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知青说得有道理。”刘文忍不住感叹,“我老了,跟不上你们年轻人的步子了。”
赵泽宽慰,“刘队长身强体壮,还能再干二十年!”
虽然知道他是在奉承,但人哪有不爱听好话的,刘文笑得合不拢嘴,“都六十多岁,老了老了。”
想了想,他指着旁边一个三十多岁的中年男人,“你们提出的稻田养鱼想法很不错,但是我没看到过实物,不可能一拍脑袋就做决定,赵队长要是真的有诚心,那就现在青山大队搞一块那什么,试验田是吧?先搞一块试验田,我会让他去看看,要是可行,我们高山大队再开始。”
这老狐狸,赵泽心里骂了一句,不见兔子不撒鹰,他们队里不先搞点成果出来,刘文是绝对不可能开始的。
但他态度松动了就是好事。赵泽扬起笑脸,“这位是?”
“他是我大儿子刘卫红,是个不争气的,这么大把年纪了还一事无成,让他跟赵队长和叶知青多学学,别一天天就盯着这一亩三分地。”刘文虽然嘴上在骂,但是眼里却全是满意。
赵泽和叶秋当然不可能缺心眼儿地应下他的客气话,赶紧夸了刘卫红几句,你来我往间,气氛和谐。
深入了解青山大队提出的稻田养鱼计划后,刘文开门见山,“赵队长今天特意来找我,是有什么别的事?”
反正他是不相信天上会掉馅饼,这个稻田养鱼计划可行性确实很高,但如果赵泽不主动来高山大队,再好的计划也要等青山大队取得成功之后,公社才会进行宣传,高山大队至少要到明年才能实施。他们上门提醒,总不会是出于好心吧?
听了他的话,叶秋和赵泽对视一眼。
赵泽,“其实,我是想再谈谈河里的鱼。”
刘文不动声色,“河里的鱼有什么问题?”
“按理来说,青山大队也属于河上游,可这么多年,队里确实是没享受到河里的产出。”
“赵队长说笑了,这河流经这么多大队,要是每个大队都想从河里捞鱼,有再多鱼也是不够捞的。”
早知道他不可能轻松同意,赵泽接着说:“可是其他大队吃肉,我们青山大队喝点汤不过分吧?不管是河还是河里的鱼,都是公共财产,没有说是经过哪个大队就成了私有财产的道理。”
“当然,我们大队也没有想独占资源的意思。”刘文一脸严肃,这可是非常重要的问题,必须及时澄清,“再说,河里的鱼怎么捕捞,也不是高山大队能做主的。就算我们队里的人都不反对,但是鱼也到不了青山大队。”
这么多年,河上游几个大队早有默契,每个大队都会下网捞几天。青山大队说是上游,其实已经靠近中游,鱼怎么着都到不了他们那儿,就算高山大队不捞,也只会便宜其他大队。除非赵泽能说服上游所有大队,但这怎么想都不可能。
赵泽面露难色,“刘队长说的是。”
本来对稻田养鱼的兴趣一般,但是听叶秋天花乱坠地说了这么久,刘文早就心动了,担心赵泽因为不能捞鱼而放弃两个大队的合作,想了想,“让青山大队捕鱼的事我决定不了,但是如果你们要搞试验田,需要的鱼苗我们高山大队可以出。”
不能光想着从河里捞鱼,得益于地理位置优势,高山大队一直在发展鱼类养殖,只是距离公社位置太远,无法解决活鱼运输的问题,养殖规模一直无法扩大,但是给青山大队提供鱼苗倒是问题不大。
毕竟就算等着公社喂饭,公社也不能什么好处都不给,光靠口号就要求青山大队无偿交出技术。
所以,综合来说,现在用鱼苗换取稻田养鱼的完整计划,对高山大队来说,并不吃亏。
“这......”赵泽看了叶秋一眼,有些为难,“我们还得商量一下,没办法马上决定。”
刘文非常理解,配合着转移话题,给赵泽留出思考的时间。
在这种场合,赵援朝脑子转不过来,知道赵泽是想让他多见见世面,培养他的能力,虽然比不上叶秋,他也不恼,安静看着众人寒暄。
之后又聊了几句,刘卫红才陪着几人走出村委会,一路送到村口看着他们离开。
赵援朝似懂非懂,“咱们这是成了?”
“算是成了一半。”赵泽解释,“如果我们的稻田养鱼的试验田能成功,不仅是今年,以后的鱼苗都有保证了。”
赵援朝恍然大悟,“所以说,大队长你一开始就是奔着鱼苗来的,没指望能在河里捕捞?”
叶秋笑了一声,“赵大哥,之前我们都把事情想得太简单了,已经吃下去的肉,没人愿意吐出来。其他几个大队不可能愿意咱们去分他们碗里的肉,所以只能拿完整的方案换一些鱼苗。毕竟咱们大队成功了,其他大队不可能干看着,迟早都是要把技术分享出去的,还不如换些好处。”
赵援朝竖起大拇指,“还是你们这些读过书的心眼子多。”
“这话听着可不像是在夸人。”
赵援朝否认,“就是在夸你们读过的书多,有脑子。”
赵援朝,“要搞稻田养鱼,田里肯定不能跟之前一样,需要进行调整,还是叶知青和赵援朝你们两个负责?”
叶秋想了想,摇头拒绝,“把要求教给赵大哥,他一个人也能做好,我只需要偶尔去看看就行,本来试验田就不需要太多人。”
赵援朝急了,“那怎么行?这是叶知青出的主意,怎么能让我一个人出风头,我不同意。”
要是他一个人负责试验田,其他人就只能看到他,看不到叶秋的付出,这么做太缺德,他可不干抢人功劳的事。
“我知道你的好意,但这事真没什么要紧的。”叶秋解释,“只要大家都能得到好处,谁出风头有什么要紧的?再说了,我做了事,大家都知道,哪有什么抢功的事,赵大哥你想多了。”
看出她是真不在意,赵泽自然同意她的安排,转而问:“那叶知青更愿意干什么工作?”
如果是其他人想挑拣工作,赵泽只会让他圆润地滚。但是叶秋不一样,赵泽愿意在自己能力所及内给予她回报。
叶秋认真想了想,“之前秋收的时候我记过账,觉得挺好,最近牛会计不是生病了,需要招人顶替工作吗?大队长觉得安排我去记账行不行?”
过年那天晚上听到的事她还惦记着,只是一直没找到机会接近账册,眼下正好有个好机会,她当然不能错过。
“当然可以。”如果是其他事情还需要跟别的村干部商量,但让叶秋顶替牛会计干几天,是牛会计自己提出来的,其他村干部都没反对,赵泽选择成人之美。
“那太好了,谢谢大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