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清晨,东宫寝殿内弥漫着一股淡淡的药香。萧允翊服下解药后,情况稳定了许多,此刻仍在沉睡。沈清辞守在一旁,手中捧着那本泛黄的《楚门医案》,就着窗边透进的晨光,一页页仔细翻阅。
萧景琰下朝后便匆匆赶来,见沈清辞专注的模样,轻声问道:“可有什么发现?”
沈清辞抬头,眼下带着淡淡的青黑,显然一夜未眠。她指着医案中的一页道:“陛下请看这里。”
萧景琰凑近细看,只见那一页记载的是一种名为“镜花水月”的罕见病症,患者会出现幻觉,分不清现实与虚幻。而在病症描述旁,用极小的字迹标注着一行注释:
“镜中观花,花非花;水中望月,月非月。虚实相生,真伪难辨。若遇此症,可往明月阁寻解。”
“明月阁?”萧景琰皱眉,“这是何处?”
“京城最大的古董商号。”沈清辞解释道,“我昨夜翻遍医案,发现先祖曾多次提及此地。更奇怪的是...”她翻到另一页,指着一幅插图,“陛下可认得这个图案?”
插图上绘着一面古镜,镜框上雕刻着精美的月牙纹路,与青黛死前所说的“镜中月”不谋而合。
萧景琰神色凝重:“你的意思是...”
“镜中人、镜中月、明月阁...这一切绝非巧合。”沈清辞合上医案,目光坚定,“陛下,我想亲自去明月阁查探。”
“不可!”萧景琰断然拒绝,“墨家余孽虎视眈眈,你此时出宫太过危险。”
“正因如此,才更要尽快查明真相。”沈清辞坚持道,“三日后便是与镜中人约定的日子,若我们对此一无所知,只怕会陷入被动。”
两人正争执间,凌云匆匆入内禀报:“陛下,臣已查明,明月阁确是京城最大的古董商号,开业已有三十年,阁主姓墨,人称墨老先生。”
“墨?”萧景琰与沈清辞对视一眼,都看到了彼此眼中的惊诧。
“是,据说这位墨老先生深居简出,极少见客。但明月阁在古董行当声望极高,连朝中不少大臣都是那里的常客。”凌云继续禀报,“更有意思的是,臣查到康王生前,也曾多次光顾明月阁。”
萧景琰眼神一凛:“康王?”
“是,据康王府的下人说,康王收藏的不少古玩珍品,都是从明月阁购得。”
沈清辞忽然想起一事:“陛下可还记得,我们在楚家老宅密室中发现的那些前朝文物?”
萧景琰顿时明白她的意思:“你是说,明月阁可能与那些文物有关?”
“不止如此。”沈清辞从医箱中取出母亲留给她的那面古镜,“陛下请看,这镜子的做工和纹路,与明月阁出售的古董极为相似。我怀疑...这面镜子本就出自明月阁。”
萧景琰接过古镜,仔细端详。镜面已经有些模糊,但镜框上的月牙纹路依然清晰可见,与医案中的插图如出一辙。
“凌云,备驾!”萧景琰忽然下令,“朕要亲自去会会这位墨老先生。”
沈清辞急忙道:“陛下万金之躯,怎能亲自涉险?不如让臣妾...”
“正因是龙潭虎穴,朕才更要亲自前往。”萧景琰打断她,“若明月阁真与墨家余孽有关,朕倒要看看,他们究竟在玩什么把戏!”
