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苏清婉的交底,如同在暗流汹涌的湖面下达成了一份无声的盟约。苏府内部的防卫悄然升级,几个沉默寡言却眼神锐利的老护卫被安排到听竹轩附近,而慕容文远则将更多精力投注于同盟事务,尤其是即将启航的首支联合船队。
这日,文远正在望海楼后的同盟议事处与几位船东敲定最后的航程细节,苏玲珑脚步轻快地走了进来,脸上却带着一丝与她活泼气质不符的凝重。她使了个眼色,文远会意,寻了个借口暂时中断了会议。
“姐夫,有情况。”玲珑将文远引到僻静处,低声道,“盯着那几个北地口音的人有消息了。他们今天一早,包了一条快船,出海了。”
“出海?”文远眉头一皱,“去了哪个方向?可有说目的?”
“方向是往北,不是常见的商路,更像是……冲着外海那些无人岛礁去的。”玲珑眼中闪过一丝疑惑,“更奇怪的是,他们包船时,特意问船家打听附近有没有什么‘流涡’或者‘海眼’之类的奇异水域。”
流涡?海眼?文远心中猛地一跳!这听起来,怎么那么像慧明师太提及的“归墟”传说?难道这些北方来客,目标并非直接针对他或苏家,而是也在寻找那个神秘的秘境?双凤玦只是他们寻找归墟的钥匙或线索之一?
这个推测让文远既松了口气,又更加警惕。松了口气是因为对方的首要目标可能不是立刻对苏家不利,警惕则是因为一旦涉及这种超自然的存在,变数和危险将呈几何级数增长。
“继续盯着,有任何动向立刻告诉我。”文远沉声道,“另外,想办法查查他们的来历,看看能不能和汴京那边传闻的‘寻宝人’对上号。”
玲珑点头应下,又道:“还有件事,二姐让我告诉你,她新得了一些好茶,请你晚些时候去听雪小筑品鉴。”她说着,眨了眨眼,语气带着几分促狭。
文远微微颔首,心中却因北方来客的动向而蒙上了一层阴影。
傍晚,文远处理完公务,依约前往听雪小筑。
院内,红泥小炉上坐着咕嘟冒泡的泉水,茶香氤氲。苏明月今日穿了一身月白底绣着淡紫兰草的襦裙,少了几分清冷,多了几分温婉。她正娴熟地烫杯、洗茶、冲泡,动作如行云流水,赏心悦目。
“来了。”她抬眼看他,唇角噙着一丝浅笑,指了指对面的蒲团,“坐。这是前日庄子上送来的新茶,说是山顶云雾所孕,你尝尝。”
文远坐下,接过她递来的白瓷茶盏。茶汤清亮,香气清幽,入口微涩,旋即回甘,确是好茶。连日来的紧绷神经,在这茶香与静谧中,似乎也得到了片刻的舒缓。
“好茶。”文远由衷赞道。
明月自己也捧着一杯,轻轻吹着气,目光落在院中那株日渐繁盛的白玉兰上,似是随意地说道:“近日见你忙碌,同盟之事可还顺利?”
“虽有波折,总算步入正轨。”文远答道,避重就轻。
明月沉默片刻,忽然转回头,清澈的目光直视文远,语气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关切:“我虽不懂外间那些纷扰,但也看得出,你肩上的担子很重。有时见你眉头深锁,可是遇到了难处?”
她的话语轻柔,却像一股暖流,悄然沁入文远心田。在这个充满算计与危机的世界里,这份不涉利益、纯粹出于关心的问候,显得尤为珍贵。
文远看着她眼中清晰的自己的倒影,心中一动,几乎想将那些压得他喘不过气的秘密一吐为快。但想到清婉的告诫,以及可能带给明月的危险,他最终还是将话咽了回去,只化作一声轻叹:“多谢二小姐挂心。只是些寻常琐事,劳神罢了。”
明月是何等聪慧之人,看出他有所隐瞒,却并不追问,只是将一盘精致的桂花糕推到他面前,轻声道:“事缓则圆,勿要太过劳心。尝尝这个,厨房新做的,甜而不腻。”
这是一种体贴的沉默,一种无言的信任与支持。文远心中暖意更甚,他拿起一块糕点,甜糯的滋味在口中化开,仿佛也驱散了几分心中的阴霾。
两人不再谈论外间风雨,只是品茶、赏花、偶尔交流几句诗词画理。夕阳的余晖将两人的身影拉长,交织在青石板上,构成一幅宁静而温馨的画面。
然而,这份宁静并未持续太久。一名清婉院中的心腹丫鬟匆匆而来,在文远耳边低语了几句。文远脸色微变,起身对明月歉然道:“二小姐,有些急事需要处理,今日暂且告退。”
明月眼中闪过一丝失落,但很快便恢复如常,柔声道:“正事要紧,快去吧。”
文远匆匆离去。明月独自坐在院中,看着那杯尚未冷却的茶,许久,轻轻叹了口气。她感觉得到,文远心中藏着极大的事,而那件事,似乎正将苏家拖向一个不可知的深渊。她第一次,对自己以往只沉浸于书画世界的选择,产生了一丝动摇。
文远赶回书房,苏清婉已在等候,脸色是从未有过的难看。
“刚收到汴京加急密信。”清婉将一封信笺递给文远,声音低沉,“宫中那位表亲传来消息,官家……可能真的要下旨了。不是征调,而是以‘协办皇家海事,彰显商家忠心’为名,欲召苏家主要话事人,携‘海外奇珍’入京觐见!”
旨意虽未明说,但“携海外奇珍”几个字,已近乎赤裸裸的索要!而且,是召人入京!这无异于将人质与宝物一并送入虎口!
“消息确切吗?”文远的心沉到了谷底。
“十之八九。”清婉指尖冰凉,“提议此事的,是新党一位权重人物,与赵元丰背后之人关系密切。这绝非偶然!”
压力从四面八方而来。北方寻宝人探寻归墟的威胁尚未明朗,来自皇权的直接压力却已迫在眉睫。
文远看着窗外彻底暗下来的天色,眼中寒芒闪烁。避无可避,唯有迎难而上。
“大姐,”他转身,语气决然,“入京之事,我来应对。但在那之前,我们必须先弄清楚,那些北方人,到底在找什么!或许,那才是我们破局的关键!”
(第一百零四章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