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星南极,诺兰冰盖边缘。
凛冽的寒风裹挟着氧化铁粉尘,如同亿万把无形的锉刀,抽打在巨大的“极渊”钻探平台上。
平台表面覆盖着厚厚的白霜,在稀薄阳光的照射下闪烁着刺眼的光芒。
远处,巨大的冰崖在稀薄的大气中投下深邃的蓝色阴影,仿佛通往星球冻结心脏的入口。
林晓月站在平台中央的指挥舱内,透过高强度复合视窗,凝视着下方正在缓缓沉入冰层的庞然大物——
第二代“冰泉”超临界二氧化碳深低温钻探机。
这台机器的体积远超月球原型机,结构更加复杂,外壳覆盖着由“中子嬗变工厂”特制的超低温钛铪铪合金装甲,表面流淌着幽蓝色的能量纹路,那是内部高效热交换系统工作的标志。
“深度:1723米。
冰层温度:-198c。
钻头核心温度:-186c。
超临界二氧化碳工质循环稳定。
冰芯纯度:99.85% h2o。”
操作员的声音在通讯频道中响起,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兴奋。
林晓月微微颔首,指尖在悬浮控制界面上划过,调出钻探机内部复杂的流体力学模型和热传导图谱。
她的目光,却不由自主地飘向指挥舱内巨大的全息星图。
星图上,火星的赤色球体旁,木卫二“欧罗巴”那颗被冰层覆盖的卫星正缓缓旋转。
此刻,星图边缘亮起几个新的光点——
那是隶属于“冰龙”级的重型运输船标记。
它们正航行在从木卫二轨道延伸向火星的航线上。
星璇同步的画面显示,巨大的机械臂如同宇宙冰雕师手中的刻刀,正从欧罗巴那近乎永恒的冰层上,切割下一块块棱角分明、在星光下折射出钻石般纯粹光芒的巨型冰块。
这些冰体模块,如同被精心打包的“宇宙水源”,正被送往火星。
这就是“冰泉计划”在火星这片更广阔舞台上的蜕变——
“地火水循环体系”。
它不再仅仅是月球上那个解决局部推进剂的小型验证。
它的野心,是为这颗赤色星球编织一张自给自足的生命之网:
首先是 脚下这台轰鸣的“冰泉”钻探机,正像一根探入星球冻土的吸管,高效而精准地汲取着火星两极冰盖深处封存的古老纯净水冰。
这是基石,是火星自身血脉的唤醒。
然后是遥远的木卫二,那颗冰封的海洋世界,成为了取之不尽的“宇宙水塔”。
“冰龙”运输船如同勤劳的信使,将切割好的标准冰体模块源源不断地运抵火星轨道或基地附近。
它们不是简单的货物,而是战略储备,是应对未来更大需求的底气。
最后在“红岩”基地深处,以及未来将在火星轨道上建立的“天火港”,大型深冷电解工厂如同钢铁心脏,正等待着将这些来自火星本土或星际远道而来的“水”,分解、液化,淬炼成驱动深空梦想的“血液”——
液氢和液氧。
它们将灌入火星飞船的引擎,点燃人类通往更远深空的火焰。
而更远的蓝图,是探索如何将飞船引擎喷出的灼热水蒸气,重新捕捉、净化、循环利用。
让每一滴水,都在这片新家园的脉动中,找到它永恒的旅程。
让火星,这颗人类在太阳系中的新家园,彻底摆脱对地球摇篮的脐带依赖。
让它拥有自己的“造血”能力,能够用自己的资源,孕育出支撑深空探索的澎湃动力。
这不仅是能源的自足,更是火星作为未来深空跳板,真正走向独立与成熟的标志。
“报告林总师!
钻探平台b区主液压稳定器压力异常下降!
监测到局部应力集中!”
警报声突然响起,打断了林晓月的思绪。
“什么?”
林晓月眉头瞬间紧锁,调出故障区域的三维模型。
显示b区支撑钻探机主轴的巨型液压缸压力读数正在快速下跌,连接处应力传感器亮起刺眼的红色。
“王队!”
林晓月立刻接通护航舰队频道。
“收到!‘开拓者号’已锁定故障区域!
工程抢修小组准备出舱!”
王凯的声音没有丝毫迟疑,沉稳有力。
几分钟后,王凯亲自带领一支精干的工程小队,穿着厚重的抗寒抗辐射工程外骨骼,顶着肆虐的极地寒风,降落在钻探平台b区。
故障点位于平台边缘,一个巨大的液压缸连接基座处。
刺骨的寒风卷起冰晶,如同沙暴般抽打着抢修人员。
强辐射警报在头盔内低鸣。
“是密封环老化失效!
在超低温下脆性增加,被高压挤碎了!”
工程组长的声音在呼啸的风声中传来,
“需要更换整个密封组件!
但基座结构在低温下太脆,强行拆卸可能引发连锁断裂!”
情况棘手。
“星璇,模拟最佳抢修方案!”
