能力,港口、防御、仓储、民居,皆按永久城池规制建造。”
“其后二至三年,为‘扎根期’。以启明城为核心,向外辐射,择地建立三至五个卫星村镇,系统开发周边土地、森林、渔场,形成区域内部经济循环,并能反向支援本土。”
“五年之后,视情况进入‘蔓延期’。向内陆系统探索,绘制全境详图,建立贯通东西之通道,最终目标是使南溟洲与南洋旧地连为一体,成为我华胥最稳固的后方基座与文明备份。”
他最后看向青鸾:“鸾,军务方面,需组建专门的‘南溟镇守府’,配备最新式舰船与火器,确保拓殖路线畅通无阻,新拓疆土不受外敌与土着侵扰。”
青鸾凤目含威,颔首道:“我已着手遴选将领,定制军规。南溟之安,关乎国本,绝不容有失。”
“至于移民,”东方墨环视众人,抛出激励之策,“颁布《南溟拓殖令》:凡愿举家迁往南溟者,授永业田,免五年赋税,官府提供种子、农具、初期口粮。有功之士卒、精于技艺之工匠、通晓农事之老农,优先遴选。我们要让南溟,成为充满希望的新家园,而非流放之苦役地!”
一番部署,条理分明,纲举目张。从战略定位到资源倾斜,从阶段目标到具体执行,乃至民心激励,皆已涵盖。南溟洲,这块新发现的巨陆,自此被正式纳入华胥的生命线,成为这艘文明方舟驶向未来的压舱石与推进器。堂内众人,无不感受到一股开创历史的豪情在胸中激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