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软桃第一次让林阿妹独立打理桃记总店时,心里还有点忐忑。她提前跟阿妹交代了注意事项:“食材一定要新鲜,客人有疑问要耐心解释,要是遇到解决不了的问题,随时派人去王府找我。”
阿妹用力点头,眼里满是坚定:“姑娘放心,我肯定会把总店打理好,不辜负你的信任。”
软桃每月只去总店巡查两次,其他时间都交给阿妹和赵小莲 —— 阿妹负责食材和药膳制作,小莲负责账目和客人接待。刚开始,两人还有点手忙脚乱,比如小莲算账时偶尔会出错,阿妹处理春笋时会忘了焯水,软桃每次来巡查,都会耐心教她们,从不责怪,还说 “谁刚开始做都会出错,改了就好”。
半个月后的一天,软桃正在王府的药膳房煮汤,突然接到总店的消息 —— 有客人投诉 “春笋虾饺味淡,不如以前好吃”。春杏在旁边说 “姑娘,要不要我陪你去看看?阿妹肯定慌了”。
软桃却摇摇头,说 “让阿妹自己处理,她能行”。
傍晚的时候,阿妹亲自来王府,手里拿着一个竹篮,里面装着新鲜的春笋和做好的虾饺。她低着头,小声说 “姑娘,今天的虾饺确实味淡了,是我没注意,春笋焯水时间太长,把鲜味焯没了”。
软桃没有责怪她,反而让她坐下,一起尝虾饺:“你看,春笋焯水太久,不仅鲜味没了,还会发涩,下次焯水的时候,水开后放春笋,煮两分钟就捞出来,这样既能去涩,又能保留鲜味。”
阿妹认真地记着,还拿出纸笔写下来:“姑娘,我已经跟客人道歉了,还送了他一碗莲子百合羹,客人也原谅我了。我还把今天的问题记下来,以后每天都要检查食材处理的步骤,不能再出错了。”
软桃看着她认真的样子,笑着说 “你做得很好,知道哪里错了,还知道怎么补救,这比什么都重要。以后遇到问题,不用慌,先找原因,再想办法解决,你已经能独当一面了”。
她还让阿妹把 “春笋焯水技巧” 补充到《江南药膳集》的空白页里,说 “这是你总结的经验,应该写进去,让更多人知道”。
阿妹惊喜地说 “真的可以吗?这是我第一次写进书里”。
“当然可以,” 软桃点点头,“这本书不仅是我和娘的,也是你们的,以后你们有新的经验,都可以加进去,让它越来越完善。”
从那以后,阿妹和小莲越来越熟练。小莲把账目记得清清楚楚,还能提前预判食材需求,比如 “下周天气冷,当归羊肉汤肯定卖得多,要多备点羊肉”;阿妹则在药膳制作上越来越有心得,她还创新了 “荠菜鸡蛋羹”,适合老人和小孩吃,推出后很受欢迎,软桃还把这个方子加进了《江南药膳集》,署上了阿妹的名字。
有次软桃去总店巡查,看到阿妹正在教新收的学徒辨食材,她拿着春笋,跟学徒说 “选春笋要选尖部发紫的,这样的才嫩,底部要是太粗,就老了,不好吃”,动作和语气,像极了当初的软桃。
萧璟渊陪软桃一起去的,站在旁边笑着说 “你看,你的徒弟都能教别人了,你可以放心把桃记交给他们了”。
软桃看着店里忙碌的徒弟们,看着满座的客人,心里满是欣慰。她想起刚收徒时,阿妹腼腆得不敢说话,小莲连刀都握不好,现在她们都能独当一面,撑起桃记的生意。
收摊后,软桃请徒弟们在小馆吃饭,煮了满满一桌药膳。她举起茶杯,笑着说 “谢谢你们帮我打理桃记,你们不仅传承了娘的手艺,还让它有了新的样子,以后桃记还要靠你们,把江南的味道传得更远”。
阿妹和小莲都红了眼眶,齐声说 “我们会的,姑娘”。
萧璟渊看着这一幕,轻声对软桃说 “你不仅把药膳手艺传下去了,还教会了她们用心做事、用心待人,这才是最珍贵的”。
软桃点点头,看着满桌的笑脸,心里满是成就感 —— 她知道,桃记的薪火,不仅没有断,还会越来越旺,而这,就是对母亲最好的告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