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神经犯罪调查局(INcIb)总部大楼的玻璃幕墙反射着纽约午后的阳光,冰冷而高效。李晴的办公室内,空气中弥漫着消毒水和神经信号模拟器运行时的微弱臭氧味。她的指尖划过全息投影屏,上面是数起新立案的“意识干扰”事件报告:华尔街某基金经理被植入虚假市场感知导致巨亏;孟买一名艺术家作品风格被强行“优化”后陷入崩溃;最触目惊心的——里约贫民窟数十名mdS康复期患者,其神经接口被劫持用于运行非法加密货币“矿场”,意识在混沌中被持续榨取。
“手法更隐蔽,目标更分散,技术更‘民用化’。”李晴的声音平静,却带着手术刀般的锐利。她左手指关节上,一道焦黑的疤痕在神经接口手环的映衬下格外醒目。洪学友的血印早已消散,但这疤痕,连同INcIb首席顾问的徽章,是她新的“血钥”。
核心案件:mdS矿工的悲鸣(里约案)
神经废墟中的电子镣铐:
现场勘查: 李晴亲自带队飞往里约。案发现场是贫民窟一处改造的社区康复中心。表面看,mdS患者们戴着政府援助的“神经辅助头盔”进行康复训练。头盔内,本该运行舒缓认知刺激程序的芯片,却被替换为高功耗加密货币计算模块!患者的神经接口成为算力通道,其本就脆弱的意识在数据洪流冲刷下陷入更深混沌。
设备溯源陷阱: 头盔外壳印着“新地平线医疗科技”的LoGo——一家有正规资质、专攻神经康复设备的新兴公司。追踪采购记录,设备来源清晰合法。“白盒”下的“黑芯”: 李晴下令拆解同批次头盔。发现计算模块通过磁吸接口嵌入,非焊接,可后期替换!替换模块无任何标识,采用高度定制化的神经信号-算力转换协议。
“幽灵”算力的流向与“化学光痕”再现:
区块链“脏币”追踪: INcIb技术组接入涉密级区块链监控系统。发现被劫持算力开采的是一种名为“熵币”(Entropy coin)的隐私加密货币。其交易链高度匿名,但算力池的“指纹”(特定计算错误率、延迟模式)被捕捉。
“化学光痕”的微弱信号: 对患者血液及头盔内衬残留物进行超痕量分析。在数名患者体内,再次检测到那熟悉的“净心剂”代谢纳米粒子残留——“化学光痕”!浓度极低,表明并非近期使用,而是过去感染残留。头盔内衬则提取到不属于患者的、极其微量的皮屑和汗液残留,其生物标记物同样携带“化学光痕”特征!
推论: 作案者熟悉“熵减协会”遗留技术,利用残存的“化学光痕”筛选出易感人群(mdS康复者),并可能自身或其核心成员曾是“净心剂”使用者!
“戒指”的侧写与数据库碰撞:
李晴调出记忆中那枚暗红宝石“光痕”戒指的高精度神经回放影像。技术组进行增强处理:
宝石学分析: 暗红色泽、内部微雕工艺,指向稀有的“鸽血红”刚玉变种,且内部包裹体特征与缅甸抹谷某已枯竭矿脉高度吻合。
金工溯源: 戒托的錾刻纹样、爪镶风格,属于19世纪末维也纳分离派某小众金匠流派。该流派作品存世极少,多被私人收藏。
数据库交叉火力:
珠宝档案库: 筛选百年内所有经手过抹谷“鸽血红”且风格匹配的戒指记录。锁定三条可能线索,持有者皆已故。
“净心剂”使用者医疗数据库(脱敏): 结合司法授权,交叉比对已知“熵减协会”关联人员及案发现场“化学光痕”携带者的医疗记录(尤其神经抑制剂使用史)。
艺术品黑市监控: 接入国际艺术品失窃及非法交易数据库。发现五年前,瑞士某私人博物馆曾失窃一枚描述相符的分离派戒指,案发现场留下一个微小的激光灼刻“光痕”!
关键碰撞点: 被盗戒指的原主人——已故的奥地利钢铁大亨冯·克莱斯特(Von Kleist)——其孙埃里希·冯·克莱斯特(Erich von Kleist),赫然出现在“净心剂”关联医疗记录的边缘名单上!记录显示:他曾因“严重焦虑障碍”接受过某私人诊所治疗,处方药物中包含一种成分与“净心剂”前体高度相似的神经抑制剂!该诊所的资金链,曾接受ptIF基金注资!
