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砖缝里钻出几株营养不良的苔藓,檐角的铜铃还挂着半片枯叶。
阿楚踢了踢脚下的青石板,石板冰凉的触感顺着鞋底爬上来。
“晏辰,看这格局,不像我们上次去的大唐夜市啊。”
晏辰正低头研究腰间战术包里的信号探测器,屏幕上跳动的乱码突然定格成一行古雅的篆体。
“定位出来了,这里是东汉末年,庐江郡。”
阿楚眼睛一亮,突然拍手:“哎?这不是《陆绩怀橘》那地儿吗?”
她从背包侧袋摸出折叠式平板电脑,指尖飞快滑动调出资料:“六岁神童陆绩,拜见袁术的时候揣了俩橘子放怀里,被发现了还说是给妈带的,堪称古代孝道营销第一人啊。”
晏辰把探测器收进包里,顺手帮她理了理被风吹乱的碎发:“别瞎用词,古人的孝还是很真诚的。”
“知道啦,”阿楚往他身上靠了靠,鼻尖蹭过他的衣袖,“那我们这次来干嘛?给小陆绩的橘子套个保鲜袋?”
晏辰低笑出声,伸手捏了捏她的脸颊:“我们是来见证历史的,不是来当后勤的。”
两人正说着,远处传来一阵车马喧哗。
一群身着宽袍大袖的人簇拥着一个华服中年人走来,看那排场,多半是袁术。
人群里果然有个梳着总角的小孩,身形瘦小,眼神却格外清亮,正是陆绩。
阿楚赶紧拉着晏辰躲到槐树后面,掏出手机调成录像模式:“来了来了,名场面要开始了。”
袁术府邸的下人端上水果,盘子里的橘子黄澄澄的,看着就汁水饱满。
陆绩拿起一个橘子把玩,趁人不注意飞快塞进怀里,动作之熟练让阿楚忍不住小声惊叹。
“这手法,不去练魔术可惜了。”
晏辰在她耳边低语:“等会儿袁术问起,我们要不要提前帮他铺垫一下?”
阿楚摇头:“别,万一搞成我们教唆他藏橘子,那不成千古罪人了?”
果然,宴席散时,陆绩弯腰行礼,怀里的橘子滚了出来,摔在地上裂了道缝。
袁术故作惊讶地挑眉:“陆郎作宾客而怀橘,何为耶?”
周围的人都露出看好戏的表情。
陆绩刚要开口,阿楚没忍住,突然喊了一声:“因为他是‘妈宝男’啊!”
全场瞬间安静。
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突然冒出来的两个奇装异服的年轻人身上,阿楚穿的牛仔裤和晏辰的冲锋衣在一群宽袍里显得格格不入。
陆绩愣在原地,手里还攥着另一个没掉出来的橘子。
袁术皱眉:“妈宝男?此乃何意?”
晏辰赶紧打圆场:“她的意思是,陆公子孝心可嘉,惦记家中母亲。”
阿楚补充:“对对对,就是‘我的心里只有妈’的意思!”
她突然意识到这话有点歧义,脸颊微红。
陆绩反应过来,拱手道:“正是,母亲爱吃橘子,故怀二枚归赠。”
袁术哈哈大笑:“原来是这样,陆郎真孝子也!”
一场尴尬总算化解。
离开袁府时,阿楚戳了戳晏辰的胳膊:“你看你,都怪你说要铺垫,害得我口不择言。”
晏辰握住她的手,指尖划过她的掌心:“是是是,都怪我,那晚上回去,让你‘惩罚’我好不好?”
阿楚脸一红,嗔道:“晏辰!你又说这些!”
旁边卖糖葫芦的小贩路过,听到这话脚步顿了顿,疑惑地回头看了他们两眼。
晏辰笑着捏了捏她的脸颊:“怕什么,这里又没人懂我们的‘暗语’。”
两人正打闹着,突然看到街角有个小孩蹲在地上哭,手里的橘子皮散落一地。
阿楚走过去,发现是陆绩。
“小陆同学,怎么了?橘子被抢了?”
