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艺直播热度未消的周一清晨,崔始源抱着一叠乐谱走进练习室时,发现姜涩琪已经坐在琴前。中提琴上放着张便签,是“熊猫妹的竹叶”寄来的:“听了直播里的即兴合奏,突然想听到你们写的歌。”
“在想新曲子?”崔始源把乐谱放在桌上,抽出其中一张——是他周末写的旋律草稿,音符旁标注着“涩琪的中提琴要柔一点”。姜涩琪拿起草稿,指尖划过音符:“昨晚看论坛,好多人说‘想通过新歌认识你们的音乐’,而不是只讨论恋爱。”她顿了顿,拉了段自己试写的副歌,中提琴的音色带着点明亮的暖意,“我想写首关于‘陪伴’的歌,不只是我们之间的,还有那些愿意等我们的人。”
两人凑在桌前改乐谱时,宝儿带着音乐制作人金亨锡走了进来。金亨锡拿起草稿看了会儿,突然笑着说:“这段小提琴和中提琴的对位,像在对话——不如叫《琴语》?”他指了指草稿里的休止符,“这里可以加一段留白,让听众自己填‘想对彼此说的话’,正好呼应‘融’的初心。”
消息传到论坛后,“理性发声区”立刻沸腾。“乐谱上的留白”发起了“给《琴语》写故事”的活动,不到半天就收到几百条留言:有人写“加班时听你们的合奏,突然有了继续的勇气”,有人写“和朋友因为抵制吵架,后来一起听了音乐节现场,又和好了”;“混乱吃瓜区”的“便利贴背面的问号”甚至整理了留言里的关键词,做成“琴语灵感表”,私信发给了工作室。
但创作过程并非一帆风顺。周三下午,崔始源写的主歌部分和姜涩琪的副歌总衔接不上,试奏时总出现断层。他烦躁地放下琴弓,指尖捏着眉心:“是不是我太急着证明‘恋爱不影响创作’了?”姜涩琪没说话,拿起中提琴拉了段舒缓的音阶,等他平静下来才开口:“我们不是在‘证明’,是在‘表达’——就像之前在综艺里那样,不用刻意,只要把心里的感受弹出来就好。”
她拿起笔,在草稿上改了个音符,再拉时,中提琴的旋律突然和小提琴的主歌合上了。崔始源眼睛一亮,立刻拿起小提琴跟上,两个声部像水流一样缠在一起,之前的断层消失得无影无踪。“就是这个感觉!”金亨锡恰好推门进来,举着手机录下这段旋律,“刚才这段即兴,比改了十遍的草稿还动人,不如放进歌里当间奏?”
周五傍晚,《琴语》的demo录制完成。宝儿把demo发给了Exo的成员,很快收到回复:边伯贤发了段自己弹的钢琴伴奏,说“加进去会更暖”;朴灿烈则发来吉他riff,配文“下次舞台我来弹背景音”。崔始源把这些伴奏加进demo,再播放时,姜涩琪突然红了眼眶——前奏里,除了小提琴和中提琴,还藏着粉丝留言里提到的“深夜加班时的键盘声”“朋友和解时的笑声”,是制作组特意收集的声音采样。
当晚,工作室在社交账号上发布了《琴语》的30秒预告,没有画面,只有琴声和粉丝留言的念白。不到一小时,#琴语预告听哭了# 冲上热搜,论坛里满是“期待完整版”“原来音乐真的能传递心意”的留言。“抵制声浪区”彻底没了动静,取而代之的是“有人一起等《琴语》发布吗”的召集帖,连之前注销账号的“琴弦断裂预警”,都用新Id留了句“等听完整首歌再评价”。
练习室里,崔始源和姜涩琪戴着耳机,反复听着demo的间奏——那段即兴的合奏里,还能听到他们当时没说出口的放松笑声。“你说,大家听到这首歌时,会想起什么?”姜涩琪抬头问。崔始源看着她,又看向桌上的乐谱,笑着说:“会想起,不管有多少争议,只要琴声还在,就能找到同频的人。”
窗外的路灯亮了,练习室的琴声还在继续。他们知道,《琴语》不只是一首新曲,更是这场风波的温柔回应——用音乐告诉所有人,爱与舞台从来不是对立的,那些藏在音符里的心意,终会被听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