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东道各州府联合拖欠税款的奏报,如同一记重锤,狠狠砸在政事堂的地板上,也砸在了所有关注这场改革博弈的人们心头。朝堂之上,守旧派官员们虽未明言,但那若有若无飘向林弈的视线里,充满了幸灾乐祸与“早知如此”的嘲讽。就连一些原本持中立观望态度的官员,也不禁开始动摇,怀疑这位年轻宰相的改革是否过于激进,脱离了实际。
压力如山,但林弈的脸上却看不到丝毫慌乱。他深知,在守旧同盟利用其盘根错节的势力进行全方位消极对抗的情况下,强行在江南全面推行,只会陷入无休止的扯皮和更大的混乱,正中对方下怀。
他的策略,并非硬碰硬,而是——以点破面。
就在朝中众人等待着林弈如何应对江南困局,是雷霆震怒,还是无奈妥协时,一道来自北方、并不起眼的奏报,被林弈亲自呈送到了御前,并在下一次廷议时,当众宣读。
奏报来自山北道。
山北道,正是林弈起家之地,是他最初担任县令,随后统兵御敌,威望最高的基本盘!这里,也是他最早开始尝试一些改革措施的地方,尤其是在黑风谷大捷、他总领北疆军政之后,一些新的政令早已在此悄然推行。
奏报由山北道观察使(已由林弈提拔的可靠官员担任)所上,内容清晰明了:
自去岁试行“清丈田亩、官绅一体纳粮”及“一条鞭法”以来,山北道全境(主要在林弈实际控制的几个核心州府)已完成田亩清查,隐匿田产被大量查出,尽数纳入征税范围。本年度夏税,已全部折银征收完毕,并超额三成解送入库!
同时,因税制简化,胥吏无从盘剥,普通农户负担明显减轻,民间称便。而官绅阶层,虽需纳粮,但因税赋明确,无需再承担各种名目的摊派和胥吏的勒索,实际支出并未显着增加,加之北疆战事平定,商贸逐渐复苏,整体民生反而较往年更为安定。
奏报之后,还附上了详细的账目对比和几份来自地方乡老、商贾称颂新政“税赋明白,民不加赋而国用饶”的万民伞(虽可能有组织痕迹,但情绪真实)。
这份奏报,如同在沉闷压抑的朝堂上,投入了一颗闪光弹!
数据清晰,事实确凿!
与江南东道一片哀鸿、税款拖欠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山北道这个原本算不上富庶,甚至饱经战乱的边地,竟然在推行了同样的“官绅一体纳粮”和“一条鞭法”后,实现了税赋大增,民生稳定!
“这……这怎么可能?”一位守旧派官员下意识地脱口而出,脸上写满了难以置信。
“山北道……那不是刚打完仗吗?怎么税赋还能增加?”
“官绅一体纳粮……那些士绅竟然没有闹事?”
“一条鞭法……真的能杜绝胥吏贪墨?”
窃窃私语声在金殿上蔓延开来。所有质疑的目光,都从林弈身上,转向了那份来自山北道的奏报,以及奏报背后所代表的、无可辩驳的事实!
林弈站在班中,神色平静。他要的就是这个效果。在守旧派描绘的“改革必致动荡亏空”的恐怖图景旁,树立起一个活生生的、成功的榜样!
他适时地出列,声音沉稳,打破了殿内的议论:“陛下,诸位同僚。江南之困,非困于新政,乃困于人心,困于执行!山北道之事证明,‘官绅一体纳粮’、‘一条鞭法’非是祸国殃民之策,实乃富国安民之良方!关键在于,能否排除干扰,雷厉风行!”
他目光扫过那些脸色变幻的守旧派官员,语气转厉:“江南某些官员,阳奉阴违,拖延新政,甚至鼓动抗税,其心可诛!此非新政之过,乃人祸也!臣请陛下,严查江南东道故意拖延税赋、对抗朝廷政令之官员,以正视听!同时,嘉奖山北道勇于任事、政绩卓着之官员,以作表率!”
他这一手,极其高明。不仅用山北道的成功案例狠狠回击了守旧派的所有攻击,将江南的困局归咎于“人祸”而非“新政”,更顺势提出了惩处消极对抗者、奖励积极执行者的要求,进一步将斗争的矛头指向具体的执行者和破坏者,而非政策本身。
“陛下!”杨阁老急忙出列,试图挽回颓势,“山北道情况特殊,岂能与江南繁庶之地相提并论?且北安侯在山北道威望过高,其地推行顺利,恐难以复制于他处啊!”
“杨阁老此言差矣!”不等林弈反驳,一位出身寒门、早已对旧制不满的御史突然出列,声音激昂,“山北道能行,为何江南不能行?难道江南的官员比山北道的官员更不懂王法?还是说,江南的士绅比山北道的士绅更不服王化?依臣看,非不能也,实不为也!乃有人不愿失去特权,暗中作梗耳!”
这位御史的发言,代表了朝中许多寒门官员和务实派的心声。山北道的成功,给了他们巨大的信心和底气!
“臣附议!应严惩江南抗税之官!”
“山北道可为天下法!”
“新政利国利民,陛下明鉴!”
支持的声音开始出现,并且逐渐增多。虽然守旧派依旧势力庞大,但林弈用山北道这个“点”,成功地撕开了他们铁板一块的防线,让改革的优越性,以无可辩驳的事实,呈现在了所有人面前。
龙椅上的老皇帝,一直微眯的眼睛缓缓睁开,看着下方泾渭分明的两派,最终目光落在林弈身上,嘴角几不可察地微微一动。他拿起朱笔,在那份山北道的奏报上,重重批了一个“可”字,并对林弈的提议表示准奏。
虽然没有立刻大规模推广,但山北道试点的成功,如同一颗充满生命力的种子,已然在帝国僵硬的土地上破土而出。它形成的鲜明示范效应,开始动摇许多中间派的观念,也让守旧同盟内部出现了不同的声音——并非所有既得利益者都愿意为了维护特权,而冒着与中央对抗、甚至可能被当成典型严惩的风险。
第一回合的经济战,林弈并未能立刻拿下江南,但他成功地守住了阵地,并用一个成功的试点,向所有人证明了改革道路的可行性。
接下来,他需要将这“点”的成功,不断扩大,直至形成燎原之势。而守旧同盟,在初战受挫后,必然会酝酿更加凶猛的反扑。真正的较量,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