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楚揉了揉眼睛,发现自己站在一片青砖铺地的院子里。
晏辰正弯腰检查脚边的石磨,上面还沾着没清理干净的麦麸。
“我的天,这古早味也太浓了吧,”阿楚踮脚往正屋瞅,“看这摆设,不会是《孔融让梨》那出吧?”
晏辰直起身,顺手摘了片院角的梧桐叶:“八九不离十,你听屋里的动静。”
正屋传来孩童叽叽喳喳的喧闹,夹杂着妇人温和的劝说。
阿楚从帆布包里掏出望远镜,调了调焦距:“看到了看到了,那穿绿袍子的小屁孩,绝对是孔融!”
晏辰凑过去一起看:“旁边那盘梨摆得跟艺术品似的,大的快赶上我拳头了。”
“等下他就要拿最小的那个了,”阿楚把望远镜塞回包里,“然后一群大人开始夸他懂事,这剧情我闭着眼都能背。”
晏辰从包里摸出两包薯片:“要不要进去凑个热闹?”
阿楚撕开包装袋,咔嚓咬了一口:“当然要啊,这么经典的场面,错过会遭天谴的。”
两人刚走到门口,就听见孔父说:“融儿,你先选吧。”
阿楚立刻拉着晏辰躲在门后,激动得攥紧了薯片袋。
孔融果然迈着小短腿走到盘前,伸手拿起最旁边那只最小的梨。
孔父故作惊讶:“哦?为何选这只?”
“因为我年纪小,”孔融奶声奶气的声音响起,“大的应该给哥哥们吃。”
阿楚在门后跟着默念,尾巴都快翘到天上了。
晏辰捏了捏她的脸颊:“淡定,后面还有更经典的。”
果然,孔父又问:“那弟弟比你还小,为何不给他?”
孔融仰起头:“因为我是哥哥,应该让着弟弟。”
满屋子顿时响起一片赞叹。
阿楚忍不住推开门:“那个,不好意思打扰一下哦。”
所有人的目光唰地集中过来。
孔父皱起眉头:“你们是何人?”
晏辰露出标准的微笑:“我们是路过的旅人,听闻府上有贤童,特来拜访。”
阿楚蹲到孔融面前,指着盘子里的梨:“小朋友,你是不是其实想吃大的呀?”
孔融眨巴着眼睛:“我不想。”
“没关系啦,诚实一点嘛,”阿楚从包里掏出巧克力,“你看这个,比梨好吃一百倍哦。”
孔融的眼睛亮了,但还是摇摇头。
孔母连忙走过来:“多谢二位好意,只是小儿素来懂事。”
“懂事也不能委屈自己啊,”阿楚把巧克力塞到孔融手里,“这叫‘分享’,不是‘退让’啦。”
孔父的脸色沉了下来:“阁下此言差矣,谦让乃是美德。”
晏辰赶紧打圆场:“她意思是,美德也不用刻意委屈自己。”
就在这时,孔融突然说:“其实我不爱吃梨。”
满屋子的人都愣住了。
阿楚噗嗤笑出声:“我就说嘛!”
孔父的脸一阵红一阵白:“融儿,不得胡说!”
孔融把巧克力剥开,咬了一口:“真的,这东西比梨好吃。”
孔母赶紧转移话题:“不知二位从何处来?”
“很远的地方,”晏辰比了个夸张的手势,“那里的人都用这个。”
他掏出手机,点开照片库,里面全是各地美食。
孔家人看得眼睛都直了。
阿楚突然指着屏幕:“你看这个烤鸭,皮脆肉嫩,比这里的烤鸡好吃多了。”
孔融拉着孔父的袖子:“爹,我想吃那个烤鸭。”
孔父干咳两声:“孩童无知,让二位见笑了。”
晏辰收起手机:“没事,小孩子嘛。”
他偷偷碰了碰阿楚的胳膊,朝院子角落努努嘴。
阿楚顺着他的目光看去,发现那里堆着好几筐梨,其中有一筐明显是坏的。
“原来如此,”阿楚恍然大悟,“我说怎么非选最小的,合着好梨就这一盘啊。”
晏辰低声笑:“看来孔融不仅懂事,还挺会观察。”
孔父似乎听到了什么,板起脸:“二位若是没事,就请离开吧。”
“别别别,”阿楚摆摆手,“我们就是想问问,那筐坏梨打算怎么处理?”
