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营业前一天,苏软桃起得比鸡还早。天刚蒙蒙亮,她就钻进铺面的小厨房,开始准备试吃的点心和药膳 —— 要让春杏、李三先尝尝,要是有不合适的地方,还能及时调整。
灶台上的砂锅冒着热气,当归羊肉汤在里面咕嘟咕嘟地炖着,香气飘得满铺面都是。苏软桃站在灶台前,手里拿着木勺,时不时搅拌一下,眼神专注 —— 这是她在京城的第一次试营业,容不得半点马虎。
“姑娘,我来帮你烧火!” 春杏端着柴火走进来,看到苏软桃盯着砂锅发呆,笑着说,“您别太紧张了,您的手艺这么好,肯定能让大家满意的。”
“我不是紧张,就是想做到最好。” 苏软桃摇摇头,拿起面团开始做桂花酥,“这是我娘的招牌点心,我想让京城的人也尝尝江南的味道。”
面团揉得软硬适中,擀成薄皮,抹上桂花糖馅,卷起来切成小块,放进烤盘里。烤箱是萧璟渊特意让人送来的,江南样式的陶土烤箱,烤出来的点心带着股炭火香,比京城的铁器烤箱更合苏软桃的心意。
不一会儿,桂花酥的香味就飘了出来,金黄金黄的,上面还撒了层芝麻,看起来就好吃。苏软桃刚把桂花酥端出来,就听到院门外传来李三的声音:“软桃姑娘,我来帮你收拾铺面了!”
李三扛着扫帚走进来,看到桌上的桂花酥,眼睛一下子亮了:“姑娘,这是您做的点心吧?闻着真香,我能尝尝吗?”
“当然可以,刚烤好的,热乎着呢。” 苏软桃递给他一块,“你帮我尝尝,要是太甜或者太淡,跟我说。”
李三接过桂花酥,咬了一口,甜而不腻,带着浓郁的桂花香,还有股炭火的焦香,比他在京郊吃的任何点心都好吃。他眼睛一亮,竖起大拇指:“好吃!太好吃了!姑娘,您这手艺,试营业肯定能火!”
苏软桃笑着说:“你喜欢就好,等会儿当归羊肉汤好了,你再尝尝。”
正说着,萧璟渊来了,手里提着个食盒,里面是刚从江南运来的新鲜草莓 —— 他知道苏软桃喜欢吃,特意让人留的。“软桃,试吃的准备怎么样了?我来帮你尝尝。”
“阿渊,你怎么来了?今天不用上朝吗?” 苏软桃惊讶地说。
“特意请了半天假,来帮你试吃。” 萧璟渊笑着说,拿起一块桂花酥,咬了一口,熟悉的江南味道在舌尖散开,让他想起在江南小馆的日子,“好吃,比在江南时还好吃,软桃,你的手艺越来越好了。”
苏软桃耳尖一红,赶紧转身去盛当归羊肉汤:“你快尝尝汤,看看味道怎么样。”
萧璟渊接过汤碗,喝了一口,鲜美的汤汁在舌尖散开,羊肉炖得软烂,当归的药香不浓不淡,刚好合适。他点点头:“好喝,这汤驱寒暖身,京城冬天冷,肯定受欢迎。”
三人围坐在桌前,一边吃一边聊试营业的流程:春杏负责端茶送菜,李三帮忙引座和收拾碗筷,苏软桃负责做药膳和点心,分工明确。李三拍着胸脯说:“姑娘,您放心,要是有客人来,我肯定把他们照顾得妥妥当当的!”
苏软桃看着两人热情的样子,心里暖暖的。她想起刚到京城时的迷茫和无助,要是没有萧璟渊的帮忙,没有春杏和李三的照应,她可能连开小馆的勇气都没有。
“对了,姑娘,我昨天去集市,看到有卖江南的油纸伞,我买了两把,挂在铺面门口,既能挡雨,又能添点江南的味道。” 春杏突然说,从里屋拿出两把油纸伞,伞面上画着桃花,是江南的样式。
苏软桃接过油纸伞,看着上面的桃花,想起母亲随笔里写的 “江南春雨,油纸伞下闻花香”,眼眶有点红:“谢谢你,春杏,我很喜欢。”
萧璟渊看着她,心里满是温柔。他从怀里拿出一块木牌,上面刻着 “桃记小馆 —— 试营业”,字迹娟秀,是他特意让工匠按苏软桃的字体刻的:“明天把这个挂在门口,让客人知道咱们试营业了。”
苏软桃接过木牌,摸了摸上面的字迹,心里满是感动。她知道,有这么多人帮她,她的试营业肯定能顺利,她的小馆也能在京城站稳脚跟。
夕阳西下时,试吃的准备终于完成。苏软桃站在铺面门口,看着收拾整齐的桌椅、挂好的油纸伞,还有桌上的桂花酥和当归羊肉汤,心里既紧张又期待 —— 明天,她的 “桃记小馆” 就要试营业了,这是她在京城的第一步,也是母亲药膳方子传承的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