林晓月在指挥舱内下令,同时将故障区域的实时扫描数据和工程外骨骼的传感器信息同步给王凯。
「方案生成中……
建议:采用局部加热与动态应力补偿协同作业。
使用便携式等离子弧焊枪对基座关键节点进行精准微加热。
同时,由工程外骨骼提供反向支撑力,动态抵消拆卸过程中的应力峰值。
操作精度要求:0.1毫米级。」
“执行!”
王凯没有丝毫犹豫,
“一组负责加热!
二组跟我上,动态支撑!
林总师,星璇,实时指导!”
抢修在极端恶劣的环境下展开。
王凯如同磐石般站在最危险的位置,粗壮的外骨骼手臂稳稳地抵在基座关键节点上,根据星璇和林晓月的实时指令,精准地施加或卸去力道。
等离子弧焊枪喷吐着幽蓝的火焰,在极寒中艰难地提升着局部温度。
林晓月在指挥舱内,神经高度紧绷。
她面前的屏幕上,是王凯外骨骼传回的实时画面、应力数据流、温度梯度图……
她的大脑飞速运转,结合星璇的演算结果,不断发出微调指令:
“王队,支撑点左移3厘米!
力度增加15%!”
“加热组,3号节点温度超限!
降低功率5%!”
“注意!
b7连接点应力接近临界!
王队,卸力!
快!”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
6小时……
12小时……
24小时……
极地的黑夜降临,温度骤降至-230c以下。
钻探平台被巨大的探照灯照亮,如同黑暗冰原上的一座孤岛。
抢修仍在继续。
疲劳如同冰冷的潮水,开始侵蚀每个人的意志。
工程队员的动作变得迟缓,通讯频道里的声音带着难以掩饰的沙哑。
王凯的外骨骼关节发出沉闷的摩擦声,他依旧稳稳地支撑着,但呼吸声透过通讯器传来,明显变得粗重。
林晓月感到太阳穴突突直跳,眼前的屏幕似乎有些模糊。
连续的高强度指挥和神经紧绷,让她也逼近了极限。
“密封环……
快出来了!
最后一下!”
工程组长嘶哑地喊道。
“王队!
准备最大卸力!
星璇,同步!”
林晓月的声音也带上了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
“明白!”
王凯低吼一声,外骨骼引擎发出低沉的咆哮。
“三!二!一!
卸!”
随着指令,王凯猛地撤力!
工程组同时发力!
“咔哒!”
一声清脆的响声通过传感器传来!
“旧密封环移除成功!
新密封环就位!”
工程组的声音带着劫后余生的狂喜!
“快!安装!锁定!”
王凯立刻下令,声音透着浓浓的疲惫,但依旧沉稳。
又过了漫长的几个小时,当新密封环被成功安装、加压测试通过的绿灯亮起时,整个抢修现场爆发出压抑的欢呼。
“故障排除!
平台恢复稳定!”
指挥舱内,操作员激动地报告。
林晓月长长地、无声地吐出一口气,仿佛卸下了千斤重担。
她感到一阵强烈的眩晕袭来,身体不由自主地晃了一下,下意识地扶住了控制台边缘。
就在这时,通讯频道里传来王凯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关切:
“林总师?
你还好吗?”
林晓月没有立刻回答。
她看着屏幕上,王凯那布满冰霜、面罩上凝结着厚厚白雾的头盔影像,看着他身后那群同样疲惫不堪却眼神明亮的工程队员,看着窗外那台在极寒中重新稳定运转的钻探机……
一种难以言喻的复杂情绪,如同冲破堤坝的洪水,瞬间淹没了她强行维持的冷静。
疲惫、压力、对成功的欣慰、对团队拼命的感动……
还有那深埋心底、从未消散的、对另一个人的思念……
在这一刻交织、翻涌,冲垮了她最后的防线。
她的身体微微颤抖,声音带着一种从未有过的、近乎破碎的脆弱,透过通讯器,清晰地传到了王凯的耳中:
“王队……
我……
我总觉得……”
她停顿了一下,仿佛用尽了全身力气,才说出那句压在心底的话:
“陈岩……
他在看着我们……看着这一切……”
话音落下,指挥舱内一片死寂。
通讯频道里,只剩下火星极地寒风在平台结构缝隙中发出的、如同呜咽般的呼啸声。
王凯站在冰原上,隔着布满冰霜的面罩,仿佛能看到指挥舱内那个强撑了太久、终于流露出一丝脆弱的单薄身影。
他没有说话。
只是缓缓地抬起那只被外骨骼包裹、刚刚支撑过千钧重担的手臂,对着指挥舱的方向,对着那扇透出灯光的舷舷窗,对着那个他看不见却无比清晰的身影——
庄重地,敬了一个标准的军礼。
无声。
却重若千钧。
那是一个承诺,一种理解,一份无需言说的守护。
仿佛在说:他看见了。
我们,都在继续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