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关系,最终还是败给了现大洋。
易三胜破釜沉舟,老婆嫁妆都压上,送了份厚礼给巡长。
加上自己争气,又破获了个日谍的案子。
连着余记玉器厂的股份被外三分局某位副局收入囊中大半!
好风凭借力,易三胜终于胜了一回。
杨福平觉着,这回几块儿大洋可就没用了。
可光凭卫东家跟易巡长每个月的这么点儿“元”分,想让好好查案子挺难。
再说了,总不能烂好心到自己掏腰包吧。
把兄妹俩送回家之后,杨福平看着天上的月亮,叹了口气。
杨福安跟着往上看:“哥咋了?今儿没星星啊!”
杨福平拍拍兄弟的后背:“我没看星星,我看看明天天儿咋样。”
杨福安揉揉眼:“那明天天儿咋样?”
杨福平随口道:“月明星稀,明儿是个好天!”
说完之后,俩人甩开膀子往家走。
都这个时间了,路上还得背着点儿人,万一让巡警抓到了,没事儿也得掏几块钱。
哥俩儿兜比脸干净,杨福平是都掏给了小孙。
杨福安是自打买烧饼都得上万之后,兜里啥也不装了,嫌沉。
好在顺当到了家,钱妈不在,只能喊门。
李水仙来开门,没等把人拽进来就朝着大儿子身上拍了两下。
埋怨道:“都快半夜了才回来,不知道一家子人等你呢!让人传个话还不清不楚的,大半夜的捡金子去啦?”
杨福平乖乖站着挨打,也不敢高声,凑到他娘跟前儿说道:“店里伙计,小孙,他娘送医院去了,人没救活,我跟福安赔了一会儿才回来。”
李水仙眼睛一瞪:“等会,你别进屋,等我点个火盆去!”
杨福平拉着哈欠连天的福安:“咱娘要干啥,那是一定得干成的,别想着睡觉了,等会儿吧!”
于是看着爹娘俩人硬是大晚上升起了个火盆,让哥俩从上面跨进来。
李水仙点他脑门儿:“都四个孩子的爹了,黑灯瞎火的从医院回来,还刚送走个认识的人,你知道这一路上后边儿跟什么东西没有!”
杨远信连连点头,自打知道他爹还在下头活蹦乱跳,他对这种传统习俗那是举两只手拥护!
这一套整完,又让洗了澡换了衣服,这才允许回屋睡觉。
李水仙拉着杨福平:“我去你媳妇那屋,你跟你爹睡,孩子眼干净,别再吓住了!”
杨福平无奈的点点头,再不睡觉,天都亮了!
往床上一躺,感觉没一会儿天都亮了。
实际上也就没睡几个小时。
一大早的哥俩对着打哈欠。
杨远信端着筐子从外面回来:“之前卖油条的摊儿不干了,我走了两条胡同才找到一家,正好你娘熬了点儿小米粥。凑合吃吧。”
说着还挺可惜道:“也就奇怪了,你说咱们家,祖上数三辈儿也没跑出京郊,怎么你们哥俩就没一人儿喜欢豆汁呢!”
说起来豆汁,杨福平瞬间不困了!
“爹,您没买豆汁吧?”
杨远信摇头:“没有啊,我又不是非那口不可,哪天想喝我自个儿去喝就成啦!”
杨福平放下心来:“我们兄弟俩不喜欢,石头跟红妞也不喜欢喝啊!
这事儿吧,它不遗传!”
红妞从屋里跑出来,仰着小脸问爷爷:“什么红妞不喝?能先尝一口吗?”
杨远信摸摸孙女的小脸儿:“爷爷说豆汁儿呐,你喝不喝?”
红妞惊恐的捂嘴,头摇的像拨浪鼓。
杨远信瞬间没有安利的兴趣了。
看着被抱出来了两个小孙子,眼前一亮,这还有俩可以培养的对象嘛。
不去管爷爷怎么逗孙子,李水仙喊着哥俩开始摆饭。
玉米面儿窝头,小米粥,两碟子小咸菜,一人一根儿油条,吃不饱的吃窝头。
鸡蛋只有小孩儿有,自打断完奶之后,刘翠芬也跟其他人一样正常吃饭。
福安的胃口还是一如既往的好。
想着西厢房地下细水长流存下的各种粮食物资,杨福平开口问道:“娘,咱家粮食还有油盐酱醋啥的够吃不够?”
李水仙在脑子里巴拉巴拉回道:“够吃,外边儿放的粮食吃上半年没啥问题,不过调料你跟你爹攒那么多干啥。
咱家盐就是算上腌咸菜,也能吃上好几年。
更别提不知道啥时候你弄回来了一小缸酱油了。
那玩意儿你泡澡啊!
哪年能吃完!”
杨福平笑而不答,那缸酱油,反正一时半会儿也放不坏,酱点儿菜啊肉啊之类的,都用的上,总比到时候没有挠头强。
杨远信一口油条一口小咸菜,咽干净了开口道:“这年头,多存点儿粮食比存钱稳当。
最近街面上也是人心惶惶的,红党跟果党在豫东打的有来有往的,报纸上天天捷报捷报的,咱也弄不明白这局势。
要是果党真占了上风,怎么物价一个劲儿的涨呢?”
杨福平吃饱了,坐着闲聊:“我们粮店,已经不怎么收法币了。
大洋还得限购呢!”
杨远信轻轻一笑:“我们店里的生意倒是不错,涨不涨价的,一点儿不影响长官们到手的小礼物,长官们老早都不要法币了!”
李水仙摸摸小锁跟小柱的脑袋:“可怜俩孩子,也不敢带他们去外边儿玩,天天在家里玩儿,院儿里几块儿砖都要数清楚啦!”
杨远信也吃好了,碰碰两个孩子的脸蛋儿:“看这肉乎的,长的又漂亮,抱大街上,被人抢了咋办!”
李水仙心里清楚,这事儿倒不是吓唬小孩儿。
她小时候,东便门儿老宅那附近,就有个奶奶带着小孙子在街边儿玩儿。
一眨眼的工夫,孩子就没了。
特别漂亮的一个孩子,给奶奶心疼的眼都哭瞎了。
捡着漂亮孩子去偷,能干什么好事儿?
给自家俩孩子撒开到街上玩儿,万一出现这种可能性,李水仙想想都受不了。
所以小哥俩儿,活动范围就限制在胡同里。
除非家里的男人都在的时候才会出去透透气儿。
正想着,隔壁林老师过来敲门提醒要上学去,石头背上书包跟着走。
杨福平哥俩也要上工,临走的时候交代了句:“娘,家里火盆备上,估计我俩回来还得跨一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