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过后,桃记小馆的名气像长了翅膀,不仅传遍了京城,还传到了周边的城镇。每天一开门,就有客人在门口排队,有朱雀街的街坊,有京城的官员家眷,还有从通州、大兴特意赶来的外地客人,小馆里总是坐得满满当当,连门口都摆了临时的小桌。
这天早上,苏软桃刚开门,就看到之前来治失眠的王阿婆,带着一群老街坊走过来,手里还提着篮子,里面装着自家种的蔬菜。“软桃姑娘,我们又来啦!” 王阿婆笑着说,“我跟街坊们说你家的莲子百合羹治失眠,他们都想来尝尝,我就带他们过来了。”
“阿婆,快请进!” 苏软桃赶紧迎上去,让春杏给大家倒茶,“谢谢阿婆帮我宣传,还带这么多蔬菜来。”
“谢什么!你家的药膳好,我们才愿意来,还愿意帮你宣传!” 王阿婆笑着说,喝了口茶,“我现在每天都能睡整觉,比吃太医院的药还管用,你就是我们的‘活菩萨’!”
老街坊们纷纷附和:“是啊软桃姑娘,我们早就想来尝尝了,就是之前怕人多,今天阿婆带我们来,终于能吃到了!”“我家老头子有老寒腿,听说你家的当归羊肉汤能驱寒,我特意带他来尝尝!”
苏软桃笑着说:“大家放心,今天肯定让大家都吃到,不够的话,我再煮,保证让大家满意。”
正忙着,门口又传来熟悉的声音:“软桃姑娘,我们来啦!” 苏软桃抬头一看,是之前被汤洒到的客人,带着几个朋友走进来,手里还提着个布包,里面是自家做的点心。
“李大哥,您怎么来了?” 苏软桃惊讶地说。
“我跟朋友说你家的药膳好吃,还说你人好,他们都想来尝尝,我就带他们来了。” 李大哥笑着说,把布包递给苏软桃,“这是我家娘子做的点心,给你尝尝,谢谢你上次不怪我家小子莽撞。”
“李大哥太客气了,快请坐,我这就给你们盛汤。” 苏软桃笑着说,心里满是感动 —— 之前的误会化解后,李大哥不仅不记恨,还带朋友来捧场,这份心意让她觉得很温暖。
中午的时候,有两个穿着布衫的年轻人走进来,手里拿着包袱,看起来像是赶路来的。“请问,这里是桃记小馆吗?” 其中一个年轻人问,语气带着点期待。
“是啊,请问两位想吃点什么?” 苏软桃笑着说。
“我们是从通州来的,听京城的朋友说你家的江南腌笃鲜特别好吃,特意赶过来尝尝。” 年轻人笑着说,“我们坐了两个时辰的车,就是为了这口江南味,可别让我们失望啊!”
“放心吧,肯定让你们满意!” 苏软桃赶紧去厨房,给他们盛了江南腌笃鲜,还送了块桂花酥,“这是我们的招牌点心,你们尝尝,免费的。”
年轻人尝了口腌笃鲜,眼睛一下子亮了:“好吃!太好吃了!跟我在江南吃的味道一模一样,鲜得很!这趟没白来!”
看着客人吃得开心,苏软桃心里满是成就感。她知道,小馆的名气能这么大,不是靠宣传,是靠客人的口碑 —— 客人觉得药膳好,人也好,才愿意带朋友来,愿意帮她宣传,这份口碑,比任何招牌都管用。
萧璟渊下朝来小馆时,看到里面满是客人,苏软桃忙得脚不沾地,赶紧走过去帮忙。他熟门熟路地给客人引座,帮春杏端汤,还帮苏软桃收碗筷,动作麻利,一点也不像平时威严的摄政王。
“阿渊,你来了,快歇会儿,我自己能忙过来。” 苏软桃笑着说,递给他一杯热茶。
“没事,我帮你,人这么多,你一个人忙不过来。” 萧璟渊接过茶,喝了一口,“你看,连外地客人都来捧场,你的药膳真是越来越有名了。”
“都是客人抬爱,还有你的支持。” 苏软桃笑着说,眼里满是笑意。
有客人认出萧璟渊,小声议论:“那不是摄政王吗?竟然在这儿帮苏姑娘干活,看来苏姑娘跟摄政王的关系不一般啊!”“苏姑娘人好,药膳好,摄政王喜欢她也是应该的,他们真是天造地设的一对!”
萧璟渊听到,只是笑着,没有解释 —— 他不在乎别人怎么说,他只在乎能帮苏软桃多分担一点,能陪在她身边,看着她开心。
傍晚的时候,客人渐渐走光了。苏软桃坐在桌前,看着满满一木盆的铜板,笑着说:“阿渊,今天又赚了很多钱,够我们下次回江南的路费了!”
“好啊,等过段时间,我陪你回江南,看看你家的小馆,看看张阿婆。” 萧璟渊坐在她身边,帮她揉着发酸的手腕,“今天累坏了吧?我让厨房做了你爱吃的江南汤圆,一会儿就送来。”
苏软桃靠在他肩上,心里满是幸福感。她知道,小馆的成功,不是她一个人的功劳,是客人的口碑,是街坊的支持,是萧璟渊的陪伴,是所有人的善意,才让她的小馆越来越好,让她的梦想越来越近。
她看着墙上太后赏的 “江南味” 锦缎,看着发髻上萧璟渊送的桃花钗,心里暗暗想:以后,她要研发更多好吃的药膳,让更多人知道江南的味道,知道桃记小馆的温暖;她要和萧璟渊一起,守着这小馆,守着这份幸福,过好每一个平凡又温暖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