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娘娘,现在事情已经发生了,就不说以前的事情了,只要我们用心抚育琮儿,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苏云婉想起今日萧琮看她时的眼神,里面充满了恨意。
“他如今这般恨我,怕是再难以与我亲近。”
“娘娘,你们才是亲生的母子,他长大以后会明白您的苦衷的。再说了,琮儿生性善良,皇后对他好,他当然记得,您有这样善良的孩子,是您的福气才对。至于他现在对您有偏见也不要紧,时间会抚平一切伤痕的。”
*
信王萧衍自从和工部侍郎杜玄礼的女儿杜贤芝成婚后,却一直未行圆房之事。
杜贤芝毕竟是大家闺秀,她总不能将这事放到明面上来说,只是这时间久了,心里难免会有怨言。
这日,杜贤芝回娘家,将自己的苦水一股脑全倒给了自己的母亲。
“贤儿已与信王成婚多日,怎么肚子还迟迟不见动静?”杜贤芝的母亲问道。
这话刚一说出口,杜贤芝的眼泪便落了下来。
“这信王都不曾与女儿同房过,女儿又怎么会怀孕?”
杜贤芝的母亲心里一惊:“信王不曾与你同房?怎么会有这样的事情?”
“女儿也不知道,我已经尽力在讨他的欢心了,可是他就是不对我上心,女儿实在是没有办法了。”
杜贤芝的心里实在是委屈得很,她将头枕在母亲的肩上哭了个够。
“莫不是这信王不行?”杜贤芝的母亲实在是想不出还有什么理由,让信王不愿意与自己的女儿同房。
杜贤芝也算是个美人,就算是不嫁给信王,自然也会嫁给其他的权贵。
从她十三岁起,长安城里每年都有人来向杜家提亲,谁知最后被皇帝赐婚赐给了信王做妻,最初想来也是好事一桩,谁知这信王竟然连碰都不碰自己的女儿。
“母亲,女儿连放都不曾与信王同过,又怎么会知道信王行不行。”
“信王府里也未曾有其他的妾室,他也不碰你这个正妻,难道说这信王是柳下惠转世,能够这般坐怀不乱?”
“女儿也不知为何。”
杜贤芝的母亲毕竟是见多识广的人,阅历自然比女儿要多许多。
“难道是信王早就有了心上人?”杜贤芝的母亲继续问道。
“这个女儿也不曾听说过。”
杜贤芝的话刚一说完,忽然想起那日在信王书房的暗室之中看见的一幅画,这画中的女子实在是美丽。
难道自己的丈夫真的早就有了心上人?
杜贤芝心里一紧,随即找了个借口匆匆赶回了信王府。
她趁着信王萧衍不在,偷偷进了书房,打开了那间暗室。
暗室缓缓打开,画像清晰可见,这画中的女子实在是有些熟悉,但一时又想不起来在哪儿见过。
她取下了这幅画,放在手里仔细端详着。
“谁让你进来的?”萧衍突然走了进来,将杜贤芝吓了一大跳,手中的画像也掉在了地上。
“以后我的东西,你不能随意动。”萧衍的话有几分冷漠。
杜贤芝心里早就已经心生不满,如今萧衍又珍藏了其他女子的画像,她顿时醋意横生。
“王爷,我是您的妻子,您怎能对我说这样的话?这画里的女子又是谁,让王爷这般痴迷,以至于妾身动都不能动一下。”
“这是我的事情,你不要管。这王府里的钱财货物,全部都是你的,你要花多少都行,但是这幅画你是万万不能动的。”
杜贤芝听到萧衍的这番话,都快要哭出声来了。
她从小到大哪里缺过银子花,本以为嫁进了这信王府会和信王琴瑟和鸣,谁知信王待她如此冷漠,她的心都快要碎掉了。
杜贤芝已经说不出话,转身走了出去。
刚走出房门,她才突然想起这画中的女子竟然是云妃苏云婉。
那年皇宫的宫宴,宴请了诸多大臣及家眷,杜贤芝跟着父亲入宫,苏云婉的美貌实在是引人注目,杜贤芝一眼便记住了她。
这么多年过去了,想不到竟然在自己丈夫的书房里,发现了她的画像。
难道传言是真的?难道自己的丈夫信王真的对云妃有意?
想到这里,杜贤芝心里不是滋味。
*
乾清宫。
萧策将诸位大臣和将军聚集在一起,讨论应对匈奴的策略。
“今日朕将诸位爱卿聚集,想必你们都知道所为何事,匈奴和我朝打了多年的战役,双方都已经疲乏,匈奴的王授意,若是我朝愿意送一位皇子去匈奴做质子,他们便愿意停息战争,与我朝和睦相处,并且年年上供,以求太平。诸位爱卿如何看待这件事情?”
萧策的话刚一说出口,朝堂之下便议论纷纷。
若是皇帝同意这件事情,谁都知道被送出去的皇子一定是萧琮。
毕竟萧琮是长子,也是萧策现在唯一的儿子。
“陛下,连年征战已经导致国库空虚民不聊生,若是真的能将这么多年的战役停止,哪怕是送皇子去做质子,也未尝不可。”节度使李知意说道。
“你这软骨头,只知道给陛下出馊主意,我岳放就算是拼了老命也要打下匈奴,取下匈奴王的脑袋给陛下当酒杯,他竟然还想让陛下送皇子去做质子,简直是痴人说梦!”
岳放将军一字一句铿锵有力。
萧策当然知道以现在的国力来看,已经支撑不起再打多年的战役。
若是再次征战,恐怕百姓和士兵都不知道要受多少苦,更严重的是会威胁到他的皇权,这是他最不愿意看见的。
但是他毕竟是皇帝,在臣子面前不想丢了自己的威严,所以这等事情自然是不愿意自己亲自开口同意。
“诸位爱卿的意思朕都明白了,朕考虑几日之后再做决定。”
话虽是这样说,其实萧策心里早就有了结果。
不过只是将萧琮送去做质子而已,萧琮虽说目前是他唯一的儿子,但若是他想要,他会有无数个儿子。
退一万步来说,就算是萧琮死在了匈奴,也不是多大的损失。
萧策暗地里安排了几个大臣极力劝谏自己同意让皇子做质子的事情,他表面上做出一副万般无奈才同意的样子,实则一切都是他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