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明前的皇宫笼罩在一片压抑的寂静中,唯有太医院内灯火通明。萧景琰躺在龙榻上,面色灰败,呼吸微弱。沈清辞守在一旁,小心翼翼地为他更换手臂上的药布。伤口处的黑色已经褪去大半,但剧毒造成的伤害依然严重,整条手臂仍肿胀不堪。
\"娘娘,陛下情况如何?\"凌云低声问道,眼中布满血丝,战袍上还沾着昨夜激战留下的血迹。
沈清辞轻轻摇头,用银针探了探萧景琰的脉搏:\"毒性暂时控制住了,但宇文玥这毒甚是诡异,需要连续用药七日才能彻底清除。\"她说着,将一枚特制的解毒丸化入水中,小心地喂萧景琰服下。
她望向窗外渐亮的天色,眉宇间笼罩着深深的忧虑:\"允翊那边可有消息?\"
凌云面色凝重:\"臣已派了三队人马在城中搜查,但宇文玥极其狡猾,沿途布下了多处疑阵。岩生带着雪岩族的勇士们正在协助追查,但目前还没有确切消息。\"
就在这时,殿外传来急促的脚步声。一名满身尘土的侍卫跪在殿外,声音嘶哑地禀报:\"娘娘,边关八百里加急军报!\"
沈清辞与凌云对视一眼,都看到了对方眼中的不安。她整理了一下衣冠,端坐在萧景琰榻前的椅子上:\"传。\"
一名风尘仆仆的将领快步走进殿内,单膝跪地,铠甲上还带着干涸的血迹:\"启禀娘娘,北狄十万大军突袭边关,连破三城!镇北将军请求朝廷速派援军!\"
沈清辞猛地站起身,衣袖带倒了桌上的茶盏:\"什么?北狄又犯边,为何偏偏选在此时?\"
将领呈上军报,纸张边缘已经破损:\"据探子回报,北狄军中似乎有中原人出谋划策。而且...他们使用的攻城器械,与军中所用颇为相似。镇北将军怀疑,朝中有人泄露了军械图纸。\"
凌云立即警觉:\"娘娘,此事恐怕不简单。北狄此次进犯的时机太过巧合,臣怀疑...\"
\"怀疑与宇文玥有关?\"沈清辞接过话头,面色凝重地展开军报,\"本宫也是这么想。陛下重伤,太子失踪,边关告急,这一切都太过巧合了。\"
她沉吟片刻,对将领道:\"你先下去休息,太医会为你诊治伤势。援军之事,待陛下醒后自有决断。\"
待将领退下,沈清辞立即对凌云道:\"立即传兵部尚书李崇明、户部尚书赵文渊入宫议事。另外,让岩生尽快来见本宫。\"
半个时辰后,众人在偏殿齐聚。李崇明看完军报,脸色大变,花白的胡须微微颤抖:\"北狄此次来势汹汹,若不及早应对,只怕边关危矣!镇北将军手中只有三万守军,如何抵挡十万铁骑?\"
赵文渊却面露难色,擦拭着额角的冷汗:\"国库如今空虚,去年江南水患,今年北方大旱,若要调拨大军粮草,恐怕...恐怕难以维持三个月之久。\"
沈清辞指尖轻叩桌面,\"边关告急,难道要坐视不理吗?若是让北狄长驱直入,届时大靖危已。\"
就在这时,岩生快步走进殿内。年轻的雪岩族少年虽然面带疲惫,兽皮战衣上沾满尘土,但眼神依旧锐利如鹰。\"娘娘,我在追踪宇文玥时发现了一些线索。\"
\"讲。\"沈清辞示意他继续说下去。
\"宇文玥似乎与北狄有所勾结。\"岩生语出惊人,从怀中取出一枚造型奇特的令牌,\"我发现了北狄使者与明月阁往来的证据。而且,在墨家祠堂的地下密道中,找到了这个。\"
令牌由玄铁打造,正面刻着北狄文字,反面则是明月阁的标志——一轮弯月环绕着古镜。李崇明接过令牌仔细端详,倒吸一口凉气:\"难怪北狄会选择此时进犯!原来是有内应!这令牌是北狄王庭的信物,只有大汗的亲信才能持有。\"
沈清辞握紧拳头,指甲深深陷入掌心:\"宇文玥这是要借北狄之力,搅乱朝局,好让他有机可乘。\"
