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节结束后,校长特意给苏明打电话:“苏叔,今天太热闹了!孩子们都说这是他们过得最有意思的文化节,以后您可得常来。”苏明笑着说:“没问题,以后我们宣讲团不光讲故事,还带老手艺进校园,让孩子们多接触接触老辈人的东西。”
从那以后,宣讲团每次去学校,都会带上会老手艺的街坊,有时候是做剪纸的王奶奶,有时候是编竹篮的李爷爷,每次都能吸引好多孩子。有回带编竹篮的李爷爷去乡下小学,一个小男孩跟着李爷爷学编小竹筐,编得有模有样,李爷爷高兴地说:“这孩子有天赋,以后我就把编竹篮的手艺教给他。”
这天晚上,苏明坐在基地里,看着新添的罗盘和旁边的小木梳、小竹筐,心里满是欣慰。马大爷端着杯热茶走过来:“苏先生,你看现在多好,不光老物件有人护,老手艺也有人学了,咱们这宣讲团真是办对了。”
苏明接过茶,喝了一口,笑着说:“是啊,老物件和老手艺都是老祖宗留下的宝贝,得让孩子们知道,这些东西不是没用的旧玩意儿,里面藏着咱中国人的根和智慧。以后咱们还得接着干,让更多老手艺、老故事被人记得。”
月光透过窗户,洒在罗盘上,洒在小木梳上,每个老物件都泛着温柔的光。
自从把老手艺带进学校,苏明这宣讲团的“排场”越来越大。这天早上,编竹篮的李爷爷揣着一捆新砍的竹子,早早蹲在基地门口等着:“苏先生,今天去东河小学,我教孩子们编小蚂蚱,保证他们喜欢!”苏明笑着点头,手里正帮做剪纸的王奶奶收拾红纸:“您这竹子得削细点,孩子们小手嫩,别划着。”
一行人刚要出发,门口冲进来个扎马尾的小姑娘,喘着气说:“苏爷爷,我也想去!我跟李爷爷学了三天编竹筐,今天想给同学们看看!”这是之前乡下小学那个学编竹篮的小男孩的同桌,叫朵朵,跟着小男孩蹭了几节课,居然也迷上了编竹活。李爷爷乐了:“行啊丫头,正好给你同学当小老师!”
到了东河小学,操场早就摆好了摊子。李爷爷把竹子削成细条,朵朵蹲在旁边,跟着一起给孩子们演示:“先拿三根竹条当底,像编小辫子一样交叉着绕……”孩子们围得里三层外三层,有个小胖墩手笨,竹条总缠在一起,急得冒汗,朵朵耐心地帮他理:“别急,慢慢来,我刚开始也编不好,李爷爷教了我好多次呢。”
另一边,王奶奶的剪纸摊前也热闹。她拿着小剪刀,红纸在手里翻来翻去,没一会儿就剪出个大红灯笼,孩子们惊呼着伸手要,王奶奶笑着说:“别急,咱们一起剪小窗花,剪好了贴在教室窗户上。”苏明则拿着罗盘,在旁边给孩子们讲之前找泉眼的故事,马大爷抱着爵模型,跟听得入迷的孩子家长唠嗑:“这爵啊,上次去故宫,好多专家都夸它呢!”
快中午的时候,校长拎着两筐苹果过来:“苏叔,您看孩子们玩得多开心,这都是您的功劳!有个家长刚才跟我说,他家孩子回家就吵着要学编竹篮,说比玩手机有意思多了。”苏明接过苹果,递给身边的孩子:“可不是嘛,这些老手艺看着简单,其实藏着好多门道,孩子们多学学,比啥都强。”
从学校回来,朵朵拉着李爷爷的衣角:“李爷爷,我以后每周都来基地学编竹活行不行?我想编个大竹篮,给我奶奶装菜!”李爷爷摸着她的头:“当然行!以后每周六来,爷爷教你编花样。”苏明趁机跟大伙儿商量:“既然孩子们这么喜欢,咱们在基地开个‘老手艺课堂’吧,每周六上午开课,让街坊里会手艺的都来当老师,教孩子们学。”
这话一出,大家都响应。张叔第一个举手:“我来教木匠活!给孩子们做小凳子、小木勺,安全得很。”卖糖画的刘大爷也说:“我也来!每周给孩子们画糖画,不收钱,就图个热闹。”王奶奶笑着补充:“我教剪纸,红纸我自己带,让孩子们剪福字、剪小动物。”
“老手艺课堂”开课那天,基地挤得满满当当。张叔的木匠摊前,孩子们拿着小锤子,小心翼翼地敲钉子;刘大爷的糖画摊前,孩子们踮着脚,盯着融化的糖稀流成各种形状;李爷爷和朵朵则带着一群孩子,在院子里编竹蚂蚱,地上摆了一地成品,有的歪歪扭扭,有的还挺像模像样。
有个孩子家长站在旁边,拿着手机拍视频:“苏叔,您这课堂办得真好!我家孩子以前一放假就抱着平板,现在天天盼着周六来学手艺,还说要给我编个竹杯套呢。”苏明笑着说:“这就对了,让孩子们多接触这些老东西,比啥都强。”
没过几周,“老手艺课堂”就出了名,周边镇上的家长都带着孩子来报名。苏明干脆让小周在公众号上开了预约通道,还特意分了班:低年级学剪纸、编竹蚂蚱,高年级学简单的木匠活、糖画。李阳和阿凯则忙着给孩子们准备材料,每天累得满头大汗,却笑得特别开心:“苏叔,您看这院子里全是孩子的笑声,比以前热闹多了!”
这天周六,课堂刚结束,有个戴眼镜的中年男人找到苏明,递过来一张名片:“苏先生您好,我是市文化馆的,听说您这儿办了个老手艺课堂,特意来看看。我们想跟您合作,把这些老手艺搬到文化馆去展览,让更多人知道,还想请您的老师们去文化馆开课,您看行不行?”
苏明有点意外,赶紧跟张叔、李爷爷他们商量,大伙儿都乐意:“能让更多人学老手艺,当然好!”没过几天,文化馆就派车来接人,还把孩子们做的小木勺、竹蚂蚱、剪纸都带去展览。开展那天,好多市民都来参观,有个老太太看着剪纸,眼泪都下来了:“我小时候我娘也给我剪这个,好多年没见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