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进门时逆着光,福柔大长公主没看清楚。
待人进门,福柔大长公主才震惊发现,竟是皇后身边的董嬷嬷。
“董嬷嬷?”福柔大长公主脸色一变。
饶是她,即便能端着主子的范儿,可也不敢真的对董嬷嬷猖狂。
“皇后竟将你给了林知?”福柔大长公主不敢相信的震惊问道。
“太后娘娘既然担心林姑娘的规矩,皇后娘娘便叫奴婢跟着姑娘回府,教她规矩。”董嬷嬷不咸不淡地说道,“不知奴婢教姑娘规矩,可能叫殿下放心了?”
“董嬷嬷的规矩自是极好的。”福柔大长公主后槽牙咬了又咬,“只客人都来了许久,她才露面,嬷嬷可要好好教教她了。”
“殿下未递帖子,忽然登门,我等都措手不及。”董嬷嬷仍旧不紧不慢的说道,“姑娘原正在院中学规矩,得下人传话,便立即赶过来了。只是途中花了些脚程罢了。”
“若殿下能提前说明一下,姑娘必然早早地在这里等着,不叫殿下久等。”董嬷嬷冷声说道。
分明是福柔大长公主没规矩了。
“不知林知规矩学得如何了?”福柔大长公主又问。
“还有的学呢,奴婢慢慢教就是。”董嬷嬷淡淡说道,“现在却不好同殿下展示了。”
“殿下若无事,还请早些回去。”董嬷嬷说道,“如今太后娘娘身体欠安,大长公主当为娘娘祈福,而非四处走动。否则传出去,殿下恐传出不孝名声。”
“你……”福柔大长公主蹭的起身,面对董嬷嬷,却是有怒不能言。
谁能传?
总不会是林府传吧?
董嬷嬷这话,就跟威胁似的。
福柔大长公主知晓,这种传言要真是生了出来,自己不会好过。
她只能铁青着脸离开。
王月萍狠狠地松了一口气,抓住董嬷嬷的手感激道:“嬷嬷,多亏了你,否则今日真不知该怎么应对大长公主了。”
董嬷嬷并不倨傲,在林家总是和颜悦色的。
此时亦是温和笑道:“皇后娘娘叫我过来,就是应对这些的,夫人不必客气。”
有董嬷嬷坐镇,太后被禁足,福柔大长公主也没能再来林府找事。
原先林知回府,担心随意外出会惹上福柔大长公主给她制造的麻烦,便不敢出去。
如今董嬷嬷在,董嬷嬷也说她若出府,由董嬷嬷陪着,让林知不必担心。
林知这才放心的带着董嬷嬷和小枝出门去透透气。
担心董嬷嬷年纪大了体力不行,林知只逛了一会儿,便去了茶馆,边喝茶边歇歇,顺便听一听有没有什么江南水患的消息。
周端谨离开已经月余,现在也不知道水患处理的怎么样了。
林松寻跟着觅无先生,并无同窗。
不然,还能问问有父亲在朝中做官的同窗。
虽然出宫时,皇后说可随时进宫,但林知也真不能这么放肆。
更不好进宫去问皇后了。
听着茶馆中的闲聊,忽然便听到有桌子闲聊的声音飘了过来。
“听说,江南水患,起先堤坝不是被冲塌了吗?肃王殿下亲去,惩治了中饱私囊,在修堤坝时偷工减料的贪官,带人重新修建。”
林知听着那些赞扬周端谨的声音,脸上的笑意止不住。
可坐了没多会儿,便听到有人急匆匆的进了茶馆。
“江南连下暴雨,江水弥漫冲岸,冲垮民居。新的堤坝还未来得及建成,只建了大半,便又被冲垮。肃王殿下率人连夜抗洪!”
林知骤然起身,顾不得什么礼仪不礼仪的,慌忙问:“敢问肃王殿下如今可安全?”
那人没认出林知,摇头道:“不知道呀,山高路远的,消息哪能传的这么快。就这消息传来咱们这儿,江南那边如今都不知道是什么样子了。”
林知这下哪里还管进宫去问周端谨的情况是不是不妥,赶忙问董嬷嬷,“嬷嬷,娘娘说我可随时进宫。我……我想去问问王爷的情况。”
宫中的消息肯定比民间要快得多。
“好。”董嬷嬷点头,“老奴陪您。”
董嬷嬷陪林知上了马车,马车缓缓驶过热闹的街道后,人少了些,便加快了速度。
一直到宫门口停下。
她出宫时,皇后给了她牌子,可随时入宫。
林知亮了牌子后,便同董嬷嬷一同入了宫门。
沿途的景致,林知曾看过许多遍。
如今心里存着事情,便是再好的景致也无心去看。
但董嬷嬷年岁大,腿脚不快,林知知道即便自己心机,却也着实不在这一时半会。
就算先一步问清了状况,京中距离江南千里之遥,她也无法过去。
便迁就着董嬷嬷的速度。
董嬷嬷道:“姑娘不若跟着宫人先行,老奴腿脚慢。”
“没事的。”林知摇摇头,“我同嬷嬷一起。就算早先一步过去,难道我还能立即去江南帮忙不成?也不过是在这里干着急罢了。”
虽相处时日不长,但董嬷嬷委实喜欢林知的性子。
性子软软呼呼的,可关键时候却也能立得住。
待下人并不如其他主子那般,林知身上有一种她从未见过的气质。
倒有些……倒有些书中所记载的那位将军夫人身上的相似之处。
董嬷嬷也尽力让自己的脚步快一些。
二人随宫人来了皇后宫中,林知说明来意。
皇后叹了口气,道:“我还想你能憋到什么时候才来问。”
“我也不瞒你。”皇后说道,“陛下也是昨日才收到的急报。这些天,江南一直在下雨,越下越大。原来的堤坝修的实在是差劲,甚至连基础都做不了,一切都要重头修。但堤坝还没修好,又被冲垮了。”
“端谨指挥着人用泥土和石块放进沙袋中去暂时堵住洪水,但也只能挡得一时。洪水漫上岸边,冲垮了两岸的农居。两岸的百姓都被疏散,结果洪水还在扩大,将更多的农居都冲垮了。”
“便是城中都是连日的积水漫过了腰。”皇后叹气,“有洪水便有灾病。城中闹了灾,又闹了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