擂台之上,空气仿佛凝固。
文鸯率先发动,即便单手,其势亦如惊雷!长枪破空,带着刺耳的尖啸,直刺赵云中宫,快、狠、准,毫无花哨,尽是沙场搏命的杀伐之气!
然而,赵云只是微微侧身,手中白蜡木长枪如同拥有了生命,并非硬格,而是贴着文鸯的枪杆顺势一引一带!文鸯那狂猛无匹的力道,竟如同泥牛入海,被轻易引偏,整个人都不受控制地向前踉跄半步!
“什么?!”文鸯心中剧震,他从未遇到过如此诡异的卸力技巧!
不待他回气,赵云的枪动了!并非直刺,而是如同毒蛇吐信,枪尖颤动,幻化出数点寒星,虚实难辨,瞬间笼罩他上身数处大穴!文鸯大惊,急忙回枪格挡,却总觉慢了一拍,对方的枪仿佛总能预判他的动作!
铛铛铛! 木枪交击之声密集如雨!文鸯将家传枪法施展到极致,时而如狂风暴雨,时而如毒蛇出洞,攻势凌厉无匹。他自负天赋异禀,力量速度皆远超同龄,甚至不输当世名将。
可他的每一次进攻,都被赵云以一种看似轻描淡写、实则妙到毫巅的方式化解。赵云的枪,不再是他印象中那种一往无前的刚猛,而是变得圆融流转,柔中带刚,借力打力。仿佛他面对的不是一个武者,而是一片深不见底的汪洋,任他如何兴风作浪,最终都会被无声吞没。
越打,文鸯越是心惊!额角冷汗涔涔而下。他发现自己所有的招式,所有的变化,仿佛都在对方的预料之中。那种无力感,比他之前任何一场苦战都要强烈十倍!
不知不觉间,他那原本背在身后的左手,早已下意识地握住了枪杆,改为双手持枪!然而,即便如此,他依旧感到巨大的压力,仿佛四面八方都是赵云的枪影!
诸葛亮内心:卧槽!老赵牛逼!这简直是在教学啊!完全拿捏!文鸯这小子心态要崩了。
台下鸦雀无声,所有人都屏息凝神。外行看热闹,只觉得赵云将军动作似乎不快,却总能轻松挡住那少年的猛攻;内行看门道,如姜维、邓艾等人,则看得目眩神迷,深知这看似平淡的交锋中,蕴含了多少武学的至理和对时机、距离的精妙掌控!
赵云心知气力不如少年,久战不利。眼看文鸯心神已乱,枪法出现一丝滞涩,他眼中精光一闪,决定不再留手。
“小心了。”赵云一声低喝,气势陡然一变!原本圆融的枪势瞬间变得凌厉无比,如同潜龙出渊!白蜡木长枪化作一道白色闪电,直刺文鸯胸口!
文鸯急忙全力格挡!却见赵云手腕一抖,枪尖如同活物般绕过他的格挡,顺势下劈,点向他手腕!文鸯慌忙变招后撤,赵云如影随形,枪杆借势上挑,荡开他的防御,枪尖再次疾刺其肋下空档!
这一连串的变化快如电光石火,精妙绝伦,彻底打乱了文鸯的节奏!他只觉得眼前一花,肋下微微一痛——赵云的白蜡木枪尖,已轻轻点在了他的第三根肋骨之下。若真是战场厮杀,这一枪已然透甲而入!
时间仿佛静止。 文鸯僵在原地,双手还保持着格挡的姿势,脸上满是难以置信的震惊和茫然。
不到三十合! 他,文鸯,自负武艺超群,竟在一位古稀老将手下,走了不到三十回合,便已落败! 而且,是在他不知不觉用了双手的情况下!
“哐当”一声,文鸯手中的长枪脱手落地。他怔怔地看着赵云,又低头看了看抵在自己肋下的木枪尖,脸色由红转白,嘴唇微微颤抖。
“不可能……这怎么可能……”他喃喃自语,信念仿佛在这一刻彻底崩塌,“传闻……竟然都是真的……你……你真的……”
他一直以为,蜀汉宣扬赵云长坂坡之勇,是为了贬低魏将,是夸大其词的宣传。他此来,就是要戳破这个神话,为魏国正名。可现实却给了他沉重一击!古稀之年的赵云尚且如此,那壮年时的赵云,又该是何等恐怖?