陆绩抹着眼泪摇头:“不是,我娘……她病了,想吃橘子,可我只带回来一个。”
阿楚和晏辰对视一眼,都有些意外。
原来历史记载里轻描淡写的“怀橘”,背后还有这样的隐情。
晏辰从包里拿出压缩饼干递给他:“这个给你,虽然不是橘子,但管饱。”
陆绩接过饼干,小心翼翼地闻了闻:“这是什么?好香。”
“现代特产,吃了能长高高。”阿楚蹲下来,帮他擦掉眼泪,“你娘会好起来的。”
陆绩用力点头,捧着饼干跑远了。
阿楚看着他的背影,轻声说:“原来我们看到的,只是故事的冰山一角。”
晏辰揽住她的肩膀:“每个被写进书里的瞬间,背后都有无数个不为人知的日夜。”
一阵风吹过,带来淡淡的橘香。
阿楚突然打了个喷嚏:“阿嚏!晏辰,我好像闻到鹅肉的味道了。”
晏辰抬头望向远处,只见一片白茫茫的鹅群正从河边游过。
“看来,我们要换地方了。”
河水泛着粼粼波光,一群白鹅伸长脖子嘎嘎叫着,搅碎了水面倒映的云影。
阿楚趴在石桥栏杆上,看着岸边一个穿着长衫的中年人正对着鹅群写写画画,手里的毛笔悬在半空,半天没落下。
“王羲之哎!”阿楚眼睛发亮,拉着晏辰的袖子晃了晃,“是书圣王羲之!我小学练毛笔字,临摹的就是他的《兰亭集序》!”
晏辰从背包里翻出一本精装版《王羲之书法全集》,封面正是《兰亭集序》的真迹复刻。
“要不要过去要个签名?”
阿楚拍了他一下:“正经点!这可是东晋,你让他签在哪里?签你脸上吗?”
晏辰作势要把脸凑过去:“也不是不行,能被书圣签名,我这脸也算千古留名了。”
“去你的!”阿楚笑着推开他,“你看他对着鹅发呆,是不是在想怎么写‘鹅’字?”
岸边的王羲之突然起身,对着鹅群拱手行礼,嘴里还念念有词。
阿楚疑惑:“他在干嘛?跟鹅拜把子吗?”
这时,一个小道童跑过来,手里捧着一个食盒:“先生,道士送来的点心。”
王羲之眼睛一亮:“可是用那批白鹅换的?”
道童点头:“是啊,那道士说,只要先生肯为他写一卷《道德经》,别说一群鹅,就是十群也愿意换。”
王羲之抚摸着胡须,笑道:“这道士倒是懂我,鹅的姿态,正是书法里的‘转笔’之妙啊。”
阿楚突然拉着晏辰往岸边跑:“我们去帮帮他!”
晏辰被她拽得一个趔趄:“帮什么?我们又不会写毛笔字。”
“我们有这个!”阿楚从包里掏出一个平板电脑,点开一个书法教学App,“你看,这里有3d模拟的运笔轨迹,比他对着鹅琢磨直观多了!”
两人跑到王羲之身边时,他正对着一只曲颈饮水的白鹅凝神静气。
阿楚把平板电脑递过去:“王老先生,您看这个!”
王羲之被突然出现的两个奇装异服的人吓了一跳,看到平板电脑上旋转的3d字体,更是瞪大了眼睛。
“此乃何物?竟能将字刻在这方镜面上?”
晏辰解释:“这叫平板电脑,相当于一个便携的书简,只是不用笔墨。”
他滑动屏幕,调出王羲之的《黄庭经》:“您看,这是您未来会写的字。”
王羲之看着屏幕上的字迹,瞳孔骤缩,伸手抚摸着屏幕,仿佛在触摸真实的纸张。
“这笔法,这神韵……竟与我心中所想如出一辙!”
