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周山鸣,万界共振的恢弘余韵尚未完全平息,其所引发的更深层次、更为根本的影响,已开始如同无声的暗流,悄然侵蚀着洪荒天地的根基。
那不周山本体与混沌天柱虚影之间建立的共鸣通道,如同在封闭的堤坝上凿开了一个极其细微,却连接着外部汪洋的孔洞。权柄剥离的过程,不仅仅是规则的转移,更是本质的“分流”。
秦霄的意志核心,那代表着“疏导”与“支撑”权柄的混沌天柱虚影,每一次成功的吸纳与凝实,都伴随着一丝微不可查、却本质极高的能量与规则信息,顺着那共鸣通道,从洪荒不周山本体,被“虹吸”而入,融入不周山域的混沌雏形之中。
这并非掠夺,而是一种伴随着权柄转移的、自然的“伴随效应”。如同移植一棵大树,连同其根系缠绕的泥土也会一并带走少许。
这“少许”,对于个体生灵,甚至对于一方大千世界而言,都微不足道。但对于整个洪荒天地来说,当这“流失”持续不断、且源头直指作为天地支柱的不周山时,其累积效应,便不容忽视。
首先体现的,是能量层面。
洪荒某处人迹罕至的灵山福地,一条流淌了亿万年的上品灵脉,其最精纯的灵气输出,在这一刻出现了几乎无法测量的、极其短暂的微弱下降。
栖息于此的一株即将化形的万年灵参,在其吞吐月华的关键时刻,莫名感到一丝后继乏力,化形进程被延迟了微不足道的一瞬。
四海深处,某条沉睡的先天水脉,其循环周天出现了一次难以察觉的顿挫。
依附其生存的某种敏感水族,疑惑地摇了摇尾巴,感觉周遭的水元精气似乎稀薄了那么一丝。
九天之上,垂落星辰精华的轨迹,在某些极其偏僻的星域,发生了连星君都未曾注意的、微乎其微的偏折。
这些变化,分散在洪荒的各个角落,单独来看,皆可归咎于正常的能量起伏。
但当它们以不周山为核心,通过那无形的权柄链接被统计起来时,便呈现出一条清晰的下行曲线——洪荒天地整体的能量储备与循环效率,正在以极其缓慢,却坚定无比的速度,整体下滑。
其次,是规则层面。
构成洪荒天地稳固结构的底层规则网络,其与不周山连接的关键节点处,那源自“支撑”权柄的绝对稳定性,出现了一丝几乎不存在的老化与“磨损”。
这种磨损并非物理上的,而是概念上的,它使得天道对整个洪荒的掌控,在某些极其细微的领域,出现了一丝微不足道的“延迟”与“失真”。
就如同最精密的钟表,其最核心的齿轮上,出现了一个原子级别的瑕疵。短期内毫无影响,但长此以往,终将导致整个计时系统的微小误差。
这些变化,太过细微,太过分散,如同大海蒸发的水汽,寻常大能根本无法察觉。即便是圣人,若非刻意全力扫描整个洪荒的底层规则与能量流动,也难以发现这遍布全域的、缓慢的“失血”。
但,天道不同。
高悬九天,与洪荒一体同休的天道意志,在其浩瀚无边的信息处理核心中,某个负责监控“天地常量”与“本源总量”的最高优先级线程,清晰地记录到了这一系列低于正常波动阈值、却遍布全域、且趋势一致的异常数据。
能量循环总量:-0.000000001%
规则网络稳定性系数:-0.0000000005%
异常源头指向性分析:高度集中于不周山区域关联节点。
数据冰冷地显示着。没有警报,因为这“失血”速度远未达到触发警报的临界值。但这持续不断、源头明确的异常,如同程序后台一个无法清除的微小错误日志,不断累积,不断提醒着那位于不周山的“变量”,正在以一种前所未有的方式,侵蚀着洪荒的本源。
天道规则锁链对不周山域的侵蚀,在这一刻,似乎带上了一丝除了秩序排斥之外的、更加冰冷的意味。
那亿万秩序符文闪烁的光芒中,隐隐透出了一缕针对“窃取者”的、纯粹的“杀毒”意志。
混沌,杨眉道场。
杨眉老祖微微挑眉,空茫的眼中闪过一丝了然。“原来如此……并非单纯对抗,而是釜底抽薪。以洪荒之本,壮混沌之基。好手段,好胆魄!”他低声轻笑,带着一种发现同类的玩味,“鸿钧老儿,这次怕是真要坐不住了。”他目光扫过元素界边陲那微微闪烁的印记,若有所思。
不周山核心,秦霄的意志平静地记录着这一切。
“权柄剥离伴随效应确认:洪荒本源(能量\/规则)微量持续流失。”
“流失速率:恒定低速。当前对洪荒整体影响:可忽略不计。”
“天道关注度因本源异常,隐性提升。”
“混沌雏形成长速率因本源注入,微幅提升(+0.0001%)。”
他“看”着那不断从洪荒汲取而来、融入混沌天柱虚影与整个山域体系的丝丝本源,感受着自身力量那切实无疑的缓慢增长,以及大道枷锁那持续不断的松动。
这是一个缓慢却坚定的过程。
如同水滴石穿。
他在以整个洪荒天地为养料,滋养自身的超脱之路。
而这一切,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