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东奕通过律法之源发出的“协调脉冲”,如同在宇宙的规则之海中投入一颗石子,泛起的涟漪轻柔地抚平了那些因“静滞回响”而产生的微小波澜。琉光从那次危险的编织体验中彻底恢复,更加谨慎地探索着规则的边界;理性回廊加强了对“规则洼地”的标记与监测;共生灵族也在理性回廊的指导下,学会了如何更精细地控制共鸣,解除了那片“静滞绿洲”的效果。
然而,宇宙的演化从不遵循单一的剧本。就在一切似乎重归平和的轨道时,一场更为隐蔽、也更具有传染性的危机,在文明之网未曾留意的角落悄然滋生。
边缘星域,编号K-77的观测前哨。
这个前哨由“理性回廊”与“影踪议会”联合设立,旨在监控一片因历史原因导致规则结构异常脆弱的星域。这里的空间如同布满细微裂纹的琉璃,原本在新律法下正以缓慢的速度自我修复。
但就在几天前,驻守于此的观测员发现,一种奇特的“规则霉斑”开始在这些空间裂纹上滋生。它并非实体,而是一种现象——其所及之处,时间的流逝会变得极其粘稠,能量的传递效率急剧下降,甚至连基本粒子间的相互作用力都会出现微弱的“倦怠”感。它不像逻辑奇点那样具有攻击性,更像是一种……规则的“倦怠”或“沉睡”,并且能通过规则结构本身的“接触”进行扩散。
“我们称之为‘静滞瘟疫’,”前哨负责人的报告通过规则翻译层紧急传回文明之网核心,“它扩散速度缓慢,但极难根除。任何试图用能量冲刷或规则强压的手段,都会加速其扩散!它似乎在……吸收秩序性力量来壮大自身!”
更令人不安的是,初步分析表明,这种“瘟疫”的核心,正是那些沉淀在“规则洼地”中的“静滞回响”。它们不知为何被激活,并与该星域本身脆弱的规则结构产生了某种恶性共生,演化出了这种极具侵蚀性的惰性模式。
文明之网,紧急协商频道。
“我们必须立刻封锁K-77星域,阻止瘟疫扩散!”影踪议会的代表提议,他们的身影在频道中显得比以往更加凝实,透露出事态的严重性。
“封锁只是延缓,并非解决。”理性回廊的埃尔塔反驳,她的数据流在频道中清晰展现着瘟疫的分析模型,“它的根源是规则层面的‘惰性癌变’。常规手段无效,暴力清除可能引发规则结构的连锁崩塌。”
“我们编织者可以尝试构建‘动态隔离滤网’,用持续的变化来隔绝其扩散,”一位编织者长老提出方案,“但这需要消耗巨大能量,且非长久之计。”
频道中弥漫着一种无力感。面对逻辑奇点,他们尚可联合对抗;面对古老混沌,他们可以坚守防御。但这种源于规则内部、如同慢性病毒般的“静滞瘟疫”,却让他们有种无处着力的感觉。新律法包容矛盾,但也意味着它不会主动排斥这种源于其自身组成部分的“病变”。
律法之源深处。
韦东奕的意识同样感知到了这场正在蔓延的“倦怠”。他能“看到”K-77星域那片空间正在逐渐失去活力,如同蒙上一层越来越厚的灰尘。他尝试通过律法之源进行微观调节,却发现效果甚微。这“瘟疫”本身就是规则平衡的一部分,只是走向了极端,强行扭转可能会破坏更大范围的稳定。
(一种久违的、类似于面对逻辑奇点时的凝重感,在他弥漫的意识中泛起。新纪元的挑战,果然层出不穷。)
就在各方一筹莫展之际,一股温暖、纯净的波动,自律法之源内部,那与林薇意识紧密相连的区域,自发地荡漾开来。
那是林薇遗留的“纯白奇点”之力。
它没有强大的冲击力,也没有复杂的规则结构。它只是如同一道纯净的光,一道温暖的水流,轻柔地穿透了规则翻译层,精准地流向被“静滞瘟疫”感染的K-77星域。
当这道“纯白涟漪”触及那片倦怠的空间时,奇异的变化发生了。
“瘟疫”并没有被暴力驱散或中和。那纯粹代表着“创生”与“希望”的光芒,仿佛唤醒了被“静滞”所掩埋的、空间结构本身固有的“活力”。裂纹的边缘开始闪烁起微弱的光点,粘稠的时间流速如同被注入了润滑剂,缓慢但坚定地恢复正常。那滋生的“规则霉斑”在纯白光芒的照耀下,没有消失,而是如同冰雪在春日下融化,其蕴含的“静滞”力量被稀释、转化,重新汇入了动态平衡的规则之海,失去了那病态的侵蚀性。
它不是“治愈”,而是“唤醒”和“净化”。
整个过程安静而迅速,没有惊天动地的爆炸,只有规则层面的污秽被悄然洗涤。
文明之网,紧急频道内一片寂静。
所有代表都“看”到了那不可思议的一幕。困扰他们、让最智慧的头脑都感到棘手的“静滞瘟疫”,就在那温暖而熟悉的光芒中,冰消瓦解。
“……是‘她’。”良久,编织者长老的精神波动带着深深的敬意响起。
“纯白奇点的力量,”埃尔塔的数据流平稳下来,带着一丝了然的叹服,“它不直接对抗‘静滞’,而是激发了规则底层对‘生’的渴望。这或许……才是应对此类内部规则病变的正确方向。”
韦东奕的意识在律法之源深处,静静地感受着那纯白涟漪的余波,以及其中蕴含的、林薇那永不磨灭的温柔与力量。他明白了,林薇留下的,不仅仅是象征性的希望,更是应对新纪元特定危机的“钥匙”。
危机暂时解除,但一个清晰的信号已然传递:在这个充满无限可能的悖论纪元,来自生命本身最纯粹的“创生”与“希望”之力,或许才是维系平衡、化解内部危机的终极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