阿楚得意地扬下巴:“那是,我们可是来自未来的‘预言家’。”
旁边的道童凑过来看了一眼,突然惊呼:“先生,这上面的字,比您昨天写的还要好!”
王羲之的脸色沉了沉,把平板电脑推了回来:“多谢二位好意,只是书法之道,贵在静心领悟,而非取巧。”
阿楚愣了一下,没想到会被拒绝。
晏辰拉了拉她的胳膊,对王羲之作揖:“先生说的是,是我们唐突了。”
离开岸边后,阿楚噘着嘴:“他怎么不领情啊?我们可是好心帮他。”
晏辰指着河面上的鹅群:“你看那些鹅,有的在游动,有的在梳理羽毛,有的在争抢食物,姿态各不相同。”
“那又怎样?”
“王羲之看的,不是鹅本身,而是鹅在动静之间的气韵,”晏辰看着她的眼睛,“就像你画画时,不会只描摹物体的形状,而是捕捉它的灵魂,对吗?”
阿楚恍然大悟:“你是说,他追求的是那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感觉?”
“嗯,”晏辰点头,“我们的平板电脑再先进,也只能展示结果,却无法替代他领悟的过程。”
这时,一个穿着绿裙的侍女走过来,手里捧着一个锦盒,对着晏辰盈盈一笑:“公子谈吐不凡,小女子是附近道观的侍女,家师有请二位一叙。”
侍女的目光落在晏辰身上,带着明显的倾慕。
阿楚立刻挽住晏辰的胳膊,下巴微扬:“不好意思,我们还有事,不去了。”
侍女脸上的笑容僵了一下,又转向晏辰:“公子不去看看吗?家师那里有上好的清茶,还有……”
“不去,”晏辰打断她,握住阿楚的手,语气温柔却坚定,“我家阿楚去哪,我就去哪。”
侍女见状,只好遗憾地离开了。
阿楚看着侍女的背影,哼了一声:“长得挺漂亮,眼光不怎么样。”
晏辰低头在她耳边说:“吃醋了?”
“才没有,”阿楚嘴硬,“我是觉得,她耽误我们看王羲之爱鹅了。”
晏辰轻笑:“那我们回去继续看?不过得保持距离,别再打扰书圣悟道了。”
两人刚走回石桥,就看到王羲之正蹲在地上,用手指蘸着河水在石板上写字,写的正是一个“鹅”字。
那笔画流畅自然,仿佛真的有一只白鹅在石板上游动。
阿楚突然小声说:“I think he’s got it.”
旁边路过的几个书生面面相觑,显然没听懂这句英文。
晏辰捏了捏她的手心:“是啊,他找到属于自己的‘鹅’了。”
夕阳西下,把河水染成一片金红。
王羲之收拾好笔墨,抱着一只刚换回来的小鹅,满意地离开了。
阿楚看着他的背影,突然说:“晏辰,你说,那个道士换鹅,真的是为了《道德经》吗?”
晏辰望着远处渐渐模糊的白鹅群:“也许,他只是想让王羲之开心呢?”
一阵风吹过,带来了竹叶的清香。
阿楚耸了耸鼻子:“这味道,好像在哪里闻过。”
晏辰抬头,只见远处一片竹林郁郁葱葱,竹林深处隐约有座茅屋。
“去看看?”
“走!”
竹林深处的茅屋前,一个中年人正站在画架前,手里的画笔在宣纸上挥洒自如。
纸上的竹子栩栩如生,仿佛下一秒就会破土而出,节节高升。
“文与可!”阿楚眼睛一亮,“是画竹高手文与可!‘胸有成竹’说的就是他!”
晏辰从背包里拿出一本美术史教材,翻到文与可的章节:“书上说,他画的竹子,无论晴雨寒暑,都能体现出竹子的神韵。”
阿楚凑近看了看画架上的画,又看了看旁边的竹子:“真的好像啊,连竹叶上的露珠都画出来了。”
文与可放下画笔,看着眼前的两个陌生人,疑惑地问:“二位是?”