孔父顺着她指的方向看去,脸色更难看了:“与你们无关。”
“哎呀,这你就不懂了,”阿楚从包里掏出一本《家庭废物利用大全》,“坏梨可以做果酱啊,还能酿酒呢。”
孔母好奇地接过书:“这上面的字……为何如此奇怪?”
“哦,这是简体字,”晏辰解释道,“更方便书写。”
孔融突然指着书上的插图:“我想做果酱!”
孔父一把夺过书:“荒唐!”
阿楚耸耸肩:“好吧,当我没说。”
她拉着晏辰往外走,刚到门口,就听见孔融大喊:“我不要让梨了,我要吃巧克力!”
身后传来一阵鸡飞狗跳。
晏辰忍不住笑:“我们这是帮了倒忙?”
“哪能啊,”阿楚嚼着薯片,“至少让他知道,除了梨还有更好吃的。”
一阵风吹过,两人的身影消失在院子里。
再次站稳时,阿楚发现自己踩在一片松软的草地上。
不远处有个水缸,几个小孩正围着打闹。
“我的妈呀,是《司马光砸缸》!”阿楚激动地抓住晏辰的胳膊,“快找找哪个是司马光!”
晏辰环顾四周:“那个站在边上,看起来最冷静的就是。”
阿楚顺着他指的方向看去,果然有个小男孩,手里拿着块石头,眼神专注地盯着水缸。
“他在等那个小孩掉进去,”阿楚掏出手机准备录像,“经典场面,必须记录下来。”
晏辰按住她的手:“等一下,我们是不是该阻止?”
“阻止?”阿楚挑眉,“那这故事不就没了?”
“可是那小孩会溺水啊,”晏辰皱起眉头,“不太好吧。”
阿楚想了想:“也是哦,那我们偷偷把水缸挪个地方?”
两人刚摸到水缸边,就听见扑通一声。
那个调皮的小孩真的掉进去了。
其他孩子顿时慌了神,有的哭有的喊。
司马光举起石头就要砸。
“等一下!”阿楚大喊一声冲过去。
司马光的手停在半空。
阿楚从包里掏出一个打气筒:“用这个!”
她把充气救生圈拿出来,迅速打好气,扔进缸里。
掉进去的小孩正好抓住救生圈,浮了起来。
所有人都惊呆了。
司马光手里的石头啪嗒掉在地上。
阿楚拍了拍手:“搞定,是不是比砸缸方便多了?”
晏辰在一旁点头:“而且还能保住水缸。”
孩子们围过来,好奇地戳着救生圈。
“这是什么东西?”一个小孩问。
“救生圈啊,”阿楚解释道,“落水的时候用的。”
司马光皱着眉头:“可书上说,应该砸缸。”
“书上说的也不一定都对嘛,”阿楚蹲下来,“你想啊,砸坏了缸还要赔,多不划算。”
司马光若有所思。
这时,孩子的父母闻讯赶来。
看到缸里的孩子没事,都松了口气。
当听说阿楚用一个奇怪的圈圈救了人,都好奇地围过来看。
“这东西是怎么做的?”一个大人问。
晏辰简单解释了原理。
大人们听得云里雾里。
阿楚突然指着水缸:“对了,这缸放在这儿太危险了,不如挪到别的地方去?”
几个大人觉得有理,合力把水缸挪到了墙角。
司马光看着空荡荡的地面,小声说:“那我的故事怎么办?”
阿楚拍了拍他的肩膀:“放心,你见义勇为的精神会传下去的,说不定还能加上‘不墨守成规’的标签呢。”
司马光似懂非懂地点点头。
晏辰突然拉了拉阿楚的袖子:“你看那边。”
阿楚顺着他指的方向看去,发现有个小孩正偷偷拿石头砸别的东西。
“我的天,他不会是想模仿司马光吧?”阿楚扶额,“这叫什么?东施效颦?”
晏辰笑:“看来我们不仅没改变历史,还创造了新剧情。”
阿楚掏出零食分给孩子们:“记住哦,救人是好事,但不能随便破坏东西。”
孩子们一边吃零食,一边点头。
一阵风吹过,阿楚和晏辰的身影又消失了。
再次出现时,两人站在一艘大船上。
甲板上堆满了货物,几个官员模样的人正围着一头大象发愁。
“《曹冲称象》,”晏辰一眼就认出来了,“这大象可真够大的。”
阿楚掏出相机:“快拍快拍,这辈子可能就见这一次活的。”
曹冲正站在大象旁边,若有所思地看着水面。
“他在想办法呢,”阿楚小声说,“等下就要把大象赶到船上,刻记号了。”
晏辰从包里掏出一个电子秤:“要不我们直接告诉他答案?”