她站起身,环视众人,声音坚定:\"陛下重伤未愈,太子下落不明,但国难当头,我们绝不能自乱阵脚。李尚书,你立即调集京畿驻军,准备驰援边关。赵尚书,粮草之事本宫自有安排。\"
她又转向岩生:\"岩生,追查太子下落的重任就交给你了。务必小心,宇文玥诡计多端,恐怕还有后手。\"
众人领命而去后,沈清辞独自站在殿中,望着窗外阴沉的天空。这时,一名宫女悄悄走近,低声道:\"娘娘,太皇太后请您过去一趟。\"
沈清辞心中一动。太皇太后向来不问政事,此时突然相邀,必有缘由。
慈宁宫内,太皇太后正坐在窗前品茶。见沈清辞到来,她微微一笑,示意宫女看座:\"宸贵妃来了,坐。听说昨夜墨家祠堂很是热闹?\"
\"不知太皇太后召见,所为何事?\"沈清辞恭敬地问,注意到太皇太后今日特意穿了一身绛紫色宫装,发髻梳得一丝不苟。
太皇太后放下茶盏,目光深邃:\"哀家听说边关告急,陛下又重伤在身,朝中现在想必乱作一团吧?\"
沈清辞谨慎地回答:\"陛下洪福齐天,不日便可康复。边关之事,臣妾已与诸位大臣商议对策。\"
\"你做得很好。\"太皇太后点点头,忽然话锋一转,\"不过,你可知道为何北狄会选择此时进犯?\"
沈清辞心中警觉:\"太皇太后知道原因?\"
太皇太后从袖中取出一封密信,信纸已经泛黄:\"这是今早有人暗中送到哀家这里的。你看看吧。\"
沈清辞展开密信,越看越是心惊。信中详细记载了宇文玥与北狄往来的经过,更令人震惊的是,信中暗示朝中还有宇文玥的同党,且地位不低。
\"这封信...\"沈清辞迟疑地问,\"太皇太后可知是何人所送?\"
\"送信之人未曾露面。\"太皇太后意味深长地说,\"但能把这等密信送到哀家这里,说明送信之人对宫中极为熟悉。而且...\"她顿了顿,\"信上的徽记,哀家记得是先帝在位时,是某些世家专用的暗号。\"
沈清辞仔细察看信纸角落,果然发现一个极不起眼的莲花印记。她忽然想起,在楚家老宅的一些旧物上,似乎也见过类似的标记。
回到寝宫,沈清辞立即召来凌云,将密信之事告知。
\"娘娘认为送信者是谁?\"凌云问,眉头紧锁。
沈清辞摇头:\"本宫也不确定。但此人既然能获知如此机密,又在暗中相助,想必不是敌人。\"
她沉思片刻,忽然道:\"你去查查,最近朝中大臣可有异常举动。特别是...与北狄有过往来的人。\"
凌云领命而去后,沈清辞走到萧景琰榻前,轻声道:\"陛下,您一定要快点好起来。现在朝中内外交困,臣妾...真的很需要您。\"
似是听到了她的呼唤,萧景琰的手指微微动了一下。
就在这时,殿外突然传来喧哗声。沈清辞走出殿外,只见岩生押着一个人快步走来。那人衣衫褴褛,脸上带着伤痕,但依稀可以认出是太常寺少卿周文礼。
\"娘娘,我抓到了一个奸细!\"岩生将那人推倒在地,\"他在城南的永宁观附近鬼鬼祟祟,见到我们就跑。\"
沈清辞定睛一看,不禁愕然:\"周文礼?你为何会在那里?\"
此时的周文礼面色惶恐,跪地求饶:\"宸贵妃娘娘饶命!臣...臣也是被逼无奈啊!宇文玥以臣家人的性命相要挟,臣不得不从...\"
沈清辞冷冷地看着他:\"说,宇文玥和北狄到底在谋划什么?太子现在何处?\"
周文礼颤抖着说:\"宇文玥与北狄大汗达成了协议,北狄助他夺位,他登基后割让边关三州给北狄。太子...太子被他藏在城南的一处秘密据点。\"
\"具体位置?\"沈清辞追问。
\"在...在城南的永宁观地下密室。\"周文礼突然抓住沈清辞的衣角,\"娘娘,臣还知道一个秘密。朝中...朝中还有宇文玥的人,而且地位不低!\"
沈清辞与岩生对视一眼,都看到了彼此眼中的震惊。
\"是谁?\"
周文礼正要开口,突然一支冷箭破空而来,精准地射穿了他的咽喉。他瞪大眼睛,喉间发出咯咯的声响,最终瘫软在地。
