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风穿行在柏林总部的落地窗之间,玻璃映出的城市灯火如星河倾泻。会议桌前,众人的神情已从上一轮讨论的热烈中冷却,陷入一种前所未有的凝重。
陆轩站在窗边,目光穿过城市的霓虹,落在远方的天际线上。他的神情依旧沉稳,但眉宇间已隐隐透出一丝疲惫与思索。他缓缓转身,目光扫过众人,最终停在了孙明身上,“东京那边的情况,说说。”
孙明推了推眼镜,翻开手中的文件夹,“情况比预想的要复杂。东京市场突然收紧了对境外资本的监管,尤其是娱乐产业这一块,几乎全面封锁。我们之前谈好的几个项目都被叫停,甚至有传言说……”他顿了一下,语气变得低沉,“这政策是冲我们来的。”
“冲我们?”张涛皱眉,“我们又不是跨国财团,哪来这么大的动静?”
“或许正是因为我们的存在感太强了。”赵宇插话,语气里带着几分无奈,“我们在东京的动作太快、太准,已经引起了当地势力的警觉。山本虽然被我们压制了几次,但他背后还有更深层的关系网。”
“这不是简单的黑帮对抗。”陆轩开口,声音不高,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这是规则制定者对我们的一种试探。他们想知道,我们到底只是昙花一现的暴发户,还是能真正影响格局的存在。”
空气仿佛凝固了几秒。
“那怎么办?”林娜轻声问。
“先稳住。”陆轩答得干脆,“让东京分部的人低调行事,不要正面冲突。同时联系当地的法务顾问,看看有没有什么缓冲余地。孙明,你负责财务评估,把受影响的项目全部列出来,我们要重新规划资金流向。”
孙明点头,“我这就去办。”
“另外,”陆轩继续道,“通知各区域负责人,重新提交风险评估报告。未来三年的投资模型也要调整,不能按理想状态来算账。”
会议室里一时安静下来,只剩下纸张翻动的声音。
张涛忽然开口:“我觉得,我们应该考虑放缓全球扩张的步伐了。现在局势不明朗,如果我们还一味追求拓展,恐怕会吃大亏。”
赵宇立刻反对:“不行,越是这种时候越不能退缩。我们已经在多个市场建立了基础,这时候停下来等于给了对手反扑的机会。”
两人视线交锋,气氛顿时紧绷。
“你们两个都别争了。”陆轩抬手打断,“这个问题,不是快慢的问题,而是方向的问题。”
他走到白板前,拿起笔,在上面写下三个词:稳定、平衡、韧性。
“我们不是为了扩张而扩张,也不是为了证明自己而去硬拼。我们要的是一个可持续的结构,一个哪怕遭遇风暴也不会轻易崩塌的体系。”
他转身看向众人,“所以我决定设立‘缓冲基金’,专门应对突发性市场波动。此外,每个区域都要准备极端情况下的应急方案。不能再像现在这样,一个政策变动就能打乱我们的节奏。”
张涛和赵宇互相对视一眼,虽然仍有分歧,但都点了点头。
“接下来,”陆轩环顾四周,“我要看到真实的数据,而不是乐观的预测。林娜,你帮我整理过去五年的投资回报曲线图。”
林娜应声起身,心中却掠过一丝异样。她记得几天前整理资料时,发现某个欧洲国家的投资回报率连续两年低于预期,却被列入“重点深耕名单”。她打算找机会向陆轩汇报这个问题。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会议室里的灯光依旧明亮,但每个人的表情都多了几分沉重。
深夜,众人散去后,陆轩独自坐在办公室里,桌上摊开的是东京、伦敦、里约三地的政策历史档案。他一页页翻阅,试图从中找出某种规律。
他的手指停在一段文字上,眉头微微皱起——
“每当国际秩序出现动荡,最先收紧的往往是文化领域的准入门槛。因为那是最容易制造认同分歧的地方。”
他闭上眼,脑海中浮现出何伟老师的话:“你现在面对的,不是单纯的江湖厮杀,而是整个社会结构的博弈。你要学会的不只是怎么赢,还要知道为什么赢。”
他拨通了老师的电话。
“老师,我想请教一个问题——当旧的规则正在瓦解,新的秩序尚未建立的时候,该怎么布局?”
电话那头沉默片刻,随后传来一声叹息,“小陆,你终于意识到问题的本质了。”
“是的。”陆轩低声回应,“我一直以为,只要我们足够强大,就能制定规则。但现在我才明白,制定规则的前提,是理解规则背后的逻辑。”
窗外,夜色深沉,风声呼啸。柏林的灯火依旧璀璨,但在这片繁华之下,一场看不见的风暴,正悄然酝酿。
陆轩沉思片刻,轻轻喊了一声:“林娜。”
不一会儿,林娜便轻轻推开办公室的门走了进来。
“这是我刚整理出来的五年投资回报曲线图。”她将文件放在桌上,“不过……我发现了一个奇怪的地方。”
“说。”
“有一个欧洲国家的投资回报率连续两年低于预期,但依然被列入‘重点深耕名单’。”
陆轩接过文件,目光落在那组数据上,眼神逐渐变得锐利。
他轻轻合上文件,抬头看向林娜,语气平静却坚定:
“把这个国家的负责人调回来。我们需要重新审视,哪些地方是我们真正该坚守的,哪些地方……只是幻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