阿楚抢过电子秤:“不行不行,那样就没意思了。”
她眼珠一转,有了主意:“我们可以给他提供点‘灵感’。”
两人走到曹冲身边。
“小朋友,在想什么呢?”阿楚笑眯眯地问。
曹冲抬头看了看他们:“我在想怎么称出大象的重量。”
“这还不简单,”晏辰指了指电子秤,“用这个。”
曹冲摇摇头:“这东西太小了,放不下大象。”
“所以才要想别的办法啊,”阿楚指着船,“你看这船,大象站上去会下沉,对不对?”
曹冲眼睛一亮:“我知道了!”
他转身对官员们说:“把大象赶到船上,在船身刻下记号,再把大象赶下来,装石头到记号处,称石头的重量就行!”
官员们纷纷点头称赞。
阿楚朝晏辰挤了挤眼:“你看,我们这不就帮上忙了?”
晏辰笑:“是帮他把想法说出来了。”
就在这时,一个官员突然说:“可是哪里有那么多石头?”
曹冲愣住了。
阿楚立刻说:“可以装人啊,人比石头好控制多了。”
曹冲一拍大腿:“对呀!”
官员们又开始称赞。
阿楚得意地冲晏辰挑眉。
晏辰捏了捏她的脸:“小聪明。”
曹冲突然问:“你们是什么人?怎么知道这么多?”
“我们是来自未来的人,”阿楚半开玩笑地说,“知道很多你们不知道的事情。”
曹冲眼睛瞪得溜圆:“未来是什么样子的?”
“未来啊,”晏辰想了想,“有能飞的机器,有能说话的盒子,还有不用马拉就能跑的车。”
曹冲听得入了迷。
阿楚突然指着远处:“你看,那是什么?”
所有人都朝她指的方向看去。
只见一只海鸥俯冲下来,叼走了甲板上的一块面包。
“是鸟!”一个小孩大喊。
等大家回过头,发现阿楚和晏辰手里多了好多零食。
“要不要尝尝未来的食物?”阿楚递过去一包薯片。
曹冲小心翼翼地接过来,尝了一口:“哇,好好吃!”
其他官员也好奇地围过来。
一时间,甲板上充满了欢声笑语。
阿楚悄悄对晏辰说:“你看,这样不是挺好的?既没破坏剧情,又增加了点乐趣。”
晏辰点头:“嗯,就是不知道会不会有蝴蝶效应。”
话音刚落,就听见有人喊:“不好了,船漏水了!”
所有人都慌了起来。
阿楚和晏辰对视一眼。
“这……算蝴蝶效应吗?”阿楚咽了咽口水。
晏辰苦笑:“可能吧。”
两人赶紧从包里掏出防水布和胶带,帮忙修补漏洞。
经过一番折腾,船终于不漏水了。
官员们感激涕零。
曹冲突然说:“我知道为什么船会漏水了。”
大家都看着他。
“因为我们在船上放了太多石头,”曹冲认真地说,“不对,是放了太多人。”
阿楚忍不住笑:“你还挺会总结。”
一阵风吹过,两人又消失了。
这次,他们出现在一个热闹的宫殿里。
丝竹声不绝于耳,一个乐队正在演奏。
“《滥竽充数》,”阿楚一眼就看到了人群中的南郭先生,“他居然站在中间,也太敢了吧。”
晏辰点点头:“看来是还没被发现。”
阿楚掏出一个小型扩音器:“要不要帮他一下?”
“怎么帮?”晏辰挑眉,“教他吹竽?”
“那多费时间,”阿楚按下扩音器开关,“你看我的。”
她把扩音器藏在袖子里,悄悄走到南郭先生身边。
当乐队开始演奏时,阿楚按下播放键,里面传出标准的竽声。
南郭先生吓了一跳,随即反应过来,假装吹奏。
坐在高位的齐宣王听得连连点头:“今日的演奏格外精彩。”
阿楚得意地朝晏辰眨眼睛。
晏辰无奈地摇摇头。
演奏结束后,南郭先生悄悄找到阿楚和晏辰。
“多谢二位相助,”他拱了拱手,“不知二位有何要求?”
“要求倒是没有,”阿楚笑眯眯地说,“就是想劝你一句,还是学点真本事比较好。”
南郭先生叹了口气:“我也想啊,可是来不及了。”
“怎么会来不及,”晏辰从包里掏出一本《从零开始学吹竽》,“这书送你,好好学,来得及。”
南郭先生接过书,如获至宝:“多谢!多谢!”
