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的春天,田野里满是生机。清晨的露水沾在青草上,亮晶晶的,像撒了把碎钻。苏软桃提着竹篮,跟着张阿婆往田间走,萧璟渊跟在后面,手里拿着把小铲子,好奇地看着路边的野菜。
“阿婆,春笋是不是就在前面的竹林里?” 苏软桃指着不远处的一片竹林,眼里满是期待。她小时候常跟母亲来这里挖春笋,刚冒头的春笋最嫩,剥了壳就能炒着吃。
“是啊,这几天刚冒头,最鲜了。” 阿婆笑着说,走进竹林,弯腰拨开草叶,指着一棵冒尖的春笋,“你看,这个就好,壳上没黄斑,里面的肉肯定嫩。”
苏软桃拿起小铲子,小心翼翼地挖着春笋,动作熟练,很快就挖了一棵。萧璟渊学着她的样子,找了棵春笋,却不小心把铲子插深了,春笋断在土里,他有点不好意思地挠挠头:“看来我还是没学会。”
“慢慢来,不难的。” 苏软桃笑着走过去,手把手教他:“铲子要斜着插,贴着春笋的根,轻轻一撬就出来了。” 萧璟渊跟着学,果然挖了一棵完整的春笋,他举着春笋,像个孩子一样开心:“你看,我挖到了!”
阿婆在旁边看着,笑着说:“萧公子学得快,以后常来,就能跟软桃一样熟练了。”
挖完春笋,三人又去田埂上挖荠菜。荠菜绿油油的,叶子上带着白色的绒毛,阿婆教他们分辨:“这个叶子是锯齿状的,根是白的,要是叶子光滑的,就是杂草,不能吃。”
萧璟渊蹲在地上,认真地找着荠菜,偶尔把不确定的拿给软桃看:“这个是不是?” 软桃笑着点头,帮他放进竹篮里。阳光暖洋洋的,风里带着泥土的清香,三人说说笑笑,很快就挖满了一篮。
回到阿婆家,苏软桃开始准备药膳。她把春笋剥壳,切成小块,用开水焯去涩味,然后放进砂锅里,加入羊肉、当归,小火慢炖;荠菜洗干净,切碎,和豆腐一起煮羹,还加了点虾皮提鲜。
萧璟渊在旁边帮忙,帮她烧火、剥蒜,动作虽然不如她熟练,却很认真。阿婆坐在院里的竹椅上,看着两人忙碌的身影,嘴角忍不住上扬,偶尔还指点两句:“羊肉要多炖会儿,才软烂。”
傍晚的时候,药膳做好了,满院都是香味。阿婆邀请了邻里来吃饭,王婶、卖豆腐的李叔,还有以前常来小馆的张大爷,都来了。大家围坐在院里的桌子旁,喝着当归羊肉汤,吃着荠菜豆腐羹,赞不绝口。
“软桃的手艺还是这么好,跟你娘当年一样!” 张大爷喝了口汤,笑着说,“以前你娘做的当归羊肉汤,我每周都来喝,现在喝你的,还是那个味道。”
“是啊,这荠菜豆腐羹也鲜,比我家老婆子做的好吃!” 李叔笑着说,还想再盛一碗。
萧璟渊陪大家聊天,听他们讲软桃小时候的趣事,比如软桃第一次煮汤,把盐放多了,大家还是笑着喝完;比如软桃帮母亲送外卖,摔了一跤,汤洒了,却坚持要重新做一碗送去。他听得认真,偶尔还问两句:“软桃小时候这么勇敢?”
软桃耳尖一红,赶紧给他夹了块羊肉:“快吃,别听他们说。”
大家都笑了起来,院里的气氛格外热闹。夜色渐浓,阿婆点了盏煤油灯,灯光暖黄,映着大家的笑脸。苏软桃看着眼前的景象,心里满是温暖 —— 这就是她的家乡,有熟悉的乡邻,有温暖的烟火气,还有她爱的人陪在身边,这样的日子,就是她最想要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