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风微凉,县机械厂家属院的屋檐下,陈砚站在屋顶,目光如炬。
他手里捏着一份折叠整齐的《人民日报》,报纸上一篇不起眼的小报道,却在他眼中如同烈焰燃烧。
“南方试点冷链运输政策松动。”
他转身下楼,步伐坚定。
苏昭跟在身后,望着他挺拔的背影,心里清楚,又一场风暴要来了。
翌日清晨,陈砚便骑车赶往省城,目标是交通局一位曾在养兔场合作过的老熟人。
他带着两瓶好酒,几句寒暄后,直接切入正题:“听说南方开始搞冷链运输试点?具体是怎么回事?”
对方愣了一下,随即压低声音:“你是从哪听来的消息?这事还没正式公布。”
“猜的。”陈砚微笑。
对方狐疑地看了他一眼,终究还是透露了部分信息:“初步试点范围包括粤东、浙南几个港口城市,主要针对海鲜和肉类出口。如果效果不错,明年会向内陆扩展。”
“川南地区呢?”陈砚追问。
“你们那边……估计得再等等。”
陈砚点头致谢,心中已有盘算:既然南方已经开始试水,那川南也不会太远。
冷链运输的关键在于仓储和物流链的配套建设,而这些资源,他可以提前布局。
回到县城后,他立即着手行动。
先是联系了几位在农机厂工作时认识的老同事,打听县城周边是否有合适的土地;随后又亲自跑了几趟郊区,最终看中了一块靠近铁路支线的废弃仓库。
这块地原本属于县供销社,因年久失修早已闲置多年。
陈砚没有直接出面,而是让苏昭的父亲通过文化馆的关系牵线搭桥,以“农业加工项目”的名义申请改建许可。
一切都在悄然推进,只等政策东风一吹,便可破土动工。
就在陈砚紧锣密鼓布局之际,一封来自县广播电台的信件悄然抵达砚记食品加工厂。
“您好,我是记者小王。关于最近‘砚记兔肉含毒’谣言事件,我想做一个深度调查报道,不知是否方便接受采访?”
陈砚沉吟片刻,答应了。
采访持续了整整一个下午。
他将整个事件娓娓道来,从最初的谣言源头到后续的市场监管介入,再到质检报告的公开透明,每一个细节都清晰有力。
小王听得连连点头,临走前认真地说:“我会把真相写出来,不能让好人蒙冤。”
几天后,一篇名为《“砚记”兔肉风波始末》的长篇报道刊登在县广播电台专栏,并迅速被省报转载。
文章详细记录了事件全过程,尤其突出陈砚冷静应对、积极澄清的态度,赢得了不少读者的同情与支持。
“砚记”品牌声誉迅速回升,销量不降反升。
更重要的是,陈砚的名字第一次出现在省级媒体上,这意味着,他的影响力正在从小县城迈向更大的舞台。
然而,这一切也引起了一些人的极度不满。
那就是县城最早一批卖兔肉干的小贩,陈晓。
但在陈砚崛起之后,他节节败退,如今只能勉强维持生计。
看到“砚记”再次翻身,他心中嫉妒难耐。
于是暗中联络县运输公司的一名调度员,塞了几张钞票,低声叮嘱:“你帮我盯着‘砚记’的货,能拖就拖,最好让他们运出去的东西坏在路上。”
调度员犹豫了一下,最终还是答应了。
接下来的几天里,陈砚陆续接到几个外地客户的投诉电话,说货物迟迟未到,怀疑运输过程中出现变质问题。
他立刻意识到不对劲——砚记的运输流程一向严谨,尤其是冷链车更是经过专门改装。
除非有人故意拖延配送时间,否则不可能出现这种情况。
他没有当场发作,只是默默记下了所有异常订单的时间和路线。
夜晚,他坐在办公室内,翻看着运输单据,眉头紧锁。
苏昭走进来,递给他一杯热茶,轻声道:“你在查什么?”
“我在想,是谁,这么迫不及待地想要我失败。”
窗外月色如水,屋内灯火通明。
陈砚坐在办公室的桌前,手中翻阅着一叠厚厚的运输记录。
他目光如电,在密密麻麻的数据中迅速捕捉到了几个关键点:所有出现延迟和质量问题的订单,都集中在同一个运输线路——经由县运输公司调度的一条支线。
“是人为干预,不是意外。”他低声自语,语气平静却透着一股寒意。
苏昭站在他身后,轻轻按了按他的肩膀:“你有主意了?”
