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美组的权限通道加密等级提升两级,动态验证密钥每小时刷新一次。陆轩的指令在系统中落地,监控屏上的数据流如铁壁合围,层层加密。马亮传回消息:过去七十二小时的异常访问记录已归档,未清除,未处理,原样封存。信号源仍在移动,路径飘忽不定,像一条游走在规则边缘的毒蛇。
陆轩站在指挥台前,目光扫过大屏。资源池动态表上,绿色模块缓慢推进,后勤组的驻地部署已完成百分之八十,通勤车辆编号全部生成,食宿安排进入最后确认。财务组的资金划拨流程已启动,首笔款项正在走内部核验。一切看似有序。
但技术模块的进度条,停在了百分之二十三。
红色预警框闪烁三次,系统自动弹出提示:“G742项目技术对接模块,连续三小时无数据更新。”
陆轩眼神一凝,手指在控制台上轻点两下,调出技术组实时通讯日志。对话窗口停留在一条未回复的消息上:“美方团队拒绝接入测试环境,理由为‘协议版本不兼容’。”发送时间:两小时四十七分前。
他按下内线:“张涛。”
电话接通,背景有键盘敲击声。“在。”
“技术对接为什么卡住?”
“对方坚持用欧美标准协议,我们的优化版他们不认。数据格式、通信频率、加密层级全都不匹配,接不上。”
“他们有没有提出替代方案?”
“没有。只说‘按国际惯例执行’,但没说哪条是惯例。”
陆轩沉默两秒,声音压低:“我要的不是解释,是结果。四十八小时内,交一份标准兼容性分析报告。不许写‘正在沟通’,不许写‘等待回复’,我要知道问题出在技术,还是态度。”
电话那头顿了一下:“明白。”
通话结束,陆轩转身走向财务区。孙明正盯着屏幕,眉头紧锁,手指在键盘上快速敲击。
“怎么了?”
“供应商出问题了。”孙明抬头,“高压逆变器,原定三天后到货,刚刚发来邮件,说‘产能调整’,交货无限期推迟。”
陆轩走近,目光落在邮件内容上。措辞客气,理由模糊,没有具体时间节点,也没有书面承诺。
“合同里有没有违约罚则?”
“没有。”孙明声音低沉,“当时为了赶时间,签的是简化版采购协议,只写了交付周期,没写延期责任。”
陆轩眼神一沉。这不是意外,是漏洞。
“第二笔款还没付吧?”
“刚准备走流程。”
“停了。所有后续订单,冻结。”
孙明点头,手指在系统中操作,供应商账户状态由“待付款”转为“暂停执行”。陆轩站在他身后,目光扫过近三年的采购记录。突然,他抬手,指向其中两行:“放大。”
屏幕上,同一供应商的名字出现在两个不同项目中。一次是某竞争对手的能源工程,交货周期压缩至七十二小时,加急费未收;另一次是樊星阁上季度的普通设备采购,拖延了九天,理由是“物流延误”。
陆轩盯着那两行记录,眼神如刀。
这不是偶然的断供,是选择性的卡脖子。
他转身走向指挥台,大屏上,技术对接与设备交付两个模块同时亮起红灯。时间轴显示,距离项目开工窗口期,只剩七天。若两大核心环节无法突破,三级响应机制将自动触发“全面应急启动”——那意味着资源全面重组,节奏彻底打乱,前期所有布局都将被动调整。
陆轩站在大屏前,一言不发。赵宇走过来,低声汇报:“南美组的权限仍处于锁定状态,所有远程接口已升级加密,目前未再发现异常访问。”
陆轩点头,目光未移。
他知道,敌人变了战术。不再从外部渗透,而是从内部卡点。技术标准、供应链、交付周期——这些看似琐碎的执行环节,才是项目真正的命脉。一环断,全盘滞。
他拿起内线电话,拨通张涛、孙明、赵宇三人。
“十分钟后,闭门会议。不许记录,不许录音。”
电话挂断,他走向办公室角落的咖啡机。黑色磁卡还躺在桌上,那是他动用战略应急账户的凭证。资金已放,人已到位,设备却卡在门外,技术却被挡在门外。
他倒了一杯咖啡,热气升腾。便签纸从抽屉里抽出,他提笔写下两个词:
