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沫吃完午饭,就去找了二妞,二妞听到可以去镇上高兴坏了,她可是很少有机会去镇上的,立马答应下来。
夏沫两人步行走到镇上,好在今天多云没有那么热,大概半个小时两人就来到了夏沫之前来过的废品站。
看门大爷还记得夏沫:这不是昨天刚来过的小姑娘吗?怎么今天又来了?
他道:“小姑娘,你怎么又来了?还是找东西吗?直接进去就行。”
夏沫嘴甜:“谢谢大爷,这糖您拿着甜甜嘴儿。不过这次不一定能够找到我要的东西,我先进去看看吧。”
说完,夏沫带着二妞就进了废品站,二妞看着堆积如山的废旧品,有些不解:“老大,怎么就来这里找材料?这要怎么找?你告诉我,我你气大,挨个给它翻过来看看。”
夏沫笑着:“不用挨个翻,这边是木制品的,那边是铁的,那边是纸的,还有那边是塑料的,等下咱们这样……”
按照夏沫的指示,两人很快就查找了一遍,只是果然如夏沫预料的那样,能够用到的东西不多。只找到几块合适的木板,夏沫有些无语,还是跟大爷要了这几块木板,只是她们没有带走,先寄存在大爷那里,等下去市里回来的时候再带走。
大爷也好说话,只是听她们说要去市里,催她们动作快一点,再晚都赶不上回来的汽车了。
听说要去商都,二妞很兴奋:“老大,我都没有去过商都呢,商都什么样?我们村里跟我差不多大的人都没有去过商都的,我这可是跟你沾光了。嘻嘻。”
夏沫笑道:“好好跟我混,以后长见识的地方还多着呢。”
二妞欣喜若狂,保证道:“只要老大不嫌弃,我什么时候都是老大的小跟班,你走到哪儿我就去到哪儿。”
两人坐上了去商都的汽车,还好来得及,再晚就得等明天了。虽然汽车上很拥挤,汗臭味儿、油灰味儿、鸡屎鸭屎味儿、脚臭味儿……各种味道混合,很是呛鼻子,却一点儿也没有影响到二妞的兴致。
她一路上看到什么都惊奇,简直是个好奇宝宝。夏沫也因为她,感觉从镇上到商都的路也没有那么远了。
差不多一个半小时的车程,夏沫她俩到达商都后第一时间就奔着废品站去了。因为有了经验,夏沫很快就跟看门大爷搭好关系,进了里面寻找她们需要的东西。
市里的这个废品站比镇上那个大多了,幸好大爷好心给她们指了大概位置,要不然光凭两人自己翻找大概明天也找不到。很快她俩就找到了两辆废弃的自行车,夏沫可不嫌这东西多一股脑都收入了囊中,水泵和水管的材料也都找全了。
令夏沫惊喜的是,她在这里看到了一些被破坏掉的老字画和檀木的桌椅等物件,这些东西放在这里都是破烂儿,一分钱都不值,但是对于夏沫这个古董收藏家来说简直是捡到了宝贝。她趁着二妞不注意的时候,把看到的古董级别的东西都扫进了空间。
给了看门大爷一块钱,看门大爷一个劲儿说给多了,夏沫也没有时间跟他磨叽扔下钱就跑了。夏沫跟二妞两人,一人扛着一大包东西就往汽车站赶去。她们到达的时候,汽车刚要发动。
售票员见两人拿了这么多东西,皱紧了眉头。夏沫也不跟她计较,多付了两个人的车费。售货员见夏沫给货物也买了车票,顿时也没了脾气。
好在回去的车上人不是太多,还算顺利,到达镇上的时候天还没有黑。夏沫见东西太多,两人不可能这么扛着回去,半个多小时的脚程呢。于是就索性把东西寄存在废品站,主要是她们真的在镇上不认识人,废品站还是刚认识的关系。
看门大爷见两人淘了这么多东西,非常痛快的答应给她看管东西。谢过大爷,夏沫和二妞两人趁着天还没有黑,赶紧往村里赶去。
回到大柳树沟村的时候,天已经完全黑下来了。两人刚来到村口,就见到正在等待的几人,有张振邦,崔氏、张翠翠、二妞的爹娘、吴建国,还有几个好信儿的村民。
见到二人回来,吴建国傻眼了,怎么两手空空就回来了,难道说一点儿材料都没有弄到,他整颗心都凉了半截。二妞爹娘倒是很高兴,自己闺女虽人不聪明,好在夏知青愿意带着她,可是给他们两人长了脸。
这边二妞爹娘把二妞拉到身边,左看右看,很满意:“二妞,今天去镇上感觉怎么样?好玩吗?是不是长了不少见识?”
二妞兴奋道:“爹娘,我今天可是长见识了,我不光去了镇上,还跟着老大去了商都市里!哎呀,商都市是真大啊,有机会我可以带你们去看看,老好看了。我今天还跟着老大学会了坐汽车,下次我带你们去哈。”
二妞见到爹娘恨不得把今天的所见所闻都细细描述下来,跟他们两人分享。奈何,肚子里面的墨水不够,只能说个大概,就是好。
二妞的爹娘听到二妞的话,高兴坏了,他们家二妞有出息了,都能带他们去坐汽车到市里了,三人自顾自地说着话,完全不顾别人的死活。
这边吴建国眼见就要哭出来了,夏沫主动道:“今天运气还不错,没有在镇上弄到材料,好在我们赶去商都市里了,在淘到了材料。”
濒临死亡的吴建国听到夏沫这话,瞬间回神,激动道:“真的吗?夏知青,你们真的弄到原材料了?那东西在哪里呢?”
“东西不好拿,我们找了个地方寄存了,等明天去取就行。对了,村长叔,你家那自行车明天能借给我用一下吗?”夏沫说着话,回头又想到明天还是需要个交通工具比较合适,便转头问向真张振邦。
哪知,张振邦还没有来得及回答,吴建国抢先道:“哎呀,还要什么自行车?明天我派我们村牛车来拉你,这样来回也能轻松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