巨大的挫败感和自我怀疑,如同冰水般浇灭了他所有的狂傲。少年锐气,顷刻间消散无踪,只剩下茫然和无措。
赵云缓缓收枪,气息平稳,仿佛刚才一番激战并未耗费多少力气。他看着眼前失魂落魄的少年,眼中没有胜利者的得意,只有长辈般的温和与了然。
“不必妄自菲薄。”赵云的声音平和而有力,“老夫一生征战,见过天下豪杰。能在我枪下走过十合者,已堪称万人敌。你能撑到近三十合,逼得我不得不全力出手,已是极为难得。”
他走上前,拍了拍文鸯的肩膀:“你所欠缺的,并非武艺根基,而是实战的磨砺与心境的沉淀。你的枪法,狠辣有余,变化不足;刚猛有余,圆融不足。遇弱则摧枯拉朽,遇强则易露破绽。老夫……不过是仗着比你多打了几十年仗,多看了几分生死罢了。”
这番话,如醍醐灌顶,点醒了文鸯。他猛地抬头,看向赵云。对方的目光清澈而真诚,没有丝毫轻视,只有殷切的指点和对良才美质的珍惜。
是啊,他的战斗经验,如何能与这位从黄巾之乱起便纵横沙场的常胜将军相比?
武人慕强。文鸯的狂傲,源于他对自身武力的绝对自信。而当这份自信被更强大、更渊深的力量以无可辩驳的方式击碎时,产生的不是怨恨,而是最原始的敬畏与折服。
更何况,赵云在胜后非但没有羞辱他,反而如此恳切地指出他的不足,给予他极高的评价和鼓励。这份气度与格局,彻底征服了文鸯。
他脸上的桀骜不驯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混杂着羞愧、敬仰和渴望的复杂神情。他后退一步,整理了一下衣袍,对着赵云,深深一揖到地,声音不再狂傲,而是带着一丝颤抖和无比的郑重:
“赵将军……不,赵老师!晚辈……文鸯,狂妄无知,坐井观天!今日得见老师神技,方知天外有天!先前多有冒犯,请老师海涵!”
他直起身,目光灼灼地看着赵云:“那先锋大印,晚辈确无颜承受。但……晚辈恳请老师,允我留在长安,追随老师左右,学习枪法,磨砺心性!望老师成全!”
此言一出,台下众人面面相觑,皆露惊讶之色。这转变未免太快!但看着文鸯那诚恳无比的眼神,又觉合情合理。
赵云看着眼前这块未经雕琢的璞玉,眼中满是欣慰。他一生戎马,儿子赵统虽也成才,但天赋确有其上限,未能尽得他的枪法神髓。如今老天将文鸯这般天赋异禀、心性虽傲却可塑的良才送到面前,他如何能不喜?
“好。”赵云微笑着,再次说出了这个字,这次却充满了收徒的喜悦,“你若愿学,老夫便教。”
诸葛亮看着场下的这对师徒,内心窃喜:搞定!我就知道!老赵出马,一个顶俩!这波血赚!白捡一个未来超级打手,还附赠忠诚度!先锋印?嘿嘿,先在老赵这儿挂个名,以后慢慢忽悠……不对,是慢慢感化!
诸葛亮在观礼台上,羽扇轻摇,脸上露出了尽在掌握的笑容。一场原本可能引发外交风波和内部不满的闹剧,在赵云的绝对实力和个人魅力下,化险为夷,反而为季汉收获了一位潜力无限的未来战神。
第一届“子龙杯”以一种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方式落幕,但其影响,却远比一场简单的比武深远得多。长安城中,关于枪神赵云三十合内折服魏地狂傲少年的故事,开始以更传奇的色彩流传开来。而文鸯,这个来自敌国的少年,他的命运齿轮,也从此开始了全新的转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