标准
供应链
笔尖顿了顿,又在下方划了一道横线,像是给这两个词加上了封印。他将便签纸折成小块,压在咖啡杯下。杯底与纸面贴合,热力缓缓渗透,墨迹微微晕染。
十分钟后,三人陆续抵达。
张涛进门时,脚步略重,眉头紧锁。他看了陆轩一眼,低声对李刚说:“他们不是不懂,是不想让步。”声音极轻,却被赵宇听见。
赵宇没回应,只将平板放在桌上,屏幕锁定。孙明最后一个到,手里拿着打印出的采购记录,纸张边缘已被手指捏出褶皱。
陆轩没有落座,也没有开口。他站在窗前,背对三人,目光落在城市天际线上。阳光斜照,玻璃映出他挺拔的身影,像一柄收鞘的刀。
“技术组的报告,四十八小时内交。”他终于开口,声音不高,却字字清晰,“我要知道,对方是真有技术壁垒,还是故意设障。”
张涛点头。
“供应商的问题,查到底。”陆轩转向孙明,“近三年所有合作记录,逐条比对。我要知道,他们是不是只对我们拖,还是对所有人都拖。”
孙明握紧手中的纸。
“还有,”陆轩目光扫过三人,“从现在起,所有执行环节,不允许有任何‘等待’‘沟通中’的模糊状态。问题是什么,卡在谁手里,谁负责解决,必须明确到人,到时间。”
赵宇开口:“系统可以设置强制反馈机制,超时未更新自动上报。”
“做。”陆轩点头,“执行层面的问题,不能再靠信任推进,要用规则碾压。”
会议室陷入短暂沉默。三人都知道,陆轩的语气变了。不再是战略层面的布局,而是战术层面的清障。每一个环节,都要被拆解、审视、重压。
“还有件事。”陆轩走到桌前,拿起咖啡杯,便签纸滑出一角。他没有展开,只将杯子轻轻放回原位。
“南美组的权限,暂时不动。”他声音低沉,“但他们想看我们的节奏,那就让他们看。看我们怎么在断供、卡标、拖延中,把项目推下去。”
赵宇眼神一动:“您的意思是,让他们暴露?”
“不是暴露。”陆轩目光如铁,“是让他们以为我们慌了。而我们,只做一件事——查清他们的手,伸进了哪一环。”
张涛低声问:“如果他们就是不松口呢?技术不对接,设备不发货。”
陆轩转身,目光如刀锋般扫过三人。
“那就让他们知道,樊星阁的执行力,不是靠谁施舍出来的。”
他走到大屏前,手指划过两个红色模块。
“标准不统一,我们可以等。设备不发货,我们可以查。但时间不会等。七天后,项目必须开工。不管用什么方式。”
孙明开口:“如果供应商一直拖,我们没有备选名单……”
“那就逼出名单。”陆轩打断,“查他们的产能,查他们的订单,查他们背后有没有人撑腰。谁在背后动的手,我就让谁付出代价。”
张涛眼神一亮,赵宇低头记录,孙明握紧了手中的文件。
陆轩最后说道:“从现在起,所有信息,只进我耳。所有动作,只由我下令。我们不吵,不闹,不发通稿,但每一步,都要踩在他们的痛处。”
会议结束,三人离开。
陆轩站在原地,没有动。他重新调出资源池动态表,技术模块仍为红色,设备交付状态更新为“延迟待定”。他手指在控制台上轻点,调出南美组的权限接口日志。
屏幕一闪,一条新记录跳入视野:
境外Ip,尝试访问“供应链调度模块”,路径经三重代理跳转,持续时间十九秒,未突破。
陆轩盯着那行记录,眼神未变。
他拿起内线,按下马亮的号码。
“把这条访问记录,单独归档。”
“是。”
“另外,查这个Ip过去三个月的所有活动轨迹。我要知道,它什么时候开始,专门盯着我们的采购系统。”
电话挂断,陆轩站在大屏前,手指缓缓敲击桌面。
两道难题,同时爆发。一道来自技术,一道来自供应链。表面是执行卡点,实则是系统性封锁。
他低头,咖啡杯下的便签纸已被热气浸透,墨迹晕开,但那两个词依然清晰可见。
他抬起手,指向大屏右下角。
“南美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