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硬着头皮去见丞相王肃。一进书房,就看见他头发乱糟糟的,眼睛布满血丝,手里还攥着一卷皱巴巴的地图。没等我行礼,他“扑通”一声跪下:“陛下!流民已经到了京城十里外,再不想办法,他们就要冲进城里了!”
我赶紧把他拉起来,心里直打鼓。在剧里,原主遇到这种事,就是派兵镇压,结果激起民变。我可不想走老路,可一时也想不到办法,只能先稳住他:“丞相别急,咱们慢慢商量。”
王肃抹了把脸,说:“眼下只有开仓放粮。可国库的存粮只够救急,长久下去...”我突然想起现代救灾的办法,脱口而出:“以工代赈啊!让流民帮忙修水渠、铺路,管饭还给工钱,既能解决吃饭问题,又能留下有用的工程。”
王肃愣住了,眼睛瞪得老大:“以工...代赈?陛下是说,让灾民干活换粮食?”我点点头:“对,这样他们靠自己劳动吃饭,不会觉得是施舍,心里也踏实。”王肃一拍大腿:“妙啊!老臣怎么没想到!”说完就风风火火去安排了。
我本来只是随口一说,没想到这办法真管用。流民们听说干活有饭吃,都抢着报名。京城附近的几条年久失修的水渠,没几天就修好了。百姓们一传十十传百,都说“暴君”这次做了件好事。
这事刚解决,又冒出新问题。户部尚书哭丧着脸来找我:“陛下,国库见底了!修水渠、发工钱,再加上赈灾,银子根本不够用!”我翻了个白眼,原主把国家折腾成这样,没钱才怪。
正发愁呢,突然想起现代的商业推广。我跟户部尚书说:“搞招商啊!京城这么热闹,多弄点集市,让各地商人来摆摊。咱们收摊位费,再鼓励开商铺,收税!”
户部尚书听得一头雾水:“招...招商?收税?陛下,商户向来都是交固定赋税,哪有这样收钱的?”我解释:“以前是以前,现在要变通。商人赚钱多,多交点税怎么了?这些钱用来修路、救灾,对他们也有好处。”
在我的坚持下,京城开始大张旗鼓搞集市。刚开始商户们都不敢来,怕被坑。我让小福子去传话:“放心来,保准不欺负人!”还专门派士兵维持秩序。慢慢的,各地商人都来了,京城热闹得不行。
夜市开张那天,我偷偷溜出去看。整条街灯火通明,卖小吃的、耍杂耍的、卖绸缎的,吆喝声此起彼伏。我买了一串糖葫芦,边吃边逛,听见几个百姓在聊天。
“哎,听说这次集市是陛下想的主意?”“可不是嘛!以前哪有这么热闹?”“要我说,陛下最近像变了个人,虽然还是爱偷懒,但干的事都是好事。”
我心里暗喜,看来摆烂也能办成事。正得意呢,突然被人撞了一下。抬头一看,是个衣衫褴褛的小女孩,怀里抱着个破碗。她怯生生地说:“大人,行行好,给点吃的吧。”
我摸了摸身上,没带银子,只好把手里的糖葫芦给她。小女孩眼睛一亮,说了声“谢谢”就跑开了。看着她的背影,我突然想起自己小时候,家里穷,连糖葫芦都舍不得买。
第二天上朝,我下了道旨意:在京城建几所粥棚,专门收留无家可归的人。大臣们这次没反对,反而纷纷称赞。丞相王肃说:“陛下心怀百姓,实乃社稷之福。”
我摆摆手,其实就是一时心软。可没想到,这几所粥棚让百姓对我的态度彻底变了。以前见了我就躲的百姓,现在见了我会行礼,还会说“陛下万安”。
后宫也开始有变化。以前妃子们天天争宠,现在看我不理她们,也消停了不少。皇后主动来跟我说:“陛下心系百姓,臣妾愿协助陛下管理后宫,减少陛下后顾之忧。”
这天我正在御花园种菜,小福子跑来报喜:“陛下!各地官员送来奏折,都说今年秋收比往年好!”我有点懵,这跟我有啥关系?小福子解释:“您让人修的水渠起作用了,农田灌溉方便,粮食自然丰收!”
我这才反应过来,原来我那些无心之举,慢慢起了效果。虽然还是天天偷懒,能不干活就不干活,但好像真的把这个烂摊子盘活了。更让我意外的是,大臣们看我的眼神,从厌恶变成了...期待?
正当我以为日子能这么悠闲过下去时,小福子又带来坏消息:“陛下!邻国派使者来了,说是要...要咱们割地赔款!”我手里的锄头“当啷”掉在地上,心想麻烦事又来了。看来这摆烂皇帝,也不是那么好当的!