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清桃院,弥漫着兰草的清香。苏软桃刚洗漱完,就听到院门外传来脚步声,伴随着 “姑娘,您的食材到了” 的吆喝。
她赶紧跑出去,看到两个穿着御膳房服饰的小太监,抬着个竹筐站在门口,竹筐里装着新鲜的春笋、活蹦乱跳的河虾,还有用棉纸包好的陈年当归,上面还沾着晨露,一看就是刚从江南空运来的。
“这是……” 苏软桃愣住了,她没订这么多食材。
其中一个小太监笑着说:“苏姑娘,这是摄政王殿下吩咐的,让小的们每天送新鲜食材过来,您要是想试做药膳,随时能用。殿下还说,要是您需要其他食材,尽管跟小的们说,御膳房都能给您准备。”
苏软桃心里一暖,指尖拂过春笋的笋尖,晨露沾在指尖,凉丝丝的,却暖得她眼眶有点红 —— 她想起在江南时,小馆门口突然出现的匿名食材,那时她就隐约猜到是萧璟渊,没想到到了京城,他还是这样默默照顾她。
“替我谢谢摄政王殿下。” 苏软桃轻声说,接过竹筐,沉甸甸的,装满了萧璟渊的心意。
小太监们走后,春杏凑过来看,看到筐里的食材,惊讶地说:“姑娘,这春笋和河虾都是江南的鲜货,京城很少见,而且这么新鲜,肯定是刚运过来的,王爷对您也太好了吧!”
苏软桃把食材搬进厨房,开始整理:春笋剥去外壳,露出白白嫩嫩的笋肉;河虾倒进水盆里,虾壳泛着青红色,还在蹦跳;当归打开棉纸,浓郁的药香扑面而来,是母亲食谱里要求的 “三年生”,品质极好。
整理到筐底时,苏软桃摸到一张纸条,上面是萧璟渊的字迹,苍劲有力,却带着几分温柔:“食材新鲜,试做放心,要是累了,就歇会儿,别硬撑。”
“姑娘,王爷还给您写了纸条呢!” 春杏凑过来看,笑着说,“王爷肯定是怕您不好意思麻烦他,才特意写纸条叮嘱,您看这字里行间,全是关心,王爷对您肯定有意思!”
苏软桃耳尖一红,赶紧把纸条叠好,放进怀里:“别乱说,阿渊只是把我当朋友,帮我而已。”
“朋友哪有这么帮的?” 春杏撇撇嘴,却没再调侃,而是帮着苏软桃收拾食材,“姑娘,咱们今天试做春笋虾饺吧?这河虾这么新鲜,做出来肯定好吃。”
苏软桃点点头,心里却甜丝丝的 —— 萧璟渊的心意,像这新鲜的食材,带着江南的温暖,一点点融化她在京城的陌生与不安。
她先处理春笋,把笋肉切成碎末,用开水焯了焯,去掉涩味;然后把河虾去壳,取出虾仁,剁成虾泥,加了点姜末、盐和料酒调味,还按母亲的方子加了点淀粉,让虾馅更嫩。面团是昨天揉好醒着的,她把面团擀成薄皮,包上虾馅,捏出十二道褶子 —— 每一道褶子都捏得均匀好看,像江南春天的桃花。
春杏在旁边看着,忍不住赞叹:“姑娘,您这虾饺捏得真好看,比点心铺的还精致,要是开店了,肯定能卖爆!”
苏软桃笑着说:“等会儿煮好了,你先尝尝,看看味道怎么样。”
刚把虾饺放进蒸笼,就听到院门外传来李三的声音:“软桃姑娘,我来帮您收拾铺面了!”
苏软桃赶紧跑出去,看到李三扛着个工具箱,里面装着锤子、钉子,笑着说:“我看您铺面的门板有点松,特意从家里拿了工具,帮您修修,免得刮风下雨漏风。”
“李大哥,太谢谢你了!” 苏软桃感动地说,她还没来得及修门板,李三就主动来帮忙。
李三走进铺面,开始修门板,动作虽笨,却格外认真。苏软桃走进厨房,把刚蒸好的春笋虾饺盛了一盘,端给李三:“李大哥,尝尝我做的虾饺,刚出锅的,热乎着呢。”
李三放下工具,拿起一个虾饺,咬了一口,鲜美的汤汁在舌尖散开,笋丁脆嫩,虾馅鲜香,眼睛一下子亮了:“好吃!太好吃了!姑娘,您这手艺,小馆开了肯定火!我以后天天来吃!”
苏软桃笑着说:“欢迎啊,以后给你打折。”
正说着,萧璟渊来了,手里提着个布包,里面是他从江南带来的桂花干。他看到李三在修门板,又看到桌上的虾饺,笑着说:“看来我来早了,刚好赶上吃虾饺。”
苏软桃赶紧盛了一盘虾饺递给萧璟渊:“快尝尝,用你送的食材做的,看看好不好吃。”
萧璟渊拿起一个虾饺,轻轻咬了一口,熟悉的江南味道在舌尖散开,让他想起在江南小馆的日子 —— 那时苏软桃也是这样,端着刚做好的虾饺,眼睛亮晶晶地看着他,问 “好不好吃”。
“好吃,比在江南时还好吃。” 萧璟渊笑着说,眼底满是温柔,“软桃,你的手艺越来越好了。”
苏软桃耳尖一红,低头收拾食材,心里却像浸了蜜一样甜。她知道,萧璟渊的心意,就藏在这新鲜的食材里,藏在这温暖的陪伴里,让她在陌生的京城,也能感受到家的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