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俯身靠近他耳边。
“是秦强干的,他为了业绩,为了奖金,把几十条命都赌上了!”
“所以,别怕。我们等着。但不是被动地等。我们要悄悄收集证据,守住现场,保住兄弟们的遗物和记录。等到那一天,真相大白的时候,一个都跑不了。”
慢慢地,周文琪一句一句地说着。
旁边工友们也围了过来,站成一个半圆,将陆黎辰护在中间。
“哥,你别垮了,我们还指望着你呢。”
陆黎辰的呼吸,一点点平了下来。
他刚办完出院,医生千叮咛万嘱咐要卧床休养至少两周。
可他没听。
第一件事不是回家,不是洗个热水澡,而是径直转身,走向那栋他曾晕倒的住院楼。
他脚步虚浮,额角还贴着纱布,却一步一步,走向那些还在病床上躺着的兄弟们。
他对每个人说了话。
就连那位瘦得几乎脱形、靠呼吸机维持的年轻工人,他也俯下身,轻轻抱了一下。
身体还虚着,走几步就微微发颤,额头渗出冷汗,可他一声不吭。
护工劝他回去躺着,他摇头。
厂里领导打电话让他先调养,他挂断。
他像一截烧得只剩灰烬的木头。
明明该熄灭了,却还在冒着最后的热气。
他们把周秀芹在医院想害他的录音翻了出来。
那是一段手机录音,断断续续,夹杂着杂音。
他们又找出银行转账记录,一笔笔对账。
发现她在陆黎辰住院期间,竟多次从工人补偿金中挪出款项,转入私人账户。
再配上秦强签过字的安全整改拖延单—。
那份本该在三个月前就执行却一直被压下的文件,以及他收受贿赂的银行流水。
递交的那一刻,陆黎辰站在门口,背脊挺得笔直。
与此同时,秦强已经被带走。
他想逃,却被两名干警迅速控制,手铐“咔”的一声扣上手腕时,他连鞋都还没穿整齐。
另一边。
秦强坐在冷硬的铁椅上。
他脸色发白,嘴唇微微颤抖,额头上沁出一层细密的冷汗。
“李组长,这事真不怪我!”
他的声音带着颤抖,语气急切。
“从头到尾,我压根不知道有这回事!胡军虽然是我的助理,可他做事向来独断,很多决定他根本没跟我汇报!我真没让他干这种事啊!真的!”
李组长冷冷地盯着他。
“秦强,你别装了。厂里谁不知道你们俩关系铁?上下班一起走,吃饭一起吃,连签批单子都常常由他代你签名。你说你清白?这话能骗得了谁?连工人都看在眼里,信你才怪。”
李组长一边说,一边将证据摊开在桌面上。
那一刻,他感到前所未有的孤立无援。
秦强全身发抖,手指不自觉地抽搐,眼眶微微泛红。
“我……我知道错了,我真的知道错了……可我真的一点都不知道啊!那些事,那些决策,我真的没有参与!”
“我才来厂里多久?还不到三个月!什么规矩都不熟,什么流程都搞不清楚!所有事务都是胡军在处理,他甚至不让我进车间、不让我碰账本!全是他在自作主李,独断专行!我连锅炉房的门都没进过几次!这责任,怎么全推给我?”
“等我知道的时候,事情早发生了!求你们看在我初来乍到、没犯过事的份上,给我一条生路吧!”
秦强双手撑在桌面上,脸色发白。
他眼巴巴地望着调查组众人,眼中满是哀求之色。
李扬一拍桌子。
“这事不是你喊两句‘我不知道’就能翻篇的!我们讲的是法律,是证据!你必须说清楚,你到底知道什么?做了什么?什么时候知道的?一个字都不能藏!”
见状,秦强干脆不装了。
“李组长,你该知道我是谁吧?你别非得把这事往死里揪,最后吃亏的还是你。”
“该说的我都说了。我去钢厂时间不长,刚上任,和胡军那家伙也没多熟。你跟我这么凶,有用吗?对你也没好处。”
李扬一听,火气“噌”地就上来了。
正要发作,袖子却被旁边人悄悄拽了一下。
“咱们小角色,惹不起上头的人。要不……先打个电话,问问他的意思?要是真出了岔子,咱们也好有个交代,对吧?”
李扬没说话,眉头拧成了疙瘩。
他了解陆黎辰。
那是个实干的人,从不耍花活。
他记得陆黎辰常年奔波在一线工地,穿着朴素的工作服,戴着安全帽。
李扬回忆起前年那次联合检查,两人在一个工地上碰面。
当时天气炎热,别人都躲进阴凉处喝水休息。
唯有陆黎辰顶着太阳,核对着施工图纸。
他看到李扬时,也只是点点头,连一句寒暄都没有。
屋子里沉默了几秒。
秦强却得意洋洋,好像胜券在握。
办公室那扇沉重的木门“吱呀”一声被猛地推开。
一个身穿深蓝色制服、肩章笔挺的工作人员快步走了进来。
秦强的脸色瞬间变得惨白。
李扬也怔住了,整个人愣在原地,久久没回过神来。
“李组长,这事咱到底咋办?”
李扬心里乱得像一团打结的麻绳,剪不断,理还乱。
他清楚地知道,这事儿一旦处理不好,他首当其冲被追究责任。
而如果偏袒秦强,陆黎辰背后那些支持他的势力,更会毫不留情地指着他的鼻子痛骂。
无论怎么选,都像是在刀尖上走路。
一步踩错,便是万丈深渊。
想来想去,他终于咬了咬牙。
……
陆黎辰一回到厂里,立刻宣布正式接回厂长的职务,全面接手工厂的所有事务。
从生产调度到人事任免,一律亲自过问,不留死角。
他上任后的第一件事,不是开会,不是整顿纪律,而是直奔市人民医院。
之后,他便拉着副厂长周文琪,开始逐家走访镇上那些曾有意合作却被冷拒的企业。
没想到,仅仅过了不到一周,那些曾经冷着脸、推三阻四的老板们,竟一个个主动找上门来,满脸堆笑,热情寒暄,纷纷表示愿意重启合作。
人心向背,不过如此。
他带着人抢修损毁的设备,带头加班加点。
没人催,也没人喊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