“我们是你的粉丝!”阿楚脱口而出,随即意识到用词不对,赶紧改口,“我们是……慕名而来的 admirers!”
文与可一脸茫然:“admirers?此乃何意?”
晏辰解释:“就是非常欣赏先生画作的人。”
文与可这才释然:“原来如此,二位请坐。”
阿楚坐下后,看着桌上的画纸,突然说:“先生,您画竹之前,是不是在心里已经把竹子的样子想好了?”
文与可点头:“正是,画竹者,必先得成竹于胸中。”
“那您为什么不直接用相机拍下来呢?”阿楚拿出手机,点开相机功能,“你看,这个叫手机,能把竹子的样子瞬间记录下来,比画快多了。”
文与可看着手机屏幕里清晰的竹子影像,惊讶地睁大了眼睛:“此等奇物,竟能将实物原样留住?”
“是啊,”阿楚得意地说,“不仅能留住,还能修图,想让竹子变绿就变绿,想让竹叶变多就变多。”
文与可却摇了摇头:“如此一来,画作的灵气何在?”
他指着画纸上的竹子:“我画的竹子,是我眼中的竹,心中的竹,融入了我的情感与感悟,并非简单的复制。”
阿楚愣住了,她看着画中的竹子,仿佛真的能感受到一股坚韧不拔的生命力。
这时,一个书生模样的年轻人走了过来,手里拿着一卷画轴:“文先生,晚辈临摹了您的竹画,想请您指点一二。”
年轻人的目光落在阿楚身上,眼睛一亮,上前一步拱手道:“这位姑娘气质独特,不知芳名?”
阿楚还没开口,晏辰就揽住了她的肩膀:“她叫阿楚,是我的人。”
年轻人脸上的笑容僵住了,尴尬地咳嗽了两声:“原来是这样,失礼了。”
文与可看了看晏辰,又看了看阿楚,笑着摇了摇头,继续点评年轻人的画作。
等年轻人离开后,阿楚戳了戳晏辰的腰:“你干嘛呢?那么凶干嘛?”
晏辰低头看着她:“他看你的眼神不对。”
“那又怎么了?”阿楚挑眉,“说明我魅力大啊。”
“你的魅力只能给我看,”晏辰在她耳边低语,“晚上回去,我让你看看我的‘魅力’。”
阿楚脸一红,拍了他一下:“晏辰!你又说这些!”
文与可听到他们的对话,放下画笔:“二位感情真好。”
阿楚不好意思地笑了笑:“我们……是青梅竹马。”
文与可点点头,指着窗外的竹林:“其实,画竹不仅要胸有成竹,还要了解竹子的生长习性。”
他拿起一根竹枝:“你看,这竹节,每一节都代表着一段成长,经历过风雨,才会更加坚韧。”
阿楚若有所思:“您是说,画竹其实也是在画人生?”
文与可赞许地看着她:“小姑娘悟性很高,正是如此。”
晏辰看着文与可,突然问:“先生,您画了这么多竹子,有没有遇到过瓶颈?”
文与可叹了口气:“有过,曾经有一段时间,我觉得自己画的竹子越来越死板,没有灵气。”
“那您是怎么解决的?”阿楚好奇地问。
“我去了竹林深处,住了三个月,”文与可回忆道,“每天观察竹子的变化,看它在风中摇曳,在雨中挺立,甚至看它被虫蛀……”
他顿了顿,继续说:“后来我发现,竹子的美,不仅在于它的形态,更在于它的生命力。”
阿楚看着窗外的竹林,仿佛明白了什么:“原来,很多事情都不是表面看起来那么简单。”
晏辰握住她的手:“就像我们看到的历史,背后也有很多不为人知的故事。”
文与可笑着点点头:“正是如此。”
夕阳透过竹林洒进来,落在画纸上的竹子上,仿佛给竹子镀上了一层金光。
阿楚看着那幅画,突然说:“I see.”
