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创投”李总监的电话,像一块巨石投入平静的湖面,在“星火无限”团队内部激起了巨大的波澜。与之前接触的那些纯粹追求财务回报的风投不同,“国创投”代表着国家层面的战略意志和资源。这次会面,意义远超一轮普通的融资。
机遇显而易见:如果能获得“国创投”的青睐乃至投资,“星火同步”将不再仅仅是一个学生创业项目,而是被打上“国家队预备役”的标签。这意味着政策支持、资源倾斜、以及一道抵御辰光科技这类商业对手的坚实屏障。
但暗礁同样存在。“国创投”的评估标准必然更加严格,不仅看技术前景和商业模式,更看重技术的自主可控性、战略安全性以及团队,尤其是核心人员的背景和可靠性。他们的问题会更加尖锐,触及更深层次的战略考量。
林渊立刻召开了核心团队会议。
“这是个关键时刻。”林渊开门见山,“‘国创投’的会面,我们必须全力以赴。赵哥,你是名义上的cEo和技术负责人,由你主陈述。”
赵青顿时感到压力山大:“我?林渊,还是你来吧,你对项目的理解最深……”
“不,必须是你。”林渊语气坚决,“你需要习惯站在台前。我会在你旁边,负责补充和应对一些可能的技术细节追问。张哥,刘哥,你们也要准备好回答各自领域的问题。”
接下来的几天,团队进入了战备状态。林渊亲自操刀,和赵青一起打磨演示文稿。这份ppt不再仅仅强调市场前景和商业模式,而是将重点放在了:
1. 技术自主性: 详细阐述完全自研的“星火同步协议”和正在攻坚的端到端加密方案,强调其打破国外基础软件垄断的潜力。
2. 安全战略价值: 突出“数据主权”和“隐私保护”,将产品提升到国家信息和网络安全的高度。
3. 团队与情怀: 展示华清学子的技术报国理想和扎实的技术功底。
同时,林渊也预判了对方可能提出的敏感问题,并准备了应对策略:
- 与辰光科技的竞争? —— 回应:专注技术差异化(安全、可控),避免直接对抗,寻求差异化发展。
- 技术是否完全自主,有无知识产权风险? —— 回应:核心代码自研,已有初步专利布局(林渊早已让财务顾问开始申请基础专利)。
- 团队未来的稳定性? —— 回应:核心成员志同道合,将以公司发展为首要目标。
林渊甚至模拟了最坏的情况:对方可能提出派驻董事、要求技术共享或更深入的背景调查。他告诫团队,保持坦诚,但在涉及核心算法细节和未来技术路线图时,要把握“展示决心和方向,但保留核心机密”的分寸。
会面地点定在“国创投”位于金融街的气派办公楼内。当天,林渊、赵青、张华、刘峰四人穿着临时购置的、并不太合身的西装,走进了那间庄重而安静的会议室。
李总监是一位四十多岁、气质沉稳的中年人,他身边还坐着两位专家模样的同事,表情严肃。会议室的氛围让赵青等人不禁有些紧张。
演示开始,赵青起初有些磕绊,但在林渊偶尔的眼神鼓励和关键处的轻声补充下,逐渐进入了状态,将项目的技术理念和战略价值清晰地表达了出来。
李总监和专家们听得非常仔细,不时低头记录。提问环节,问题果然如林渊所料,尖锐而直接,主要集中在技术实现路径、安全性证明、以及团队如何应对巨头的竞争压力上。
赵青按照预演的回答,虽然稍显青涩,但条理清晰。张华和刘峰在回答各自领域问题时,也展现出了扎实的技术功底。而林渊,则在几个关键的技术细节和战略判断上,做出了精准而有力的补充,其展现出的视野和深度,让李总监不禁多看了他几眼。
整个会谈持续了将近两个小时。结束时,李总监的脸上露出了一丝难以察觉的赞许。
“非常感谢几位的介绍,项目很有特点,团队也很有活力。”李总监的总结一如既往的官方而谨慎,“我们会内部进行详细的评估和讨论。有消息会第一时间通知你们。”
离开“国创投”大楼,四人长长地舒了口气。刘峰扯了扯领带:“我的天,比焊三天电路板还累!”
“感觉……有戏吗?”赵青忐忑地问林渊。
“表现不错。”林渊笑了笑,“至少,我们展示了我们的价值和独特性。剩下的,交给时间和他们的决策流程吧。”
他知道,这种国资背景的投资决策周期往往较长,急不来。但这次会面本身,已经是一次胜利。它让团队经历了洗礼,也让“星火”这个名字,进入了某个层次的视野。
然而,暗礁总在不经意间出现。几天后,林渊接到了一个来自辅导员的电话,语气有些严肃:
“林渊,你最近是不是在忙一个创业项目?学生处这边接到一个匿名反映,说你们团队可能涉及使用未经授权的学术资源进行商业活动……你最好来办公室说明一下情况。”
林渊的心猛地一沉。匿名反映?使用未经授权的学术资源?这指控看似模糊,却极为阴险,尤其是在寻求“国创投”投资的敏感时期。
辰光科技,还是其他什么人?他们的反击,终于来了,而且选择了最令人恶心的一种方式。
机遇与暗礁,总是相伴而生。刚刚经历了一场高光会面的“星火无限”,转眼就要面对来自阴影处的冷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