陈砚点头,起身走向窗边,夜色沉沉,远处家属院里几盏昏黄的灯光还在闪烁。
他知道,这一战不能硬拼,必须用技术与规则说话。
凌晨两点,砚记食品加工厂的实验室灯火通明。
陈砚亲自带着几名信得过的技工,连夜实验一种新的包装方案。
他利用前世记忆中的基础冷链知识,结合当下可用材料,设计出了一套简易却高效的低温保鲜包装系统:
-第一层:采用加厚锡箔纸包裹产品,反射热辐射;
-第二层:填充高密度隔热棉,隔绝外界温度;
-第三层:放入定制冰袋,并在箱体内部加入吸水垫防止渗漏;
-外层:使用防水防压纸箱封装,确保运输途中不被破坏。
整套方案成本低廉,却能在没有全程冷链的情况下,维持产品48小时内不腐败变质。
“这是应急之策。”陈砚一边检查样品一边对身旁技工说道,“等我们拿下冷库建设资格,再全面升级。”
苏昭看着忙碌中的陈砚,眼中满是敬佩。
她知道,这不仅仅是一次技术改良,更是他在逆境中突围的决心。
天亮时分,第一批新型包装的兔肉干已经发往客户手中。
结果很快反馈回来——零投诉,且部分客户还专门打电话来夸赞产品比以往更新鲜。
舆论风向悄然扭转,砚记品牌信誉再次稳固。
当天下午,陈砚便主动拜访了县食品卫生局。
他带着新包装的产品作为检测样品,同时递上一份《关于共建区域性冷链仓储中心的合作建议书》。
这份建议书写得条理清晰、数据详实,既分析了当前县内食品加工行业的冷链短板,又提出由砚记牵头出资、政府提供政策支持的双赢合作模式。
“眼下南方试点刚刚开始,如果我们能抢先布局,不仅能在省内占有一席之地,未来还有机会争取国家补贴。”他语气诚恳却不卑不亢。
局长翻阅着文件,频频点头,最终合上文档道:“这个项目我们会重点考虑。但你也知道,申请试点的企业不少,你们凭什么优先?”
陈砚微微一笑,从包里拿出一张剪报:“这是我昨天刚收到的省报新闻,《关于加快推进冷链物流体系建设的意见》,里面提到鼓励企业与地方合作共建试点项目。我砚记愿承担前期投资,也愿意为全县企业提供技术支持。”
局长沉吟片刻,最终道:“好,我会上报此事。如果通过,第一时间通知你。”
离开食品卫生局后,苏昭忍不住问:“你就这么有信心能拿到资格?”
陈砚望着前方的街道,眼神坚定:“不是信心,是准备。冷链风口已至,我不能落后半步。”
深夜,砚记加工厂门口突然传来一阵杂乱的响动。
陈砚推开窗户,只见几块石头被扔进了院子,墙上赫然用白灰写着三个大字——断你财路!
这不是普通的挑衅,而是赤裸裸的威胁。
苏昭脸色微变,轻声道:“有人不想让你成功。”
陈砚却没有一丝慌乱,反而冷静地拿起手电筒照了照墙上的字迹,仔细辨认笔迹后,嘴角露出一抹冷笑:“看来还没完没了了。”
翌日清晨,他径直前往老孙家。
这位曾因作伪证而差点毁了陈家的写手,如今早已洗心革面,靠帮人代笔写稿维生。
“陈老板,什么风把你吹来了?”老孙小心翼翼地请他进门。
陈砚坐下,开门见山:“昨晚我家被人砸了,墙上有字。我想请你帮我查一件事。”
老孙心头一紧,立刻明白事情不简单。
“谁想让我倒霉?”陈砚盯着他的眼睛,“你应该比我清楚。”
老孙沉默片刻,低声道:“陈晓最近和县运输公司的几个调度员走得挺近……他们背后是不是还有别人,我不敢说。”
陈砚点点头,起身拍了拍他的肩膀:“谢谢。如果你真想赎罪,就帮我盯住这些人的一举一动。”
说完,他转身离去,留下老孙一人怔在原地。
数日后,陈砚正准备提交冷链仓储项目的土地审批资料时,忽然接到一个令他眉头紧锁的消息:
“砚哥,你先前看中的城西那块地……已经被县供销社预定了,说是要建农副产品集散中心。”
他站在办公室窗前,久久未语。
风还未起,雷已在暗处滚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