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衡一口气将碗里的面汤喝得干干净净,只觉得一股暖流从胃里升起,瞬间驱散了连日来的所有疲惫。
他满足地放下碗筷,看着对面灯下含笑而坐的澹台明月。
她的手中拿着那本小册子,娟秀的字迹在昏黄的灯光下显得格外好看。
“你这故事,叫什么名字?”澹台明月抬起头,眸光流转,带着几分好奇。
“《西游记》,是一个和尚带着三个土地西天求取真经的故事”赵衡随口答道。
“西游记……”澹台明月低声念了一遍,细细品味着这三个字。
赵衡笑了笑,没有多解释。
他知道,这个世界没有所谓的西天,更没有佛祖,但他编织的这个光怪陆离的世界,却能给孩子们带来最纯粹的快乐。
这就足够了。
夜色渐深,院子里恢复了宁静。
澹台明月收拾好碗筷,赵衡则去冲洗了一下身上的灰尘。
等他回到房间时,澹台明月已经铺好了床铺,正坐在灯下,借着微弱的光亮缝补着铁蛋磨破了的衣袖。
那专注而温柔的侧脸,让赵衡的心彻底沉静下来。
他走过去,从身后轻轻环住她的腰。
澹台明月身体一僵,随即放松下来,任由他将下巴搁在自己的肩窝。
“我以为……你今天会很累。”她手上的动作未停,声音却带上了几分羞赧。
“抱着你,就不累了。”赵衡在她耳边低语,温热的气息让她耳根都红透了。
他闻着她发间淡淡的清香,感受着怀中温软的身体,心中那股因为炼钢而亢奋的情绪,渐渐被一种名为“家”的暖意所取代。
温柔乡是英雄冢。
古人诚不欺我。
但如果这便是英雄的归宿,他甘之如饴。
“别闹……”澹台明月的声音越来越小,手里的针线活也做不下去了。
赵衡轻笑一声,拦腰将她抱起。
在她的惊呼声中,大步走向床榻。
红烛摇曳,映照着一室春光。
帐幔落下,隔绝了外面的风雨和喧嚣。
这一夜,没有高炉,没有焦炭,没有国仇家恨,只有彼此的呼吸和心跳。
***
第二天,天还蒙蒙亮,清风寨这个巨大的机器,便再次轰然运转起来。
校场上,澹台明烈亲自点兵。
经过这几日的调整和赵衡的规划,整个山寨的人员分工变得前所未有的清晰。
周有田如今已是采矿队的正式头领。
他们带着新收编的流民青壮,以及一部分自愿加入的山寨兄弟,组成了一支近三百人的庞大队伍。
他们的任务也加重了,除了原先的赤铁矿,如今还要负责开采“石炭”——也就是煤。
三刀堂那二百多名俘虏,命运也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经过周老实的挑选和管理,其中表现最好、手脚最麻利的一百人,留在了制糖作坊。
他们虽然依旧是俘虏身份,但只要糖霜能源源不断地生产出来,他们就能吃饱肚子,甚至在未来有希望恢复自由身,成为清风寨的正式工匠。
而剩下的一百多人,则被赵衡全部划拨到了一个新的工程队。
他们的任务,是在铁臂张和周有志的指导下,修建更大规模的炼焦作坊,以及那个所有人都看不懂,却被赵衡视为重中之重的庞然大物——高炉。
即便如此,人手依然捉襟见肘。
高炉的建造需要大量的石匠和苦力,炼焦需要人手,采矿需要人手,制糖需要人手,山寨的日常巡逻、放哨、伙食,哪一样都离不开人。
澹台明烈看着校场上虽然精神抖擞,但数量上依旧显得单薄的弟兄们,眉头紧锁。
他找到了正在高炉地基旁,对着一张图纸写写画画的赵衡。
“人手还是不够。”澹台明烈开门见山,“你这个高炉,还有那个炼焦的作坊,把我们寨子里能动弹的青壮几乎都抽调了一半。现在巡山的兄弟们都得一人顶两人用,万一官兵或者其他匪帮趁虚而入,后果不堪设想。”
赵衡从图纸上抬起头,用炭笔挠了挠眉心,脸上也沾上了一道黑印。
“我知道。”他看着眼前这个初具雏形,由无数耐火砖垒砌而成的炉基,语气平静,“这还只是开始。等高炉建起来,想要维持运转,还需要更多的人。”
“那你打算怎么办?”澹台明烈追问。
赵衡没有直接回答,而是将图纸卷起,指向山寨大门的方向。
“大哥,传令下去,让明羽加大收拢流民的力度。但凡愿意来投奔的,我们都要。不过,规矩要立好,只收身家清白、走投无路的苦哈哈,那些地痞流氓、奸猾之辈,一个都不能放进来。”
“好!我这就去安排!”澹台明烈不再多言,转身大步离去。
赵衡看着他的背影,重新将目光投向了高炉的图纸。
人手的问题,靠流民可以暂时缓解。
但另一个更致命的问题,却悬在他的心头。
那就是粮食。
八百多山寨旧部,加上家眷,已经有九百余口。
周有志带来的流民一百多口。
三刀堂的俘虏二百多。
再加上这几天陆续收拢的流民,山寨的总人口已经悄然逼近一千二百余人。
一千两百张嘴,每天消耗的粮食可是不少。
光靠之前缴获和买来的那点粮食,根本撑不了多久。
必须尽快找到一个稳定、可靠、且量大管饱的粮食来源。
他正思索着,一个巡山的兄弟飞奔而来。
“报——”
“赵先生!陈三元和刘江两位头领回来了!”
赵衡心中一动,立刻站起身来。
“他们人呢?”
“就在山门外,还……还带回来了十几辆大车!车上好像……好像装满了粮食!”
赵衡闻言,眼睛瞬间亮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