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名府的深秋,寒意渐浓。巡抚行辕门前新设的\"抗旱济民公所\"前,排起了长队。衣衫褴褛的农夫、面带忧色的商贩、甚至还有拄着拐杖的老者,他们手中或拿着陈旧的田契,或捏着皱巴巴的诉状,眼神中交织着期盼与疑虑。公所内,陈远特意抽调的数据司书吏们,耐心地记录着每一个来访者的诉求,解释着官府的抗旱政策,安抚着不安的情绪。
然而,城外的疏浚河道工地上的气氛却远不如公所内平和。在距离大名府城三十里的漳河河段,数百名民夫在监工和衙役的督促下,挥舞着锄头、铁锹,清理着河道中淤积的泥沙。泥土的腥气混合着汗水的味道在空气中弥漫。进度比预想的要慢,不仅因为天寒地冻,土石坚硬,更因为一种无形的抵触情绪在民夫中蔓延。
\"王老哥,你说咱们这干的是不是真的有用?\"一个年轻民夫拄着铁锹,喘着粗气,对身边一个年长的同伴低声抱怨,\"我咋听村里张瞎子说,这老天爷不下雨,是城里的陈大人得罪了龙王?咱们这么挖,别再把龙王爷给惹恼了,更不下雨了!\"
被称作王老哥的老汉抹了把脸上的汗泥,浑浊的眼睛里也带着困惑:\"谁知道呢…官府让干,咱就干呗。不过这张瞎子说得有鼻子有眼的,还说邻村有人看见河里有黑影,说不定就是龙王爷显灵了…\"
类似的对话,在工地的各个角落悄悄进行着。谣言的种子已经在这些淳朴而又蒙昧的心中生根发芽,严重影响了工程的效率和士气。监工的衙役虽然大声呵斥,但也无法完全压制住这种弥漫在空气中的不安。
就在这时,一队身着整齐号衣、打着\"数据司宣导\"旗帜的人马来到了工地。为首的是数据司一位姓韩的年轻主事,他跳上一处稍高的土堆,示意敲锣集合民夫。
\"乡亲们!静一静!\"韩主事声音洪亮,压过了工地的嘈杂,\"我知道,大家干活辛苦,心里也都有疑惑!有人说,这老天爷不下雨,是咱们陈大人惹的祸!我今天来,就是要跟大家说道说道,用大家都能听懂的话,讲讲这其中的道理!\"
民夫们渐渐安静下来,好奇地围拢过来。
\"咱们先说这'得罪龙王'!\"韩主事拿起一根树枝,在地上画了一条弯曲的线,\"大家看,这是咱们的漳河。往年雨水多的时候,河水满满当当,自然能流到咱们田里。可今年,老天爷就是不下雨,你们说,是等着龙王爷开恩靠谱,还是咱们自己动手,把河道挖深挖宽,等哪天下了雨,能把水留住更靠谱?\"
他见有人若有所思,继续道:\"再说这'惊扰地脉'!咱们挖的是河道里的淤泥,这些淤泥是从上游冲下来的,年复一年,把河道都堵高了!河道一高,水就流不快,也存不住!咱们把它清出去,让河水畅通,这叫'疏通气脉',怎么能是'惊扰地脉'呢?这就像咱们人一样,血脉不通就要生病,河道不通,庄稼就要渴死啊!\"
他用最朴实的语言,结合简单的图画,将水利的道理讲得浅显易懂。接着,他又拿出数据司制作的简易图表:\"大家再看这个,这是咱们大名府官仓的存粮数目!白纸黑字,清清楚楚!陈大人早就下令,官仓的粮食,就是备着应急的!绝不让大家饿肚子!那些说官府要不管大家死活的,都是胡说八道!而且,陈大人还说了,参加疏浚河道的乡亲,除了正常的工食,每天还多给二两粮食,作为补贴!这可是实实在在的好处!\"
听到有额外的粮食补贴,民夫们的眼睛顿时亮了不少,之前的疑虑和抵触被实实在在的利益驱散了大半。
\"韩大人说得在理啊!\"王老哥率先喊道,\"靠自己动手,总比干等着强!\"
\"就是!还有粮食拿!这活儿得好好干!\"年轻民夫也来了精神。
工地上的气氛为之一变,民夫们重新拿起工具,干得比之前卖力了许多。数据司宣导队的身影,开始频繁出现在三省各地的河道工地、乡村集市,他们用数据和事实,一点点地瓦解着谣言的根基,重新凝聚着民心。
然而,在暗处,那双窥伺的眼睛并未闭上。沈炼的夜不收发现,尽管公开散布谣言的势头被遏制,但一些更隐蔽的破坏活动开始出现。
在山东某县,一段刚刚疏浚好的河道,一夜之间被人偷偷填埋了一段。
在河南某地,官仓附近夜间出现了不明身份的人员窥探。
更令人警惕的是,边境的摩擦在升级。蒙古骑兵不再满足于小股骚扰,开始有组织地袭击边境的墩堡和巡逻队,虽然依旧被李定国布置的防线击退,但频率和强度都在增加。
\"他们在试探,也在消耗我们的精力。\"陈远看着沈炼送来的情报汇总,对身边的李定国和赵顺说道,\"皇太极是想让我们疲于奔命,顾此失彼。\"
\"远兄,让我带兵出去狠狠揍他们一顿!\"李定国按捺不住求战的欲望,\"老是防守,太憋屈了!\"
\"还不是时候。\"陈远摇头,\"我们的主要精力,必须放在抗旱保民上。边境的摩擦,以击退为主,不要轻易扩大事端。告诉前线将士,严守阵地,不得冒进。\"
他转向赵顺:\"各地的粮价监控不能放松,尤其是要盯紧那些之前被我们打击过的、但与晋商余孽可能还有牵连的商号。我怀疑,他们正在酝酿更大的动作。\"
陈远的预感很快得到了验证。几天后,一个惊人的消息从北直隶重镇真定府传来:当地最大的三家粮商,在一夜之间同时宣布,因\"货源断绝\",暂停售粮!消息一出,真定府及其周边州县顿时炸开了锅,百姓蜂拥至其他粮店抢购,粮价应声飞涨,短短一日之内,竟翻了一倍有余!恐慌情绪迅速蔓延。
\"他们这是要制造粮荒!\"赵顺拿着真定府送来的急报,手都在颤抖,\"这三家粮商的存粮,足以支撑真定府百姓半月之需!他们这是恶意囤积,制造恐慌!\"
\"查!立刻查清这三家粮商的底细,以及他们与外界的所有资金往来!\"陈远面沉如水,\"同时,以总督衙门名义,下令真定府官府,即刻开仓平粜!稳定粮价!告诉真定知府,若敢怠慢,或是纵容奸商,我拿他是问!\"
\"大人,真定府的官仓存粮,恐怕不足以长时间平抑被恶意抬高的粮价…\"赵顺担忧道。
\"那就从大名府官仓调粮!立刻组织车队,由新军护送,火速运往真定!\"陈远斩钉截铁,\"绝不能让奸商的阴谋得逞,绝不能让百姓因恐慌而挨饿!\"
一场围绕着粮食的无声战争,在真定府骤然打响。陈远深知,这不仅仅是经济仗,更是民心仗。能否迅速平息这场人为制造的粮荒,将直接关系到他在三省的威信,关系到抗旱大局的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