他转向凌云:“安排一下,朕与宸贵妃要微服出宫。”
一个时辰后,一辆看似普通的马车停在京城最繁华的朱雀大街上。萧景琰与沈清辞身着常服,在凌云的护卫下,走向那座气派的“明月阁”。
阁内陈设典雅,四处陈列着各式古玩玉器,墙上挂着名家字画,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檀香。一个身着青衫的伙计迎上前来,笑容可掬:“几位客官想看些什么?本店新到了一批前朝瓷器,都是难得一见的珍品。”
萧景琰环视四周,淡淡道:“我们想见墨老先生。”
伙计笑容不变:“抱歉,阁主今日不见客。”
沈清辞上前一步,取出那面古镜:“请告诉墨老先生,故人之女求见。”
伙计看到古镜,眼中闪过一丝异色,但很快恢复如常:“请稍等,容小的通报。”
待伙计离去,沈清辞低声道:“他看到镜子时的反应不一般。”
萧景琰微微颔首,目光锐利地扫视着阁内的每一个角落。这里看似寻常,但他能感觉到暗处有数道目光正在注视着他们。
不多时,伙计返回,躬身道:“阁主请二位内室一叙。”
内室布置得极为雅致,墙上挂着一幅巨大的水墨画,画的是月下竹林,意境清幽。一位白发老者坐在茶案前,正在沏茶。他看上去年过花甲,但眼神清明,气度不凡。
“老朽墨文远,不知二位贵客光临,有失远迎。”老者的声音温和,却带着一种难以言喻的威严。
萧景琰与沈清辞在他对面坐下,凌云则守在门外。
“墨老先生,晚辈沈清辞,家母楚氏。”沈清辞开门见山,“今日冒昧来访,是想请教老先生,可认得这面镜子?”
她将古镜放在茶案上。墨文远看到镜子,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神色,但很快便恢复平静。
“楚家的后人...”他轻叹一声,“老朽与你母亲,曾有一面之缘。”
沈清辞心中一震:“老先生认识家母?”
“三十年前,你母亲曾来明月阁求医。”墨文远缓缓道,“那时她身中奇毒,性命垂危。是老朽用墨家秘术,为她暂时压制了毒性。”
萧景琰眼神微动:“墨老先生会医术?”
“墨家世代行医,只是鲜为人知。”墨文远淡淡道,“倒是楚姑娘,你与你母亲,长得真像。”
沈清辞急切地问:“那老先生可知,家母所中何毒?与这面镜子又有什么关系?”
墨文远没有直接回答,而是反问道:“你们今日前来,应该不只是为了这面镜子吧?”
萧景琰接口道:“朕...真想知道,明月阁与墨家余孽,是什么关系?”
墨文远听到“墨家余孽”四字,眼中闪过一丝不悦,但很快又恢复了平静:“明月阁就是明月阁,与什么余孽都没有关系。老朽只是个做古董生意的商人。”
“那康王呢?”萧景琰逼问,“朕听说,康王生前是明月阁的常客。”
墨文远神色不变:“开门做生意,来者都是客。康王爷喜好收藏古玩,常来光顾,有何奇怪?”
沈清辞见气氛紧张,柔声道:“墨老先生,我们并无恶意。只是近日宫中发生了一些事情,都与‘镜中月’有关。晚辈在先祖医案中看到,若遇疑难,可来明月阁求助。还请老先生指点迷津。”
墨文远凝视她片刻,忽然道:“楚姑娘,你可知道这面镜子的来历?”
沈清辞摇头:“家母临终前交给我的,只说是重要之物,务必妥善保管。”
“这面镜子,名为‘月影镜’,是墨家祖传之宝。”墨文远语出惊人,“三十年前,你母亲为解楚家之危,特来明月阁借镜。谁知这一借,就是永诀。”
萧景琰与沈清辞都愣住了。
“墨家祖传之宝?”沈清辞难以置信,“可家母从未提起...”
“因为她答应过,要保守这个秘密。”墨文远长叹一声,“可惜,她最终还是没能逃脱那场劫难。”
萧景琰敏锐地捕捉到他话中的关键:“墨老先生知道楚家灭门的真相?”
墨文远沉默良久,才缓缓道:“有些真相,知道得越少越好。老朽只能告诉你们,楚家之事,远比你们想象的要复杂。”
他起身走到墙边,在那幅月下竹林的水墨画上轻轻一按,画轴缓缓卷起,露出后面的一间密室。
“二位请随我来。”
密室内陈列着各种古籍和文物,最引人注目的是一面巨大的铜镜,镜面上刻着复杂的星图。
“这是...”沈清辞被铜镜吸引,不自觉地走上前去。
“墨家的传世之宝——星月镜。”墨文远道,“与你的月影镜本是一对。”
萧景琰警惕地看着四周:“老先生这是何意?”