文与可和晏辰都看向她。
阿楚解释:“我的意思是,我明白了。”
文与可笑着说:“明白就好。”
夜幕悄悄降临,竹林里传来阵阵虫鸣。
阿楚打了个哈欠:“晏辰,我有点困了。”
晏辰揉了揉她的头发:“那我们找个地方休息吧。”
两人向文与可道别后,走进了竹林深处。
月光透过竹叶的缝隙洒下来,形成斑驳的光影。
阿楚看着地上的光影,突然说:“晏辰,你看这光影,像不像字?”
晏辰仔细一看,还真有点像:“有点像,像……”
他还没说完,阿楚就指着远处:“你看那里!有人在月光下看书!”
两人走近一看,只见一个年轻人正坐在一块石头上,借着月光看书,神情专注。
阿楚惊讶地说:“是江泌!《江泌映月》的故事!”
晏辰看着江泌,轻声说:“他看得好认真啊。”
阿楚点点头:“是啊,在这么暗的光线下看书,很伤眼睛的。”
她从包里拿出一个手电筒,打开开关。
一道明亮的光束照在江泌的书上。
江泌被突如其来的光亮吓了一跳,抬头看到阿楚和晏辰,疑惑地问:“二位是?”
“我们是路过的,”阿楚笑着说,“看你在月光下看书太费劲了,给你照亮点。”
江泌看着手电筒,惊讶地说:“这是什么奇物?竟能发出如此明亮的光?”
“这叫手电筒,”晏辰解释道,“是现代的照明工具。”
江泌恍然大悟:“原来如此,多谢二位。”
他低下头,继续看书。
阿楚看着他,突然问:“你这么努力看书,是为了考取功名吗?”
江泌摇了摇头:“不是,我是为了让更多的人能读到书。”
“为什么?”阿楚好奇地问。
“我小时候家里穷,没钱买书,也没钱上学,”江泌回忆道,“后来遇到一位老先生,他免费教我读书,还送了我几本书。”
他顿了顿,继续说:“我想,等我学有所成,也要像那位老先生一样,免费教穷人读书。”
阿楚和晏辰对视一眼,都被江泌的想法打动了。
“你真伟大,”阿楚由衷地说,“我们支持你。”
江泌笑着说:“多谢二位,不过,我习惯了在月光下看书,这样反而能让我更加专注。”
阿楚收起手电筒:“好吧,那我们不打扰你了。”
两人离开后,晏辰看着阿楚:“你有没有觉得,江泌映月,不仅仅是为了勤学,更是为了一个信念?”
阿楚点点头:“是啊,他想让更多的人能读到书,这个想法太伟大了。”
“就像很多事情,表面上看是一回事,背后却有更深层的意义,”晏辰若有所思地说,“我们看到的历史,可能只是冰山一角。”
阿楚看着天上的月亮,突然说:“你看,月亮好圆啊,像不像一个大灯泡?”
晏辰笑了:“你啊,总是能想到一些奇奇怪怪的比喻。”
“本来就是嘛,”阿楚撒娇道,“你看,有了月亮,江泌才能看书,有了灯泡,我们晚上才能做事,本质上不是一样的吗?”
晏辰刮了刮她的鼻子:“你说得对,本质上是一样的,都是为了照亮黑暗。”
两人继续往前走,突然闻到一股麦香。
阿楚耸了耸鼻子:“晏辰,你闻到了吗?好像是麦子的味道。”
晏辰点点头:“嗯,前面好像有一片麦田。”
两人走近一看,只见一个年轻人正坐在田埂上看书,旁边的麦子已经成熟了,却没有人收割。
阿楚惊讶地说:“是高凤!《高凤流麦》的故事!”
晏辰看着高凤,轻声说:“他看得太入迷了,连麦子熟了都不知道。”
阿楚看着满地的麦子,着急地说:“这要是遇到下雨,麦子不就全毁了吗?”
她刚想过去提醒高凤,就被晏辰拉住了。
“别去,”晏辰说,“我们先看看再说。”
过了一会儿,一个老农匆匆跑来,对着高凤喊:“高凤,快回家收麦子啊,马上要下雨了!”
