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娜将打印好的协议初稿递到陆轩手中时,对方团队的法务代表已在会议室落座。阳光斜切进玻璃幕墙,照在桌面上那份尚未签字的文件上,纸页边缘泛着冷光。陆轩没有立刻进去,只是站在门外,目光扫过林娜手中的附件——技术权限日志、影子防火墙运行记录、积分机制算法模型,全都整齐归档。
他推门而入,脚步沉稳。
会议桌对面,法务代表起身点头,笑容得体却不带温度。双方落座,无人寒暄。协议起草,正式开始。
“我们已按贵方框架整理出第一版草案。”林娜打开文件夹,将协议正文与附件逐一摆放到位,“技术共享部分,我们依据分级授权原则,明确划定了L1至L5的调用范围、响应流程及审批层级。”
对方法务翻阅片刻,眉头微动。“整体结构清晰,但我们建议在技术共享条款中增加灵活性表述。”他抬眼,“比如‘根据项目实际进展,双方可协商调整共享内容’——这更利于应对不可预见的技术需求。”
陆轩手指轻点桌面,声音不高却如铁铸:“可协商,不等于无边界。我们允许升级权限,但每一步都必须有据可查、有责可追。不是不信任,是规则不能留缝隙。”
“陆总的意思是,所有技术输出都要锁死在固定条款里?”对方追问。
“不是锁死,是立界。”陆轩直视对方,“你们要的是合作效率,我们要的是核心安全。效率可以优化,安全不容试错。每开放一分权限,就必须对应一份可追溯的责任。这是底线。”
会议室陷入短暂沉默。
对方财务代表这时开口:“资金部分,我们原则上接受共管账户与里程碑释放机制。”他翻开财务附录,“但建议预留10%资金作为弹性调配池,由双方高层共同决策使用——毕竟大型项目总有意外支出。”
孙明立刻调出数据终端,将屏幕转向对方:“过去三年,樊星阁主导的七项跨国合作,全部采用节点验收制。资金释放与第三方报告绑定,零争议、零拖延。一旦加入‘高层共决’条款,共管账户的独立性就被打破。这不是弹性,是后门。”
“后门?”对方财务皱眉。
“没有标准约束的决策权,就是风险口。”陆轩接话,“我们不怕变数,怕的是变数藏在暗处。共管账户的意义,正在于排除模糊地带。要么标准明确,要么不放款。”
对方团队交换眼神,气氛渐紧。
会议暂停十分钟。陆轩走出会议室,李刚已在走廊等候,手里攥着一份张涛起草的备忘录。
“张涛刚才来找我。”李刚低声说,“他觉得技术条款可以留点余地,先签下来再说。万一他们真退了,咱们前期投入就白费了。”
陆轩停下脚步,目光沉静。“他们接受的是规则,不是施舍。如果连写进协议都不敢坚持,那之前谈的全是空话。”
“可……”李刚欲言又止。
“没有可是。”陆轩转身走回会议室,“规则不是用来讨价还价的。它是合作的脊梁,断不得。”
会议重启。
林娜继续推进条款审议。技术共享章节卡在L3级调用审批流程上,对方坚持“紧急情况下可先调用后补批”,樊星阁则要求“无审批不触发”。
“我们理解项目节奏的重要性。”林娜语气平稳,“但L3级涉及核心算法接口,一旦异常调用,系统将自动切断并记录行为路径。这不是不配合,是技术逻辑本身不允许例外。”
对方技术顾问皱眉:“那如果遇到突发故障,等审批岂不是耽误事?”
“真正的应急机制,是提前备案。”陆轩答,“我们可以设立预审通道,但必须在协议中写明:预审资格需满足三项条件——历史调用零违规、项目节点达标、提前48小时提交申请。不是不给路,是路要走得正。”
对方未再反驳,但笔尖在条款旁画了个圈,未签字。
财务部分再度交锋。孙明指出,对方提议的“弹性资金池”实质上削弱了共管账户的刚性,且未说明具体用途与审批流程。他当场调出东南亚项目资金流对比图,逐条列出各节点释放条件与第三方验收凭证。
“你们的‘共同决策’,最终会变成谁说了算?”孙明问,“如果是口头约定,那规则就成了摆设。”
对方财务代表脸色微变,却未退让。
会议持续到下午三点,技术与财务两大核心条款均未达成一致。协议起草陷入僵局。
陆轩起身,宣布休会。
回到办公室,张涛已在等候。他将一份手写建议放在桌上:“我在想,技术条款能不能先写个框架,细节留待补充协议?这样至少能推进到签署阶段,后续再谈也不迟。”
陆轩拿起那张纸,看也没看就拍在桌上。“他们接受的是什么?是‘分级授权、全程可控’的体系。现在回头改字,等于自己拆自己的台。”
“我不是说放弃原则。”张涛急道,“是换个方式守。先签下来,咱们掌握主动权,后面还能调整。”
“规则一旦打折,信任就打折。”陆轩盯着他,“你以为他们在谈条款,其实是在试底线。今天让一步,明天就得让十步。我们不怕慢,怕的是走歪。”
张涛沉默片刻,低头离开。
陆轩召来李刚、孙明、林娜,四人闭门议事。
“从现在起,所有条款必须与既定框架完全对齐。”陆轩声音低沉却有力,“谁想改字,先问规则答不答应。协议不是妥协书,是合作的宪法。它定的是未来三年甚至五年的路,不是眼前一顿饭的价钱。”
李刚低头翻着手中的草案,手指停在“补充协议”四个字上。他没说话,默默将那页纸揉成一团,塞进抽屉深处。
林娜轻声提醒:“对方法务刚才提到,希望我们对L3预审流程给出更具体的执行细则。”
“给。”陆轩答得干脆,“但必须写进主协议。细则不是让步,是加固。”
孙明补充:“财务部分,我已标注第四节点必须归档第三方验收报告原件。电子签章不行,必须纸质备案。”
“加进去。”陆轩点头,“每一个环节,都要经得起查。”
会议结束,众人散去。
陆轩独自留在办公室,翻开协议初稿。他在技术共享章节旁写下一行字:“权限即责任,开放即监管。”又在财务条款下划出红线:“共管账户,不容共谋。”
窗外,园区内施工仍未重启,吊塔静立如哨兵。一辆运输车缓缓驶过,车轮碾过碎石,发出短促的摩擦声。
林娜敲门进来,手里拿着修订版草案。“他们刚发来修改意见。”她将文件放在桌上,“技术条款仍要求‘动态调整’,财务部分坚持保留弹性资金池。”
陆轩翻开文件,目光落在对方新增的措辞上:“……基于合作互信,允许适度灵活操作。”
他冷笑一声,提起笔,在那句话下方重重划下三道横线。
笔尖划破纸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