墨文远不答,反而问道:“你们可知道,镜中人为何要找你们三日后在墨家祠堂见面?”
沈清辞心中一动:“老先生知道镜中人?”
“一个不该活着的人。”墨文远语气忽然转冷,“他的存在,本身就是个错误。”
萧景琰皱眉:“什么意思?”
墨文远走到星月镜前,手指轻轻划过镜面:“有些事,老朽不便多说。但可以告诉你们的是,三日后之约,是个陷阱。”
“陷阱?”沈清辞惊讶。
“墨家祠堂早已不是从前的墨家祠堂了。”墨文远转过身,神色严肃,“那里现在是一个修罗场,等着你们自投罗网。”
萧景琰眼神锐利:“老先生为何要告诉我们这些?”
“因为...”墨文远的目光落在沈清辞身上,“楚姑娘的母亲,于墨家有恩。老朽不能眼看着她的女儿去送死。”
他从怀中取出一枚玉佩,递给沈清辞:“拿着这个,必要时可保你们一命。”
沈清辞接过玉佩,只见上面刻着一个“墨”字,玉质温润,显然是件古物。
“三日后,你们若是非去不可...”墨文远顿了顿,“切记,莫要相信任何人,包括...镜中人。”
萧景琰还要再问,密室外突然传来凌云的警示声:“陛下,有人来了!”
墨文远神色一凛,迅速将密室关闭,画轴重新落下:“你们该走了。记住老朽的话,三日后万事小心。”
离开明月阁时,沈清辞心中充满了疑问。她握着那枚玉佩,感觉其中似乎隐藏着更多的秘密。
马车缓缓驶离朱雀大街,萧景琰沉思片刻,忽然道:“清辞,你觉得墨文远的话,有几分可信?”
沈清辞摇头:“我不知道。但他认识家母这一点,应该不假。而且...”她摩挲着手中的玉佩,“他若真有恶意,大可不必提醒我们。”
萧景琰点头:“无论如何,三日后之约,我们必须做好万全准备。”
回到宫中,沈清辞立刻开始研究那枚玉佩。她发现玉佩在灯光下会显现出细密的纹路,似乎是一种古老的地图。
“陛下您看,”她指着玉佩上的纹路,“这似乎标示着一条密道。”
萧景琰凑近细看,果然发现那些纹路组成了一个建筑的平面图,其中一条红线蜿蜒曲折,似乎是一条隐秘的通道。
“这会不会是墨家祠堂的地图?”沈清辞猜测。
萧景琰眼神一亮:“很有可能!若真如此,我们或许可以避开陷阱,直捣黄龙。”
就在两人研究玉佩时,一名宫女送来茶点。沈清辞无意中瞥见那宫女的腕上戴着一串月牙形的手链,与明月阁中见过的纹饰极为相似。
待宫女退下后,沈清辞低声道:“陛下,方才那个宫女...”
萧景琰会意,微微颔首:“朕也注意到了。看来,墨家的眼线,渗透到宫中各处了。”
夜幕降临,沈清辞独自在灯下研究《楚门医案》和那面月影镜。她发现,当月光透过窗棂照在镜面上时,镜中会显现出一些奇特的符号。
她连忙取来纸笔,将那些符号一一描摹下来。经过比对,她震惊地发现,这些符号与玉佩上的纹路竟然能够对应!
“原来如此...”她喃喃自语,“月影镜和玉佩必须配合使用,才能显现完整的地图。”
就在这时,窗外忽然传来一声轻响。沈清辞警觉地收起镜子和玉佩,悄声走到窗边。
月光下,一个熟悉的身影站在院中,正是日间在明月阁见过的那个伙计。他朝沈清辞微微颔首,随即递上一封信,便迅速消失在夜色中。
沈清辞拆开信,只见上面只有一行小字:
“明月有时,镜花无影。三日后,小心月下之人。”
她握着信纸,心中涌起一股不祥的预感。明月阁的警告、镜中人的邀约、宫中的眼线...这一切似乎都在预示着,三日后将有一场巨大的风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