高凤抬起头,茫然地问:“下雨了?我怎么不知道?”
老农指着天空:“你看,乌云都来了,再不收就来不及了!”
高凤这才反应过来,赶紧起身往家跑。
阿楚看着高凤的背影,疑惑地问:“他是不是看书看傻了?”
晏辰摇了摇头:“不一定,你看他刚才看书的神情,很专注,不像是傻了。”
两人跟着高凤来到他家,只见高凤正在指挥家人收麦子,动作麻利,一点也不像看书入迷的样子。
阿楚惊讶地说:“他好像变了一个人。”
晏辰看着高凤,若有所思地说:“也许,他看书的时候,是进入了另一个世界。”
“另一个世界?”阿楚好奇地问。
“嗯,”晏辰点点头,“书里的世界,可能比现实世界更让他着迷。”
这时,高凤看到了阿楚和晏辰,走过来拱手道:“多谢二位刚才没有打扰我看书。”
阿楚疑惑地问:“你知道我们在看你?”
高凤笑着说:“是啊,我虽然看书入迷,但周围的动静还是能感觉到的。”
他顿了顿,继续说:“其实,我不是不知道麦子熟了,我是想看完那本书的最后一章。”
“为什么?”阿楚好奇地问。
“那本书讲的是一个农民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了家乡的命运,”高凤说,“我想知道他最后成功了没有。”
阿楚恍然大悟:“你是想从书里找到改变家乡的方法?”
高凤点点头:“是啊,我们这里经常干旱,收成不好,我想找到解决的办法。”
晏辰看着高凤,突然说:“其实,解决干旱的方法有很多,比如修建水利工程,改良农作物品种……”
他顿了顿,意识到自己说的都是现代知识,又改口道:“这些可能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实现,但只要坚持下去,总会有希望的。”
高凤赞许地看着晏辰:“先生说得对,我相信只要我们不放弃,总有一天能改变家乡的命运。”
阿楚看着高凤,突然说:“你真了不起,为了家乡的人,这么努力。”
高凤笑着说:“这是我应该做的。”
这时,天空下起了雨。
高凤赶紧指挥家人把收好的麦子搬到屋里。
阿楚看着雨中的麦田,突然说:“晏辰,你有没有觉得,高凤流麦,不仅仅是一个关于勤学的故事?”
晏辰点点头:“是啊,他是在为家乡的未来努力,这份心意,比单纯的勤学更可贵。”
雨越下越大,阿楚打了个喷嚏。
晏辰脱下自己的外套,披在阿楚身上:“别着凉了。”
阿楚看着晏辰,心里暖暖的:“晏辰,有你真好。”
晏辰笑了笑,握住她的手:“有你,更好。”
两人站在屋檐下,看着雨中的麦田,仿佛看到了希望的种子在生根发芽。
雨停了,月亮出来了。
阿楚看着月亮,突然说:“晏辰,你看这月亮,像不像一个大圆盘?”
晏辰笑了:“你啊,又开始胡思乱想了。”
“本来就是嘛,”阿楚撒娇道,“你看,江泌借着月光看书,高凤为了看书忘了收麦子,他们都对书那么痴迷。”
晏辰点点头:“是啊,书里有另一个世界,能让人忘记现实的烦恼。”
他顿了顿,继续说:“但现实世界,也需要我们去努力改变。”
阿楚看着晏辰,突然说:“我觉得,我们这次穿越,好像学到了很多东西。”
晏辰笑了笑:“是啊,每个故事背后,都有不为人知的秘密,每个努力的人,都有自己的信念。”
两人相视一笑,继续往前走。
月光洒在他们身上,仿佛为他们镀上了一层银霜。
私塾里传来朗朗的读书声,一个小男孩正站在先生面前,眉头紧锁,似乎在思考着什么。
阿楚趴在窗外,看着那个小男孩,小声对晏辰说:“是戴震!《戴震难师》的故事!”