就在这时,齐宣王的儿子齐湣王走了过来。
“父王说今日的演奏不错,”齐湣王看着乐队成员,“我倒想听听各位单独演奏的水平。”
南郭先生的脸瞬间白了。
阿楚赶紧说:“殿下,这位先生今天身体不适,能不能改日再奏?”
齐湣王皱起眉头:“哦?是吗?”
南郭先生连忙点头:“是是是,臣今日确实不舒服。”
齐湣王半信半疑:“那好吧,改日再说。”
等齐湣王走了,南郭先生长舒一口气:“吓死我了。”
“还不快走,”阿楚推了他一把,“趁现在没人注意。”
南郭先生点点头,拿着书偷偷溜了。
晏辰看着他的背影:“我们这算不算帮他逃脱?”
“算吧,”阿楚耸耸肩,“但至少他有机会学真本事了,总比被发现受罚好。”
晏辰笑:“你总是有道理。”
两人正准备离开,突然被齐湣王的侍卫拦住了。
“你们是什么人?”侍卫问。
“我们是来献艺的,”阿楚灵机一动,从包里掏出一把吉他,“会弹一种你们从没听过的乐器。”
侍卫将信将疑地把他们带到齐湣王面前。
阿楚弹起吉他,唱起了一首流行歌。
齐湣王和大臣们听得目瞪口呆。
“这是什么音乐?”齐湣王问。
“这叫流行乐,”阿楚解释道,“在我们那里很受欢迎。”
齐湣王点点头:“不错,赏!”
阿楚和晏辰拿到赏钱,趁机溜出了宫殿。
“没想到还能赚外快,”阿楚数着钱,“这趟没白来。”
晏辰笑:“下次可以考虑带点现代乐器来巡演。”
一阵风吹过,两人的身影消失在街角。
最后一次出现,他们站在一条热闹的街道上。
街上的人走路姿势都很奇怪,一扭一扭的。
“《邯郸学步》,”阿楚恍然大悟,“怪不得都走得这么别扭。”
晏辰看着一个人差点摔倒:“看来学别人走路也不是件容易事。”
阿楚掏出手机录像:“太好笑了,你看那个人,学得四不像。”
晏辰突然指着一个人:“你看他,好像是那个燕国来的少年。”
阿楚顺着他指的方向看去,果然有个少年,正笨拙地模仿着邯郸人的走路姿势。
“他再这样下去,迟早要忘了自己原来怎么走路,”阿楚摇摇头,“最后只能爬回去。”
“要不要提醒他一下?”晏辰问。
阿楚想了想:“可以试试。”
两人走到少年身边。
“小朋友,你这走路姿势不对啊,”阿楚笑眯眯地说,“太别扭了。”
少年皱起眉头:“我在学邯郸人走路,他们走得可好看了。”
“好看是好看,但不适合你啊,”晏辰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走路方式,何必学别人呢?”
少年摇摇头:“我不觉得,我就要学。”
阿楚叹了口气:“好吧,那我们给你示范一下,什么叫自然的走路姿势。”
她拉着晏辰,在少年面前走了起来,步伐轻快自然。
少年看得眼睛都直了:“这……这也很好看。”
“对吧,”阿楚停下脚步,“这是我们自己的走路方式,不用刻意模仿别人。”
少年若有所思:“可是我已经忘了自己原来怎么走路了。”
“没关系,”晏辰说,“慢慢练,总能想起来的。”
阿楚从包里掏出一个便携播放器:“听点音乐,跟着节奏走,可能会好点。”
她放起轻快的音乐。
少年跟着节奏,试着走了几步,虽然还是有点别扭,但比之前好多了。
“你看,这不是挺好的吗?”阿楚鼓励道。
少年点点头,脸上露出笑容。
周围的人也被音乐吸引,纷纷停下脚步。
有人跟着节奏扭动起来。
阿楚索性拉起晏辰,在街中间跳起了舞。
越来越多的人加入进来,场面十分热闹。
那个燕国少年也跟着跳了起来,越跳越自在。
阿楚喘着气对晏辰说:“你看,我们这算不算歪打正着?”
晏辰擦了擦汗:“算吧,至少他不用爬回去了。”
一阵风吹过,两人的身影彻底消失在风中。
街上的人们还在跳舞,燕国少年的步伐越来越稳健,脸上洋溢着自信的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