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过两天,马大爷就带来了好消息,门面老板听说男人要开老点心铺,还跟基地有关系,特意把租金降了一半,说:“咱也支持支持老手艺传承,比空着强。”男人感动得不行,当天就跟老板签了合同,第二天就拉着他妈去收拾门面。
苏明知道了,也召集基地的人帮忙。李阳和几个年轻志愿者帮忙刷墙、贴瓷砖;小周帮着设计招牌,写了“老味道点心铺”五个大字,还画了个小小的老虎头香包当装饰;张奶奶和张婶则帮着打扫卫生,给柜台铺桌布。大家忙里忙外,不到一周,小小的点心铺就收拾得干干净净,透着股温馨劲儿。
开张前一天,男人特意来基地请大家吃晚饭,席间红着眼眶说:“真没想到大家这么帮我,以前我做了那么多错事,你们还愿意相信我,我以后肯定好好做点心,不辜负大伙儿的信任。”苏明拍拍他的肩膀:“过去的事别总挂着,以后好好干,靠手艺吃饭,比啥都强。”
开张那天,基地的人都去捧场了。苏明一早就在铺子里帮忙摆点心,马大爷则站在门口招呼客人,张奶奶和他妈忙着给客人装点心。刚开门,就有不少街坊来光顾,有之前参加过老味道聚会的,也有听说这儿卖老点心来尝尝的。
一个阿姨拿起块炸油糕,咬了一口,笑着说:“这味儿真地道,跟我小时候我姥姥做的一样!”男人听见了,心里美滋滋的,赶紧给阿姨装了袋蜜饯:“阿姨,这是我们新做的,您尝尝,不要钱。”阿姨笑着接过:“小伙子会做生意,以后常来。”
正忙得热闹,之前那个送军用水壶的小伙子也来了,手里还拿着个相机:“哥,我来给你拍点照片,发在网上,让更多人知道你的点心铺。”男人赶紧道谢,小伙子一边拍一边说:“你能改过自新,还传承老手艺,这事儿就值得宣传。”
中午的时候,点心铺的点心就卖出去大半。男人他妈看着络绎不绝的客人,眼里满是欣慰:“没想到这么多人喜欢老点心,以前总担心这些手艺没人要,现在放心了。”苏明笑着说:“只要做得地道,有温度,大家肯定喜欢。”
从那以后,男人的点心铺生意越来越红火,每天都有不少人来买点心。他还特意在铺子里留了个小角落,摆着从基地“味道回忆展”里复印的老方子,还有孩子们做的小香包,客人来了,他就跟人家讲老点心的故事,讲基地的事。
有天下午,男人来基地找苏明,手里拿着个账本:“苏叔,这是我这个月的盈利,我想拿出一部分捐给基地,买点做点心的材料,让孩子们能学更多老味道。”苏明愣了一下,随即笑着说:“你的心意我们领了,但这是你辛苦赚的钱,不用捐给我们,你好好把点心铺经营好,就是对我们最大的支持。”
男人却坚持:“苏叔,要是没有基地,没有大伙儿帮忙,我也开不了这个点心铺,这点钱不算啥,就当我为基地出点力。”拗不过他,苏明只能答应,用这笔钱买了不少面粉、红糖和老模具,让“老味道课堂”能教孩子们做更多老点心。
这天,男人的点心铺来了个特别的客人——之前那个造谣基地的敲诈团伙里,跟他一起被抓的小伙子。男人有点意外,还是让他坐了下来,给他倒了杯茶。小伙子低着头说:“我出来后一直没找到工作,听说你开了点心铺,生意挺好,想来问问你能不能收留我,我也想学做老点心,好好过日子。”
男人犹豫了一下,想起自己以前的样子,又想起大伙儿对自己的帮助,点点头:“行,你要是真心想改,就留下来跟着我学,好好干,别再走歪路了。”小伙子激动得直点头:“谢谢你!我肯定好好学!”
晚上,男人把这事跟苏明说了,苏明笑着说:“你做得对,能帮一把就帮一把,只要他真心想改,就能好好过日子。”男人点点头:“以前我犯错的时候,没人放弃我,现在我也想帮帮他,让他也能靠手艺吃饭。”
这天周末,男人带着小伙子来基地帮忙,让他跟着张奶奶学做绿豆糕。小伙子学得特别认真,虽然一开始做得不好,却没放弃,一遍遍跟着学。张奶奶看着他,笑着说:“这孩子踏实,好好学,以后肯定能学好。”
月光洒在基地的院子里,也洒在不远处的老味道点心铺上,铺子里的灯光亮堂堂的,透着股温暖的气息。苏明看着眼前忙碌的年轻人,看着院子里嬉笑的孩子,心里满是踏实。
自打小伙子留在点心铺学手艺,男人每天都带着他早早开门,从揉面、拌馅到掌握火候,一步步耐心教。小伙子也实在,每天提前半小时到铺子里打扫卫生,跟着男人的妈学切枣泥、剥花生,手上磨出了水泡也不吭声,就偷偷抹点药膏接着干。
这天早上,俩人正在揉面准备做糖火烧,门口进来个熟客——之前送“凤穿牡丹”绸面的大姐,手里拎着个食盒:“小伙子,我今天做了点枣泥糕,想着你这儿可能用得上,就给你送点来。”男人赶紧接过食盒:“姐,您太客气了,每次都想着我们。”
大姐笑着说:“我这枣泥糕的方子还是在基地学的呢,现在每周都做,我女儿也跟着学,正好给你们尝尝,提提意见。”正说着,她看见旁边低头揉面的小伙子,有点好奇:“这是你雇的帮手?看着挺勤快。”
男人点点头,简单说了小伙子的情况,大姐听完,对着小伙子说:“年轻人,好好学,这老手艺看着简单,实则藏着大道理,就像揉面,得有耐心,日子才能越揉越劲道。”小伙子抬起头,有点不好意思地笑了:“姐,我知道,我会好好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