晏辰点点头:“他正在向先生提问呢。”
只听戴震问先生:“先生,‘天地之中人为贵’,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先生捋了捋胡须,说:“就是说,在天地万物之中,人是最尊贵的。”
戴震又问:“那为什么人会有贵贱之分呢?”
先生愣了一下,显然没料到戴震会这么问:“这……这是自古以来就有的规矩。”
戴震摇了摇头:“我觉得不对,人都是一样的,不应该有贵贱之分。”
先生有些生气了:“你这孩子,怎么这么不听话?书上就是这么说的!”
戴震却不依不饶:“书上说的也不一定都对,我们应该有自己的思考。”
阿楚看着戴震,佩服地说:“他真勇敢,敢质疑先生。”
晏辰点点头:“是啊,在那个年代,能有这样的想法,很不容易。”
这时,先生发现了窗外的阿楚和晏辰,皱了皱眉头:“你们是谁?在这里鬼鬼祟祟地干什么?”
阿楚和晏辰赶紧走进私塾,晏辰拱手道:“我们是路过的,听到这位小公子的话,觉得很有道理,所以就多听了一会儿。”
先生哼了一声:“小孩子不懂事,胡乱说话,二位不必当真。”
戴震却看着阿楚和晏辰,说:“我觉得我说的是对的,人人生而平等,不应该有贵贱之分。”
阿楚赞许地看着戴震:“你说得对,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价值,不应该用贵贱来衡量。”
先生生气地说:“你一个小姑娘,懂什么?在这里胡说八道!”
晏辰赶紧打圆场:“先生息怒,我们只是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没有别的意思。”
先生这才缓和了语气:“好吧,看在二位是客人的份上,我就不跟你们计较了。”
他转向戴震:“你也别再胡思乱想了,好好读书!”
戴震虽然不再说话,但眉头依然紧锁,显然没有放弃自己的想法。
等先生离开后,阿楚走到戴震面前,笑着说:“你很有勇气。”
戴震看着阿楚:“姐姐,你真的觉得我说的是对的吗?”
阿楚点点头:“是啊,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都有自己的权利和尊严。”
晏辰看着戴震,说:“不过,在现在这个年代,你的想法可能很难被人接受。”
戴震握紧了拳头:“我相信,总有一天,人们会明白的。”
阿楚看着戴震,突然说:“我支持你,坚持自己的想法,不要轻易放弃。”
戴震笑着说:“多谢姐姐,我会的。”
这时,上课铃响了,戴震回到自己的座位上,开始认真读书。
阿楚和晏辰离开私塾后,晏辰看着阿楚:“你有没有觉得,戴震难师,不仅仅是一个关于质疑的故事?”
阿楚点点头:“是啊,他是在追求真理,追求平等,这份勇气太可贵了。”
“其实,每个时代都需要像戴震这样的人,”晏辰若有所思地说,“敢于质疑,敢于挑战权威,才能推动社会的进步。”
阿楚看着远处的天空,突然说:“你看,那边好像有一座府邸,我们去看看吧。”
两人走近一看,只见府邸门口挂着一块牌匾,上面写着“司马府”三个字。
阿楚惊讶地说:“是司马光的府邸!《司马光警枕》的故事!”
晏辰点点头:“我们进去看看吧。”
两人走进府邸,只见一个中年人正坐在书桌前,埋头苦读,头下枕着一个圆木枕头。
阿楚小声说:“那就是警枕吧,只要一翻身,枕头就会滚动,人就会醒来,继续读书。”
晏辰看着司马光,轻声说:“他真的很勤奋,难怪能写出《资治通鉴》这样的巨着。”
这时,司马光抬起头,看到了阿楚和晏辰,皱了皱眉头:“你们是谁?怎么会在这里?”
晏辰拱手道:“我们是路过的,久闻司马先生大名,特来拜访。”
司马光点点头:“原来是这样,请坐。”
阿楚坐下后,看着司马光的警枕,突然说:“先生,你这样太辛苦了,为什么不休息一会儿呢?”