侦查焦点:埃里希·冯·克莱斯特
“光明”面具下的阴影:
公开身份:埃里希是知名的科技慈善家,“冯·克莱斯特神经科学基金会”主席,致力于资助“伦理神经科技”研究。基金会资助项目公开透明,声誉良好。
深度财务透析: INcIb金融组对基金会及其关联实体进行穿透式审查:
发现其最大一笔“慈善捐赠”流向开曼群岛一家“海洋算法研究所”。该研究所的主要“研究成果”,是优化加密货币矿场能效比的算法专利!
基金会控股的某离岸空壳公司,近期收购了数家面临破产的神经康复设备小厂(包括“新地平线医疗科技”的零件供应商)。
神经活动的“双面性”: 通过合法渠道获取埃里希近期公开演讲的脑电波监控数据(其本人同意用于“透明科研”)。分析显示:当他谈论“科技向善”时,前额叶皮层活跃正常;但提及“资源优化”、“效率革命”等关键词时,其杏仁核与基底神经节区域出现短暂但异常的兴奋性放电,模式与被“净心剂”深度影响者高度相似!
“矿场”的神经陷阱与收网:
算力“钓鱼”: 技术组在未被污染的“新地平线”头盔中秘密植入伪装成固件更新的追踪程序。当劫持者再次通过后门激活替换模块、连接“熵币”矿池时,追踪程序将:
记录矿池Ip及登录密钥片段。
向替换模块注入微弱的“神经反向探针”信号——该信号基于埃里希公开演讲中捕捉到的异常脑电特征调制,能引起其植入物(如有)的共振反应。
里约行动: 当追踪程序传回矿池激活信号时,李晴指挥当地警方突袭位于里约城郊一处废弃工厂的地下矿场。现场抓获正在维护服务器的数名技术人员,查获大量替换模块和神经接口劫持设备。
神经共振的“告警器”: 几乎在突袭发生的同时,INcIb总部监测到埃里希位于维也纳办公室的公开网络摄像头信号出现极其短暂的干扰——其本人身体微不可察地僵直了0.5秒,瞳孔瞬间放大!这正是预设的“神经反向探针”触发植入物警报的生理反应特征!
戒指的“现身”: 通过维也纳办公室高清监控画面回放,技术组在埃里希僵直的瞬间,捕捉到他左手下意识地摸向西装内袋的动作。放大处理:其无名指上,一枚戒指的戒托边缘在阴影中一闪而过,暗红色的微光与李晴记忆中的宝石如出一辙!
交锋:慈善晚宴上的神经暗流
一周后,维也纳。冯·克莱斯特基金会年度慈善晚宴。
李晴以INcIb首席顾问身份受邀出席。她佩戴着特制的神经信号记录胸针(伪装成珠宝),与埃里希礼貌寒暄。
“李顾问,基金会一直钦佩INcIb守护意识边疆的使命。”埃里希笑容得体,眼神温和,无名指上却空空如也。
“边疆永在,冯·克莱斯特先生。”李晴微笑回应,目光扫过他左手无名指根部一道细微的压痕。“守护者需时刻警惕,有时威胁披着慈善的外衣,内核却是对‘资源’的贪婪榨取,无论是矿产,还是…”她微微停顿,“…人脑的残响。”
埃里希的笑容瞬间凝固,极其短暂。李晴胸针内的神经信号记录器,清晰地捕捉到他大脑杏仁核区域爆发的、远超正常社交应激的剧烈放电!同时,其左手无意识地痉挛了一下,仿佛想握住什么不存在的东西。
“有趣的见解。”埃里希迅速恢复从容,但眼神深处闪过一丝冰冷的警惕。“失陪一下。”他转身走向露台。
余波:未扣下的扳机
晚宴未结束,埃里希便“突发身体不适”提前离场。半小时后,其私人飞机从维也纳机场紧急起飞,目的地不明。
“他在逃,但‘戒指’和‘光痕’的联系已坐实。”陈刚的声音从加密线路传来。“里缴获的设备日志显示,矿场只是‘零号项目’,他们真正构建的,是一个利用全球残存神经接口设备(康复头盔、甚至合法脑机接口)的分布式‘僵尸算力网络’——‘神经暗礁’(Neuro-Reef)。目标是…为某种需要海量算力的未知神经模拟项目供能。”
李晴站在晚宴露台,俯瞰维也纳的灯火。手中一枚数据芯片里,是埃里希失态瞬间的神经信号图谱,和戒指压痕的高清影像。洪学友的血,曾熄灭“方舟”;张伯伦的火种,已沉入冰海;但这枚传承百年的戒指,仍在阴影中操控着新的神经奴役。意识边疆的战争从未停止,只是战场化整为零,渗入了康复中心、慈善晚宴、乃至每一顶普通的神经头盔之下。检察官的剑,需更精准,更敏锐,方能刺破这层华丽而致命的暗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