\"有刺客!\"岩生大喝一声,立即护在沈清辞身前。
只见数道黑影从宫墙上一闪而过,侍卫们立即追击,却只在墙头找到一枚淬毒的飞镖。
沈清辞蹲下身,看着周文礼渐渐失去生机的双眼,心中涌起一股寒意。对方竟然能在皇宫内杀人灭口,可见其势力之大。
这时,凌云匆匆赶来,见状大惊:\"娘娘,您没事吧?\"
沈清辞站起身,面色冷峻:\"看来,我们身边确实藏着一条毒蛇。\"
她沉吟片刻,对岩生道:\"你带一队精锐,悄悄前往永宁观查探。记住,不要打草惊蛇。\"
又对凌云道:\"加强宫中戒备,特别是陛下这里。另外,查查最近有哪些人出入过慈宁宫。\"
夜幕降临时,沈清辞正在查阅边关地图,思考退敌之策,忽然听到萧景琰微弱的声音:\"清...辞...\"
她急忙走到榻前:\"陛下,您醒了!\"
萧景琰艰难地睁开眼,声音沙哑:\"朕...睡了多久?\"
\"整整一日。\"沈清辞握住他的手,感觉到他掌心的温度正在回升,\"陛下感觉如何?\"
萧景琰尝试起身,却因虚弱而倒下:\"边关...边关情况如何?\"
沈清辞将情况简要说明,萧景琰听后神色凝重:\"北狄...宇文玥...这是要置大靖于死地啊!\"
他强撑着坐起:\"传朕旨意,命镇西将军即刻率五万精兵驰援边关。另外...让李崇明来见朕。\"
\"陛下,您的身体...\"沈清辞担忧地看着他苍白的脸色。
\"无妨。\"萧景琰坚定地说,\"国难当头,朕不能倒下。\"
就在这时,岩生匆匆归来,面色凝重:\"陛下,娘娘,永宁观那边出事了。\"
\"怎么回事?\"
\"我们赶到时,永宁观已经起火。虽然救出了太子,但...\"岩生欲言又止。
\"但是什么?\"萧景琰急问。
\"太子殿下中了另一种奇毒,昏迷不醒。而且...我们在现场发现了这个。\"岩生取出一块玉佩,上面刻着一个\"赵\"字。
沈清辞接过玉佩,脸色骤变:\"这是...赵尚书的贴身玉佩!\"
殿内顿时一片寂静。赵文渊身为户部尚书,若是他与宇文玥勾结...
萧景琰沉声道:\"传赵文渊。\"
然而,前去传旨的侍卫很快回报:\"陛下,赵尚书府上人去楼空,只找到这封密信。\"
沈清辞展开密信,只见上面写着:\"计划有变,速离京城。北狄大军三日后将抵达潼关。\"
萧景琰猛地咳嗽起来,鲜血从嘴角渗出:\"好一个赵文渊!传朕旨意,全国通缉赵文渊,生死不论!\"
沈清辞急忙为他擦拭血迹,心中却升起更大的疑虑:赵文渊为何要帮助宇文玥?这背后是否还有更大的阴谋?
深夜,沈清辞独自在灯下研究从永宁观带回的证物。除了赵文渊的玉佩,还有半张烧焦的地图,上面标注着北狄大军的行进路线。更令人不安的是,她在一本账册中发现了太皇太后提到过的莲花印记。
\"娘娘。\"岩生悄无声息地来到她身边,\"雪岩族的探子回报,在北狄军中发现了前朝墨家的徽记。\"
沈清辞轻轻点头,目光坚定:\"看来,这场风暴比我们想象的还要猛烈。\"
她望向北方隐约的火光,知道更大的危机正在逼近。而朝中隐藏的叛徒,就像一颗毒瘤,必须在局势恶化前将其铲除。
岩生低声道:\"娘娘,需要我派人去查太皇太后提到的那几个世家吗?\"
沈清辞沉思片刻,摇了摇头:\"暂时不要打草惊蛇。现在最重要的是找到解药,救醒允翊。也许...他能告诉我们更多真相。\"
她走到窗前,望着满天繁星,心中升起一个念头:也许该去拜访一下那位深居简出的太皇太后了。这位看似不问世事的老妇人,似乎知道得远比她表现出来的要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