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明轩卸任天衍宗宗主那年,青岚山脉与西陆的往来已愈发频繁。青云道的支线延伸出三条新的通道,分别连接着西陆的三座主城,往来的商队、修士、学者络绎不绝,带来了异域的香料、术法典籍,也带走了青岚的灵茶、空间维护之术。
锁龙谷的定界石旁,新修了一座“同源阁”,专门存放各地的空间术法典籍。阁内的书架上,既有青岚的《裂空剑诀》《星轨精义》,也有西陆的《空间褶皱论》《元素共鸣术》,甚至还有南域传来的《灵脉嫁接术》,字迹不同,语言各异,却都围绕着“守护空间”这个共同的主题。
苏明轩的孙子苏砚秋,已是同源阁的主事。年轻人穿着一身合体的青衫,袖口绣着半枚星枢符、半枚西陆的空间符文,象征着两种术法的融合。他正蹲在书架前,小心翼翼地修复一卷西陆传来的古籍,书页边缘已有些残破,上面记载着如何用元素之力加固空间节点。
“祖父,您看这页。”苏砚秋招手让苏明轩过来,指着书页上的插图,“西陆修士用风元素编织屏障,原理竟和我们的缠丝阵有些相似,只是他们更注重元素的流动,我们更侧重灵力的凝聚。”
苏明轩戴上老花镜,仔细看着插图,眼中泛起惊喜:“确实如此!若能将两者结合,或许能让信标的抗干扰能力提升一倍。”他顿了顿,看向窗外,“当年林默先祖说‘裂空非恶,锁空非善’,如今看来,不同地域的术法,也并非对立,而是可以互补的。”
窗外,一群西陆的年轻修士正在定界石旁写生,他们的画板上,定界石的黑光与青岚的山景交融,旁边还画着西陆的风之图腾。不远处,几个青岚的小弟子正围着西陆的老者,请教元素符文的画法,老者耐心地用树枝在地上比划,嘴里念叨着生涩的青岚语。
这样的场景,在如今的青岚已不足为奇。同源阁的院子里,种着西陆的风信子与青岚的忘忧草,花期相近,蓝紫色与白色的花朵开在一起,像一幅和谐的画。
这年夏天,西陆传来消息,他们的一座空间枢纽因地震出现裂痕,急需青岚的修士协助修复。苏砚秋主动请缨,带着一队弟子,通过青云道支线前往西陆。
临行前,苏明轩将一枚定界石碎片交给孙子:“这是你曾祖母苏语薇留下的,能与星盘共鸣,也能与西陆的元素符文产生呼应。记住,去了那里,不仅要修好转折点,更要学习他们的智慧,就像当年林默先祖学习青锋道人的传承一样。”
苏砚秋郑重地接过碎片,放入怀中:“孙儿明白。守护不分地域,能让更多人安稳生活,才是先祖们想看到的。”
他们在西陆待了三个月。苏砚秋将缠丝阵与风元素屏障结合,创造出“风丝阵”,用柔韧的风元素丝线缠绕空间裂痕,再以灵力加固,比单纯的青岚术法更适应西陆的地质环境。西陆的修士们惊叹不已,将这种阵法称为“山海阵”,寓意着青岚与西陆的山海相连。
修复枢纽那天,西陆的百姓举着灯笼,站在通道两侧迎接他们。灯笼上画着剑与星盘,还有风之图腾,灯火在夜色中连成一片,像一条跨越山海的光带。
“谢谢你们,来自青岚的朋友!”西陆的领主握着苏砚秋的手,眼中满是感激,“你们不仅修好了空间,更让我们明白了,守护可以跨越语言与地域。”
苏砚秋笑着摇头:“是我们该谢谢你们。你们让我们知道,空间之道有无数种可能,就像山海虽远,却能同辉。”
回程时,西陆的修士们送了他们一箱风信子的种子,说“种在青岚的土地上,让它见证我们的友谊”。苏砚秋也回赠了一箱榕心果的种子,“让它在西陆结果,味道或许不同,心意却是一样的”。
回到青岚时,已是深秋。苏砚秋将西陆的经历写成玉简,存入同源阁,玉简的封面上,画着青岚的定界石与西陆的风之枢纽,中间用一条光带连接,光带上写着“山海同辉”四个字。
苏明轩坐在同源阁的窗边,看着孙子整理带回的典籍,忽然想起很多年前,林默与苏清月站在锁龙谷,看着定界石与星象共鸣的场景。那时的他们,或许就预见了今日——青岚的守护之光照亮了更远的地方,而远方的光芒,也反哺着这片土地。
夕阳透过窗棂,照在书架上的典籍上,《裂空剑诀》与《空间褶皱论》并排而立,书页在风中轻轻翻动,仿佛在低声交谈。院子里,新栽的风信子冒出了嫩芽,旁边的忘忧草结出了种子,风一吹,种子随风飘散,落在青岚的土地上,也落在了西陆的风里。
苏明轩知道,属于林默与苏清月的故事,早已超越了青岚的山水。它像风信子的种子,飘向了更远的地方,在新的土地上生根发芽,开出新的花。
而这,或许就是“青云之上”的真正含义——不是局限于一方山水的守护,而是让这份信念跨越山海,让更多的人沐浴在安宁的光芒里,让剑与星盘的故事,在更广阔的天地间流传。
夜色渐浓,同源阁的灯火与锁龙谷的定界石光芒遥相呼应,又与西陆枢纽的灯火连成一片。跨越山海的光带在夜空中闪烁,像一首无声的歌,唱着剑与星盘,唱着风与灵脉,唱着那些跨越地域的守护与情谊。
山海同辉,守护不息。这歌声,将在天地间永远回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