司马光笑了笑:“我年纪大了,时间不多了,想抓紧时间多做一些事情。”
“你已经做了很多事情了,”阿楚说,“《资治通鉴》这部书,对后世影响很大。”
司马光叹了口气:“这部书还没有完成,还有很多地方需要修改和完善。”
他顿了顿,继续说:“我想,把这部书写好,留给后人,也算是我为这个时代做的一点贡献吧。”
阿楚和晏辰对视一眼,都被司马光的精神打动了。
“你真伟大,”阿楚由衷地说,“我们支持你。”
司马光笑着说:“多谢二位,不过,我已经习惯了这样的生活,只有这样,我才能安心。”
阿楚看着司马光,突然说:“其实,适当的休息也是很重要的,这样才能提高效率。”
司马光摇了摇头:“我知道,但我没有时间休息,还有很多事情等着我去做。”
晏辰看着司马光,说:“先生,您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但也要注意自己的身体,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嘛。”
司马光疑惑地问:“革命?什么是革命?”
阿楚赶紧解释:“他的意思是,身体是做事情的基础,只有身体好了,才能做更多的事情。”
司马光恍然大悟:“原来是这样,多谢二位提醒,我会注意的。”
两人离开司马府后,晏辰看着阿楚:“你有没有觉得,司马光警枕,不仅仅是一个关于勤奋的故事?”
阿楚点点头:“是啊,他是在为自己的理想奋斗,为了完成《资治通鉴》,付出了太多的努力。”
“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想和追求,”晏辰若有所思地说,“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付出再多的努力也值得。”
阿楚看着远处的田野,突然说:“你看,那边好像有一个小孩在写字,我们去看看吧。”
两人走近一看,只见一个小孩正跪在地上,用一根荻草在地上写字,神情专注。
阿楚惊讶地说:“是欧阳修!《欧阳修荻草练字》的故事!”
晏辰点点头:“他小时候家里穷,没钱买纸笔,就用荻草在地上练字,难怪能成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阿楚看着欧阳修,心疼地说:“他太辛苦了,我们帮帮他吧。”
她从包里拿出一个笔记本和一支笔,递给欧阳修:“用这个写吧,比用荻草在地上写方便多了。”
欧阳修看着笔记本和笔,惊讶地说:“这是什么?好精致啊。”
“这是笔记本和笔,”晏辰解释道,“是现代的书写工具。”
欧阳修恍然大悟:“原来是这样,多谢二位。”
他拿起笔,在笔记本上写了几个字,笑着说:“真的很方便,比用荻草在地上写好多了。”
阿楚看着欧阳修,突然说:“你这么努力练字,是为了什么?”
欧阳修想了想,说:“我想成为一名文学家,用文字记录这个时代,表达自己的想法。”
“你的愿望一定会实现的,”阿楚由衷地说,“你很有天赋。”
欧阳修笑着说:“多谢姐姐,我会努力的。”
这时,夕阳西下,金色的阳光洒在大地上,也洒在欧阳修的脸上,给他镀上了一层金色的光芒。
阿楚看着欧阳修,突然说:“其实,欧阳修荻草练字,不仅仅是一个关于勤奋的故事。”
晏辰点点头:“是啊,他是在追求梦想,用自己的努力改变命运,这份坚持太可贵了。”
“每个成功的人背后,都有一段不为人知的艰辛,”晏辰若有所思地说,“我们看到的只是他们光鲜亮丽的一面,却不知道他们付出了多少努力。”
阿楚看着远处的天空,突然说:“晏辰,你有没有觉得,这次穿越,我们学到了很多东西?”
晏辰点点头:“是啊,每个故事背后,都有不为人知的秘密,每个努力的人,都有自己的信念和坚持。”
“其实,生活就像一场穿越,”阿楚笑着说,“我们不知道下一秒会遇到什么,但只要坚持自己的信念,努力去做,就一定能收获属于自己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