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瓷片展”办得热闹的时候,赵晓宇从北京回来了,还带来了个天大的好消息:“苏叔,故宫要办一个‘民间文物精品展’,特意邀请咱们基地的青铜爵和老磨坊窖藏的家书参展,这次展览规格特别高,全国就选了二十件民间文物!”
苏明一听,激动得手都有点抖:“真的?咱们的爵又能去故宫了?”赵晓宇点点头:“当然是真的!故宫的专家说,咱们的爵不仅珍贵,背后还有这么多守护的故事,特别有意义,一定要让更多人看到。”
马大爷更是高兴得睡不着觉,连夜把青铜爵擦了一遍又一遍,还跟苏明说:“苏先生,这次爵去故宫,我得跟着去,我要亲自把它送到故宫,看着它摆进展柜,心里才踏实。”苏明笑着说:“好,这次咱们一起去,让你也好好逛逛北京。”
送爵去北京那天,镇上的人都来送行了。孩子们举着小旗子,街坊们拿着鲜花,还有县领导也来了,跟苏明和马大爷握手:“你们为咱们镇争了光,一定要好好展示咱们的民间文物,让全国人民都知道咱们镇的文化底蕴。”
苏明和马大爷抱着青铜爵,心里满是自豪。他们知道,这次爵去故宫,不仅是爵的荣誉,更是所有守护老物件的人的荣誉。
看着眼前热热闹闹的场面,苏明心里暗暗发誓:以后不管遇到啥困难,都要跟大家一起,把这些老物件好好守护下去。
确定要带青铜爵去故宫参展那天,马大爷兴奋得一宿没合眼,天刚亮就揣着块麂皮布跑到基地,蹲在展柜前跟爵“说话”:“老伙计,又要去北京见大世面咯,这次我陪着你,准保让你安安稳稳的。”苏明站在旁边看着,又好笑又暖心:“大爷,您别跟爵念叨了,赶紧回家收拾东西,明天一早咱们就出发。”
出发前一天,街坊们跟赶大集似的往基地跑。张婶给苏明塞了袋自家晒的红薯干:“路上饿了垫垫,北京的吃食不一定合你胃口。”刘叔扛来个新的帆布包:“这包结实,装爵的时候垫上软布,路上颠不着。”连之前学修复的阿凯都凑过来:“苏叔,马大爷,我给你们做了个小牌子,挂在包上,写着‘文物小心轻放’,省得别人碰着。”
第二天一早,赵晓宇带着故宫派来的工作人员准时到了,几个人小心翼翼地把爵装进定制的防震箱里,外面再套上刘叔给的帆布包。马大爷一路上都把包抱在怀里,坐高铁的时候连厕所都舍不得去,生怕有人碰着。苏明笑着劝他:“大爷,箱子结实着呢,不会有事的,你去趟厕所,我帮你看着。”马大爷摇摇头:“我不渴也不上厕所,抱着它踏实。”
到了北京,故宫的专家早就在门口等着了,接过防震箱的时候,还特意跟马大爷说:“大爷您放心,我们肯定把爵照顾得好好的,展览结束就原封不动还给您。”马大爷这才松了口气,跟着专家往故宫里走,眼睛都看直了:“这故宫就是气派,上次来光顾着担心爵,都没好好看看。”
安置好爵,赵晓宇带着苏明和马大爷在故宫里转。走到太和殿门口,马大爷指着屋檐上的走兽,拉着苏明问:“苏先生,你看那小兽,跟咱们爵上的花纹是不是有点像?”苏明点点头:“都是老祖宗传下来的东西,讲究的就是个精气神。”正聊着,之前认识的故宫修复师傅走过来,笑着说:“苏叔,马大爷,这次展览特意给咱们的爵留了个好位置,就在展厅正中间,还配了块牌子,写着爵的故事和你们守护它的经历呢。”
开展前一天,苏明和马大爷跟着师傅去看布展。老远就看见展厅中央的展柜,里面铺着深红色的绒布,爵放在正中间,灯光一打,泛着温润的光。展柜旁边的牌子上,不仅有爵的年代、工艺介绍,还贴了张苏明和马大爷在基地护爵的照片,下面写着“民间守护者与青铜爵的故事”。马大爷看着照片,眼眶有点红:“没想到我这老头子,还能跟爵一起上故宫的牌子。”
开展那天,展厅里挤满了人。有个戴眼镜的老先生,站在爵的展柜前看了半天,转头问苏明:“同志,这爵是你们从民间收来的?看着品相真好,还有这么感人的守护故事,不容易啊。”苏明笑着说:“不是收的,是这位马大爷的传家宝,我们一群街坊一起护着,能让它在这儿展出,都是大家的功劳。”
老先生听完,对着马大爷竖了竖大拇指:“大爷您了不起,民间文物就需要您这样的守护者,不然好多宝贝都得流失了。”马大爷挠挠头,有点不好意思:“我也没做啥,就是舍不得老祖宗的东西被糟蹋了。”
展览期间,苏明和马大爷每天都去展厅转。有天遇到一群小学生,老师正指着爵给孩子们讲文物保护的故事,看到苏明,赶紧拉着孩子们过来:“小朋友们,这位就是守护青铜爵的苏爷爷,让苏爷爷给你们讲讲爵的故事好不好?”孩子们齐声喊“好”,围在苏明身边,听得特别认真。
有个小男孩拉着苏明的手问:“苏爷爷,你们是不是跟超级英雄一样,专门保护老宝贝?”苏明蹲下来,摸了摸他的头:“我们不是超级英雄,就是普通老百姓,但是只要大家都想着护着这些老物件,咱们就能把老祖宗的东西传下去。”
展览快结束的时候,故宫的领导找到苏明,递给他一个证书:“苏先生,马先生,感谢你们为民间文物保护做出的贡献,故宫特意给你们颁发‘民间文物守护使者’证书,以后咱们多合作,让更多民间宝贝被大家看见。”苏明接过证书,心里满是自豪:“这证书不是我们俩的,是我们全镇街坊的,没有大家一起帮忙,我们也护不住这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