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帖出江湖
莲心堂的晨露还挂在檐角时,方念安已将一叠素白帖子分发给堂中弟子。帖子边缘烫着半开的莲纹,正是她新创的“莲心帖”。
“堂主,这帖子当真能让江湖人信服?”负责传帖的弟子赵珩捧着帖子,眉头拧成个疙瘩,“黑风寨那帮人昨天还放话,说莲心堂换了主事,他们再不惧三分。”
方念安正用朱砂在帖尾加盖莲印,闻言抬眸:“赵师兄,你忘了师父传位时说的‘和而不同’?莲心帖不是令牌,是给江湖人一个说理的地方。”她将盖好印的帖子推过去,“你去黑风寨送帖时,顺便带句话——三日之内,若他们还扣着青石镇的粮队,我亲自去评理。”
赵珩看着她清澈的眼神,忽然想起三年前初见时,这少女还怯生生地跟在凌念莲身后,连拔剑都要手抖。如今她指尖握着莲印,腕间的聚灵珠泛着柔光,竟有了几分凌念莲当年的沉稳。
莲心帖送出三日,莲心堂的门槛差点被踏破。先是两个绸缎庄老板为抢客源吵上门,方念安让他们各展技艺,最终以“分地段经营”了结,帖子上的莲纹竟微微发亮;接着是两个门派为争夺古墓入口争执不休,她查访后发现古墓实是前朝义士所留,便提议共同守护,莲纹又亮了几分。
这日傍晚,赵珩扛着个麻袋冲进堂中:“堂主,赤焰莲族的石风来了,还……还带了个活的。”
麻袋里滚出个五花大绑的汉子,嘴里塞着布团,正是黑风寨寨主。石风拍着腰间的莲心帖,大笑道:“这小子不肯接帖,我便替他接了。他说青石镇的粮是‘江湖规矩’该收的过路费,你倒说说,这规矩合不合莲心?”
方念安示意弟子松绑,将一杯热茶推到寨主面前:“莲心帖上没写江湖规矩,只问是非。青石镇的粮是赈灾粮,你扣下便是错。”
寨主呸地吐出嘴里的布:“黄毛丫头懂什么!去年我寨中兄弟饿死了三个,不抢粮就得死!”
方念安指尖点在莲心帖上:“你若早持帖来莲心堂,我自会联络各门派筹粮。但你用抢的,便是伤了无辜,这帖上的莲纹……”
话音未落,众人忽然发现帖子上的莲纹竟暗了下去,原本莹白的丝线变得灰蒙蒙的。石风咋舌:“这帖子还会变脸?”
方念安心头一动,想起师父曾说云歌前辈的手札里提过“心物相通”,难道这莲心帖竟有灵性?
二、莲纹显异
自黑风寨之事后,莲心帖会变色的消息传遍江湖。有人说这是凌念莲留下的神通,也有人猜测帖子里藏着秘药,方念安却只字不提,只是愈发谨慎地处理每桩纠纷。
这日清晨,青禾莲族的青瑶带着个白衣公子走进莲心堂。公子腰间悬着柄玉笛,看见方念安时,眼尾微微上挑:“方堂主,在下沈砚,特来递帖。”
他递来的帖子上,莲纹已黯淡无光。方念安展开一看,原是沈家和邻村的林家为争夺水源打了官司,官府判林家败诉,沈家却占了水源后断了林家的生路。
“官府已有定论,你为何还来寻我?”方念安蹙眉。
沈砚轻笑一声,笛声在指尖转了个圈:“定论不公,自然要来求莲心堂做主。林家女儿与我有婚约,我父亲为逼她退婚,才故意断水。”
方念安抬眸看向青瑶,青瑶点头:“确有此事,林家姑娘已绝食三日了。”
调解这桩事时,方念安心里总有些发沉。沈砚虽占理,却句句带刺,显然对这门婚约极为抵触;林家虽可怜,却也存着攀附之心。她斟酌再三,提出让沈家分半水源,婚约由姑娘自决,帖子上的莲纹忽明忽暗,最终还是暗了下去。
“这是为何?”方念安盯着帖子,百思不解。
沈砚忽然道:“方堂主是不是觉得,两边都不得罪便是公正?”他收起玉笛,“我虽不愿娶她,却也知断水不对;她虽有苦衷,却也该自己说不。你这调解,看似周全,实则让两人都没了担当。”
方念安心头一震,想起师父说的“守正出新”,正字为先,若为求全而失了本心,再周全也是偏颇。她望着暗下去的莲纹,忽然明白这帖子哪是什么神通,不过是映出了调解人的心思罢了。
夜里整理卷宗时,赵珩端来碗莲子羹:“堂主今天累着了吧?那沈公子说话太冲,您别往心里去。”
方念安接过碗,指尖触到他的手背,两人都愣了一下。这三年来,赵珩总在她忙碌时递上热茶,在她受挫时默默收拾残局,她不是不知,只是总觉得自己肩上的担子太重,不敢多想。
“赵师兄,”她轻声道,“你说这莲心帖,会不会也能映出人心?”
赵珩挠了挠头:“管它能不能映,堂主只要问心无愧就好。”他忽然从怀里掏出个锦囊,“这是我托人从青城山带来的,说是凌前辈新制的清心香。”
方念安打开锦囊,熟悉的香气漫开来,竟与师父从前书房里的味道一般无二。她望着窗外的月色,忽然想起临走时师父说的“有难处就去青城山”,不知他们整理的《剑莲心经》,是否也遇到了难题。
正出神时,堂外忽然传来急促的脚步声。弟子撞开房门,手里举着张莲心帖,脸色惨白:“堂主,不好了!有人用血染了莲心帖,说……说要在归心泉边,与您了断旧怨!”
方念安接过帖子,只见素白的帖面上,莲纹被暗红的血浸透,边缘处竟隐隐透着诡异的黑气,与三年前血莲教残页上的气息如出一辙。她捏紧帖子,指节泛白,赵珩已按上了腰间的剑:“堂主,我陪你去!”
月光透过窗棂,照在那张染血的帖子上,黑气仿佛活了一般,正缓缓爬上方念安的指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